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审判最后的全程亲历者高文彬逝世,曾发现“百人斩”罪证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即时
原创2020-09-08 10:31

据上海海事大学法学院讣告,9月7日3时10分,我国著名国际私法学者、该校法学院资深教授高文彬在上海病逝,享年98岁。遵照亲属意愿并考虑当前疫情防控情况,丧事一切从简。

高文彬是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国际审判“东京审判”最后一位离世的全程亲历者,当年任职于审判法庭中国检查官办公室。他在故纸堆中发现了一张10年前的报纸,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期间“百人斩杀人竞赛”的暴行公诸于世,两名元凶也因证据确凿,在隐姓埋名多年后被押解至南京伏罪。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中,悬挂有高文彬的大幅照片,以纪念他为清算侵华日军罪行所做的贡献。

640.webp.jpg

高文彬。

翻旧报找出“百人斩”铁证

1922年12月,高文彬出生在上海一户普通家庭,1945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东吴大学法学院(苏州大学法学院前身)。1945年8月15日,日本在二战中宣布无条件投降。

1946年,经大学老师推荐,高文彬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中国检察官向哲浚选聘为5名翻译之一,临阵受命飞赴东京。他曾经回忆:“我当时并没有意识到,我将要从事的是那样一份有意义的工作……”

1946年1月19日,根据同盟国授权,负责审判二战期间日本甲级战犯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正式成立。因审判地点在东京,亦被称作“东京审判”。中国作为日本侵略战争中受害时间最长、牺牲最大的战胜国,也派出代表参与其中。

由于东京审判采用英语作为庭审语言,大量从中国国内收集到的证据需要进行翻译,以便呈交给法庭。1946年5月抵达东京后,高文彬成为了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检察处翻译官,负责将日本军人在南京地区附近暴行的书面证据、幸存者的证词等翻译成英文。约4个月后,此项工作基本结束,他又以向哲浚秘书的身份,继续留在中国检察官办公室。

高文彬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标牌前.jpg

高文彬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标牌前。

其时,中国代表团的处境极为艰难,高文彬称之为“孤军奋战”。由于东京审判适用的英美法系,而非中国人熟知的大陆法系,开庭前临时寻找证据的工作,很大程度上转由东京的中国代表团承担。为此,他们曾向盟军总部要求开放日本陆军内部机密档案,在十几年的文件、作战命令、来往电报等档案资料中寻找证据。

1947年的一天,高文彬在查阅资料时,读到了1937年《东京日日新闻》旧报上的一则报道,记载的是南京大屠杀中,日本少尉军官向井敏明和野田毅以军刀砍掉中国人的头颅数量为赌注进行“百人斩杀人竞赛”,还配发了两人用军刀撑地、得意洋洋的照片。震怒之下的高文彬,立刻将这份报纸复印成3份,一份留在检察处办公室,另两份寄往南京军事法庭。中方立即向盟军总部提出抓捕。经过近半年的持续搜寻,隐于市井的两名元凶最终被发现,从日本押解至南京受审。在法庭上,他们拒不认罪,但由于证据确凿,还是被依法判处死刑。1948年1月28日,两人在南京雨花台刑场伏法。

timg (1).jpg

高文彬发现的南京大屠杀罪证。

从1946年5月3日开庭到1948年11月12日宣判终结,东京审判共花费了924天,期间法庭公开开庭817次;最后的判决书长达1200多页,单是在庭上宣读就用了7天。

在此过程中,中国代表团对日军侵华责任进行了总清算:确定了战争起始时间和甲级战犯部分人员名单,与盟国法官一起将东条英机等7名甲级战犯送上绞刑架,将16名战犯判处无期徒刑。

工作结束后,高文彬回国继续从事法律工作。

编词典填补工具书空白

新中国成立后,高文彬进入上海军管会外事处任职,不久后到江西某农场留场就业。1979年,他返回上海,并进入上海海运学院(今上海海事大学)海商法教研室,致力于国际私法领域的教学与研究。

据该校法学院介绍,1986年,年逾六旬的高文彬被提升为教授,两年后退休并返聘任原职,继续勤奋工作。他参与翻译了《国际法译丛》《国际私法译丛》《国际法与技术转让》等著作,参与编写了《大众法学》《法律百科知识手册》《涉外法律使用手册》。

1997年,已经退休的高文彬与潘汉典、周枏、王名扬等老教授一道,开始了庞杂的《元照英美法词典》编纂。在缺少经费的条件下,他们在简陋的办公地点埋头编修十余年,终于使得《元照英美法词典》顺利出版,成为英美法系的权威参考资料,结束了这一领域无工具书的境况。

据苏州大学法学院介绍,晚年的高文彬生活安定幸福。他衣冠整洁,爱喝咖啡、品红酒,除了每天看电视新闻,还喜欢看军事题材和经典文学作品的影视剧,爱欣赏音乐、侍弄花草。

640.webp (1).jpg

晚年的高文彬过着海派文人式的生活。

直到生病前,高文彬多次出席历史纪念活动,并一直参与东京审判相关史料的整理工作。2019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88周年当天,98岁高龄的他敲响法槌,宣告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正义的审判——纪念东京审判宣判71周年图片展”开幕。

今年7月24日,病重的高文彬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的病房中收到了由苏州大学、苏州大学上海校友会等单位合作编写的《东京审判中国团队》一书。

2018年,他曾亲自为该书作序,名为《忘记历史就等于犯罪》。其中他引用了东京审判中国代表梅汝璈的一段话:“我不是一个复仇主义者,我无意把日本帝国主义者欠下我们的血债写在日本人民的账上。但是,忘记过去的苦难可能招致未来的灾祸。”

高文彬在那篇序言中写道,中国有必要继续教育国人,牢记这段历史,但他自己始终怀着中日友好的梦想:“希望日方能够正视历史问题,遵守和平宪法,防止军国主义死灰复燃;希望再有田中角荣这样的英明政治家出现,将中日世代友好的传统继承下去。”

采写:南都记者 侯婧婧

编辑:向雪妮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逝者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