据外交部官网消息,8月17日晚,驻休斯敦总领事馆全体馆员乘包机抵达北京,在外交部举行的迎接仪式上,驻休斯敦总领事馆被授予集体三等功。
据了解,此前,也有多个使领馆获得过集体记功表彰,比如驻前南斯拉夫使馆、驻伊拉克使馆等。
8月17日晚,驻休斯敦总领事馆全体馆员乘包机抵达北京。(图源:央视)
驻休斯敦总领事馆被授集体三等功
美国当地时间7月21日,美方突然要求中方在72小时内关闭驻休斯敦总领馆,领馆人员被要求离开。次日,美国务卿蓬佩奥等美方高官声称,美方关闭中国驻休斯敦总领馆是针对中方多年来干涉美内政、偷窃美知识产权、开展商业间谍活动的回应,目的是“保护美知识产权和美民众私人信息”。
7月23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回应,中国驻美使领馆,包括驻休斯敦总领馆在美履职一贯遵守国际法和当地法律;美方称中国驻休斯敦总领馆从事与身份不符的活动,完全是恶意诬蔑。7月24日,按照国际外交惯例,中方关闭美国驻成都总领事馆作为反制。
据悉,中国驻休斯敦总领馆是中美建交后中方在美国开设的第一个总领馆。7月24日,总领事蔡伟在中国驻休斯敦总领馆官网上发表致美南地区各界朋友的公开信,信中说,他在工作中感受到美南地区人民热情友好、勤劳质朴、不畏艰险、开拓进取的品质,这些精神特质和中国人民是息息相通的。“今后,不论身在何方,我都会继续支持中国与美南地区人民的友好交流与合作。”
外交部部长王毅在17日晚的迎接仪式上表示,驻休斯敦总领事馆的这场风波表明,美国的反华势力正在不择手段破坏中美关系,处心积虑阻挡中国的发展。“但这是逆历史潮流而动,决不可能得逞。”
外交部部长王毅在17日晚的迎接仪式上讲话。(图源:央视)
迎接仪式上,王毅用“三个坚决维护”评价了驻休斯敦总领事馆的工作:
“在总领事馆的全体同志们临危不乱,处变不惊,牢记祖国人民的嘱托,履行外交人员的职责,在极其困难甚至危险的环境下,坚决维护了国家的核心利益,坚决维护了国家和民族的尊严,坚决维护了中国驻外机构的正当权益。”
当晚,外交部党委书记齐玉代表外交部党委宣布授予驻休斯敦总领事馆集体三等功。
驻前南斯拉夫使馆曾获集体一等功
南都记者了解到,2009年10月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外外交人员法》中,对驻外外交机构或者驻外外交人员给予奖励的情况已有明文规定:
(一)为维护国家主权、安全、荣誉和利益作出重大贡献的;
(二)为维护中国公民和法人在国外的人身、财产安全或者其他正当权益作出突出贡献的;
(三)在应对重大突发事件中作出重大贡献的;
(四)在战乱等特定艰苦环境中有突出事迹的;
(五)为保护国家秘密作出突出贡献的;
(六)遵守纪律,廉洁奉公,作风正派,办事公道,模范作用突出的;
(七)尽职尽责,工作实绩突出的;
(八)有其他突出表现应当给予奖励的。
此前,也有多个外交集体或个人因应对重大突发事件、在战乱等环境中工作表现突出获得奖励。
比如,1999年3月24日,北约对前南斯拉夫发动空袭,5月8日又导弹袭击中国驻南使馆,造成使馆人员伤亡,馆舍严重毁坏。期间的50多天,使馆人员一直坚守工作岗位。当年5月,外交部决定给予驻南使馆记集体一等功一次。
阿富汗战争结束后,2001年12月,外交部派出赴阿富汗工作组。在阿局势不稳、工作和生活条件异常艰苦的情况下,工作组与阿临时政府迅速建立工作关系,促成阿临时政府主席访华,并为我驻阿使馆复馆做了大量准备工作。次年5月,外交部为工作组组长张敏记一等功一次,为5名工作组成员分别记三等功一次。
2003年2月中旬以后,伊拉克形势愈发紧张,战争不可避免。驻伊拉克使馆留守组继续坚持在伊开展工作,确保使馆人员和在伊所有中国人于战争爆发前46小时平安撤离。当年7月,外交部为张维秋大使记一等功一次,为多位工作组成员分别记二等功和三等功。
2004年2月初,海地发生武装暴动,之后形势急剧恶化。中国驻海地贸易发展办事处坚守阵地,密切跟踪事态发展,及时报回有关情况,不失时机地开展对外工作,在异常困难的情况下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当年4月,外交部给驻海地贸易发展办事处记集体三等功一次。
2005年1月18日,8名中国公民在伊拉克遭挟持。驻伊拉克使馆在第一时间联系伊临时政府高级官员、长老会等有关方面,与外交部亚非司从多渠道、多方面做工作,于1月23日成功解救8名被挟持人员。当年1月,外交部给驻伊拉克使馆记集体二等功一次。
此外,在驻巴勒斯坦、以色列、巴基斯坦、几内亚比绍等地区局势动荡的国家,以及驻白俄罗斯、乌克兰等核污染地区国家的使领馆及工作人员,也曾被授予记功表彰或优秀奖励。
南都记者马嘉璐 发自北京
编辑:程姝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