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正制订十年控烟规划,前版三年规划被指敷衍,未完成目标

南方都市报APP • 健闻
原创2020-09-02 15:40

unnamed (1).jpg

南都记者获悉,国家卫生健康委正制定国家十年控烟规划。近日发布的《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推进实施健康中国行动2020年工作计划》提到了上述消息。这项工作要求在2020年12月底前完成。

值得关注的是,上一份国家控烟规划2012年底出台后曾被指受到烟草行业利益影响。2015年底,该规划到期也证实未能完成降低吸烟率的设定目标。此后五年,中国未出台控烟规划。


曾被烟草行业绑架的控烟规划

中国曾在2012年年底发布过《中国烟草控制规划(2012-2015年)》(下简称三年规划)。此后2015-2020年期间,中国官方未出台控烟具体的国家级规划。

值得关注的是,发布上一版《中国烟草控制规划(2012-2015年)》时,中国牵头负责烟草控制的部门实际上是国家烟草专卖局,在烟草行业影响之下出台的控烟规划行业利益明显可见,相关措施被认为是“敷衍了事”,这一规划的出台非但没有得到外界赞同,反而招来专家们的一片质疑。

中国疾控中心原副主任杨功焕就曾表示,在整个规划当中虽有一些积极的元素,比如要广泛的禁止烟草广告的促销以及赞助,而且在推动地方加快公共场所禁烟立法方面也提出了明确的目标。但总体看,这个框架的规划是由烟草业控制的、敷衍应付《公约》(《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要求的规划,故意弱化了在整个烟草控制过程当中的一些任务,缺乏执行力。特别在烟草加税加价,烟盒包装以及烟草成份披露方面违背了公约精神。

烟草危害图形警示上卷烟包装,是最容易做到也是最有效的控烟举措。不过,三年规划没有提到“图形警示上烟包”。此外,三年规划当中也没有提出,将全国性的公共场所禁烟法律法规加入到立法的进程,仅限于在地方实施。

三年后的控烟结果也证明,规划是失败的。控烟不力直接反应在控烟最核心的成人吸烟率数据上。《中国烟草控制规划(2012-2015)》曾提出,15岁以上成人吸烟率降至25%以下的目标。不过,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调查显示,2015年中国成年人吸烟率为27.7%。

吊诡的是,此后,国家级的控烟规划就停滞了。2015年之后,国家有关部门未再出台控烟规划。


控烟履约机制已发生调整

上一版三年规划的失败根源在于烟草行业曾参与并主导中国的控烟事业。

《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2003年5月由世界卫生大会批准。2005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批准了《公约》。2006年1月,《公约》在中国正式生效。

《公约》正式在中国生效16个月后,即2007年4月,国务院批准成立《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履约工作部际协调领导小组(简称履约小组)。最初,履约小组一共涵盖8个部门,组长单位是国家发改委。200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组建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烟草专卖局改由工信部管理,至今如此。履约小组的组长单位也改为由工信部担任。

这样的设置意味着,长期以来,《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履约小组的组长位置都被国内代表烟草业的上级产业部门占据,这常常成为控烟界提出控烟不力的矛头指向。

19i4_TA_China_Overseas_Unit2.jpg

不过,情况已经在2018年的国务院机构改革中发生改变。

2018年3月,国务院机构改革再次做出调整,将工信部牵头的《公约》履约职能,划归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卫生健康部门从原来的副组长单位变为了组长单位,控烟界多年来的目标之一得以实现。

外界期盼,由健康部门主导的履约小组,能够彻底摆脱烟草业干扰,心无旁骛地制定和执行全国无烟立法、烟草税价调整、图形警示上烟包等综合措施。


中国十年控烟规划的艰巨任务

国家卫生健康委正制定的国家十年控烟规划将是控烟履约机制调整之后,中国出台的第一份控烟规划。

根据《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提出的目标,到2022年和2030年,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分别低于24.5%和20%;全面无烟法规保护的人口比例分别达到30%及以上和80%及以上。

中国控烟协会副会长、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控烟办公室原主任姜垣告诉南都记者,看到计划出台控烟十年规划,这将是第二份规划。第一份并没有完成。希望十年规划里包括《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主要内容,提高烟草税提高卷烟价格;出台全国立法,室内工作场所、公共场所和公共交通工具全面禁烟,烟盒上印制图形方式的健康警示;全面禁止烟草广告促销和赞助;帮助吸烟者戒烟;加大对控烟的投入;加强控烟能力建设。

不过,摆在中国控烟眼前的困难是艰巨的。国家烟草局依然在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履约工作部际协调领导小组的名单之中,我国的《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履约机制未能完全斩断与烟草业的纠缠。

以烟草危害图形警示上烟包这一措施看,按照领导小组任务分工,推进烟草制品的包装和标签的调整工作仍然由国家烟草局牵头把持,市场监管总局和卫健委配合。 

国家层面的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立法在2016年引发争议之后,也停滞了,至今未出台。公共场所控烟立法的责任交给了地方,而地方立法也遭到了烟草行业利益的阻挠。就在最近,直辖市重庆拿出的控烟立法因拟允许设置室内吸烟区而遭到批评。

采写:南都记者吴斌 发自北京

编辑:吴斌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