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集团首席科学家肖京:1%的效率提升,百亿的价值创造

南都N视频APP · 大钱进
原创2020-09-25 18:39

近日,平安集团首席科学家肖京博士受邀出席第五届CCF-GAIR全球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峰会,并发表“人工智能赋能金融业务”的主题演讲,向与会各方分享平安围绕AI赋能金融主题的探索经验和实践成果。

5f3c97c1eca87.jpg

肖博士指出,运营上1%的效率提升,就可以给平安集团带来100亿的价值——全集团180多万员工,每一点效率的提高带来的收益都十分明显。

肖博士强调,金融市场目前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和诉求,随着监管趋严,互联网和高科技企业、传统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竞争愈加激烈;未来银行不管在体制还是技术上,都会更加开放,同时,金融机构的投融结合将成为明显的发展趋势,平安的经营管理也将逐渐向混业经营、精细化、轻资产化转变。

肖博士分享称,线上化和多线联动使平安集团实现渠道的实时触达,起到降本增效的目的;而智能化、尤其是AI技术的研发及应用,让集团真正实现数字化经营,形成业务生产和服务流程的重构。肖京认为,技术要和业务紧密结合,不光要形成具体解决业务问题的智能化方案和平台,更要形成规模化拓展AI应用的能力,覆盖各类场景,快速有效地实现业务环节的智能化,持续夯实关键技术和业务壁垒。

他还透露,现阶段平安主要在进行智能化业务方案中台的建设,将技术与业务深度融合,抽象浓缩成中台组件,帮助业务快速组建前端服务机器人,将AI算法应用于不同的业务场景。“平安脑”智能引擎作为其核心框架,高效赋能集团各业务单位完善智能化建设。在此之前,平安前后花费了近一年时间,打通了集团内部的数据孤岛,整合到一个平台上,并建立了自动更新及质量控制机制,对原始数据自动化进行脱敏、整合、清洗、标准化等处理,并对这部分数据采取严格保密管理,建立有关数据安全、隐私保护的管理规范。

此外,肖京博士也谈到了联邦学习技术。平安已经推出蜂巢联邦智能平台,以解决“数据孤岛”情况下数据不可共用的问题,平台具有安全性、隐私性、合法性的特点,目前已应用于动态保险定价、专属语音客服等多个场景。同时肖京也提到,联邦学习需要加密、分布部署、改变模型等具体细节,在沟通、开发、部署等各方面成本都较高,只有在必需的场合,平安才会使用联邦学习技术。

在此次大会上,肖博士详细分享了不少平安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比如多模态身份认证,准确率高、稳定性优、适用范围广,已应用于普惠小额贷款、银行保险账户开户、门禁等多个场景,通过微表情、人脸识别等技术提升平安普惠的放贷效率,将放款时间缩短至3分钟,违约率也大幅下降;平安的企业大数据知识图谱欧拉图谱,构建了专业的债券违约、财务造假、企业评级等多个模型,实现贷前贷中贷后、投前投中投后等业务领域的风险管理,预警防控企业金融风险;平安的图像识别技术也已经在车险理赔中发挥重要作用,其应用不仅可以在理赔早期就识别出欺诈的风险,每年减少几十亿元的风险渗透,还提升了业务效率,优化用户体验。


文字:南都深圳大件事财经智库研究员 叶霖芳

编辑:刘嘉仪

南都N视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