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对外贸易和文化交往的重要通道,早在秦汉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已初步形成。明清时期,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中国瓷器大量远销欧美地区,推动了早期贸易全球化的形成和发展。
近日,“浮槎万里——中国古代陶瓷海上贸易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本次展览由国博深度挖掘馆藏资源自主策划主办,在全部294件(套)展品中,国博馆藏文物占比超过95%。
展览不仅有“南海I号”、“华光礁I号”、“辽宁绥中三道岗沉船”、“南澳I号”、“碗礁I号”等沉船出水瓷器,还包括国家博物馆收藏的传世珍品,力求全方位展示从唐五代至明清时期的中国古代陶瓷外销的整体面貌和中国古代瓷器文化的对外影响。
展览位于国家博物馆北16展厅,预计展期3个月。
“华光礁I号”发掘现场
展览分为“鲸波浩渺——唐五代时期的陶瓷海上贸易”“帆樯如林——宋元时期的陶瓷海上贸易”“瀛涯万里——明清时期的陶瓷海上贸易”三个单元。通过展示海上丝绸之路沿线沉船和贸易瓷器及其它相关文物,并结合国内外重要遗址、沉船的考古资料和相关研究成果,向观众展示一个完整的陶瓷海上贸易链条。
摄影:余冠辰
摄影:庞道琼
摄影:范立
编辑:朱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