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村首次展示“迎七娘”仪式,2020广州乞巧文化节启动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广州
原创2020-08-21 19:53

南都讯 记者夏嘉雯 实习生黄泽敏 通讯员杨静  “珠村大祠堂,要摆大七娘。小女勤乞巧,男儿换靓装……”这是清末民初珠村举人潘名江的《珠村七夕吟》,生动地记录了旧时珠村乞巧节的盛况。

8月21日,广州珠村明德堂里张灯结彩,巧姐们兴致勃勃前后张罗,七夕氛围浓郁。这里正进行着传统“迎七娘”仪式,2020年广州乞巧文化节由此正式拉开帷幕。

未命名1598004914.jpg

广州珠村明德堂。

今年首次向市民展示“迎七娘”仪式

据了解,珠村“迎七娘”通常在农历七月初一举行,即迎接七仙女下凡,是珠村特有的习俗,也是乞巧节前的民间开幕礼。此前“迎七娘”仪式只在民间进行,今年首次向市民展示“迎七娘”这一仪式。

记者在现场看到,供案上摆放了“巧男”“巧女”们制作的各种精美、独特的手工艺品,除了传统的米花、谷花、斋塔、牌坊、鹊桥等作品散发着浓浓的农耕文化气息外,具有新时代气息的主题作品“致敬最美逆行者”“垃圾分类靠大家”等更是让前来“睇七娘”的市民游客眼界大开。

微信图片_20200821181155.jpg

1.jpg

“为了向疫情期间在一线的医护人员表示敬意与感谢,我构思了两个月,并花费一个星期将作品制作出来。”珠村巧姐潘慧君表示,“致敬最美逆行者”这个作品材料采用的是蓝色无纺布、口罩、药盒、铝箔纸和铁丝等物品。除此之外,今年的乞巧供案在制作过程中格外注意节俭和环保,在宣扬传统手艺的同时,响应“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要求。

“此次活动很有趣,今天唱的乞巧歌词我背得不是很好,如果还有机会我会做得更好。”刚结束仪式的玉女小梁依旧有点紧张,作为珠村本地人的她此前通过长辈听闻这一活动便对此感兴趣,这次通过自身体验“玉女拜仙”仪式加深了她对乞巧文化的了解。

此外,此次仪式吸引了许多广州其他地区的市民到活动现场观赏。“我原本并不太了解这个活动,是一位对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感兴趣的外国朋友邀请我来参加的。”来自海珠区的市民李兆冬表示,这是她第一次参加乞巧文化节,仪式中穿针、唱乞巧歌等环节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激起了她对民俗文化的兴趣。“现在很多中国人对本土文化失去了热情,甚至没有外国人了解,像今天这类活动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十分有意义。”她说。

广州乞巧文化博物馆免费对外开放

为了最大程度的减少疫情对传统文化带来的冲击,今年,广州乞巧文化节取消七夕游园、七娘饭等聚集性活动,仅保留珠村明德堂和广州乞巧文化博物馆两处静态展览活动,开启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互动模式。同时精简规模,将以往的六台乞巧供案浓缩在最具有代表性的珠村明德堂向市民呈现。

乞巧节期间,除了在珠村明德堂持续开展摆七娘、拜七娘等传统活动外,国内为数不多以乞巧文化为主题的广州乞巧文化博物馆将免费对外开放,并通过实物与数字场景相结合的形式,再现乞巧春秋的历史与传承。

据悉, 2020年广州乞巧文化节活动以“线上为主,线下为辅”的形式开展系列活动。8月21日至26日,王者荣耀中国节·七夕节主题新文创活动、粤传承·巧夺T工、美学生活主题日、光爱2020·广州乞巧文化光影秀、游艺至善·乞巧文化艺术展、乞巧文化新体验——华南植物园、乞巧文化云展览、“缘聚天河·情定七夕”青年联谊活动、点亮广州塔等活动将陆续展开。

编辑:夏嘉雯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