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纪委披露:黑老大犯罪,深圳原政法委书记打招呼不予立案

南方都市报APP • 察时局
原创2020-09-23 19:35

9月22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公开曝光6起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典型案例,这些案例来自内蒙古、江西等六个省份。在这几起案例中,一些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间接参与黑恶势力的非法经营活动获取利益,一些为黑恶势力站台撑腰,把公权力当做商品公然进行寻租。更有甚者,直接组织参与黑恶活动,长期把持基层组织,攫取非法利益。

今年是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决战决胜之年。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在披露上述案例时称,惩治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要慎终如始再接再厉,要对照中央部署和专项斗争目标任务找差距、补短板,持续加力,确保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决战决胜。

案例涉地市一把手,深圳原政法委书记被点名

察时局注意到,在本次公布的六个典型案例中,除了山西吕梁案中的“保护伞”是村党委书记之外,其他五个案例中的涉案主体皆为政府官员,且多位身居要职。如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原市委书记傅铁钢、江西省新余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副书记、主任胡高平,广东省深圳市原政法委书记李华楠等。

这些助纣为虐的“保护伞”,级别高、权利大,大肆敛财。

六个典型案例中,涉事官员都不同程度、不同形式地收取了黑恶势力的的钱财。在利益的输送的方式上,官员们也是花样百出。在本次公布的广东省深圳市的案例中,身为市政法委书记的李华楠在明知犯罪嫌疑人张伟有涉黑背景的情况下,不仅收受其贿赂,而且还帮助张伟当选深圳市第五届人大代表。在犯罪嫌疑人张伟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情况被公安机关注意到之后,李华楠又向相关部门负责人“打招呼”,当时的结果是深圳市公安局对此未做立案处理。

628d238a8e5047bc9400b65d71b0d187.jpeg


保护伞下的黑恶势力:恶霸洗白渗入组织内部

察时局注意到,六个案例中的涉黑涉恶人员,大多都经营着特定的产业,保护伞的出现为其非法经营提供了庇护,促进了其非法扩张,扰乱了社会和市场秩序。

在内蒙古的案例中,傅铁钢利用任市政法委书记等职务的便利,收受贿赂,为嫌疑人易连峰“零地价”获取土地提供帮助,并多次要求公安系统有关人员对易连峰经营的酒店给予关照,严禁检查,致使其涉黑团伙在该酒店开设赌场、组织卖淫等违法犯罪行为长期存在。

察时局还注意到,在本次公布的六个不同的案件中,涉案的黑恶势力头目大多都通过权钱交易的方式混入了政府机关甚至立法机关内部,以此来方便自己进行违法经营活动。如江西案中的昌枚生在其“保护伞”胡高平的支持下当上市党代会代表、市“十佳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使其因此转为事业编干部。广东案中的张伟通过贿赂当选市人大代表,山东案中“保护伞”臧传奎在担任潍坊市旅游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等职务期间,收受贿赂,将部分涉黑人员转变成其单位的国企正式人员。

中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布超两百条“保护伞”新闻

打击“保护伞”一直是重中之重。2018年1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通知》,为其三年的扫黑除恶专项行动正式开始,《通知》中多处提及“保护伞”,《通知》指出: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组织者、领导者、骨干成员及其“保护伞”要依法从严惩处,并且,要把扫黑除恶与反腐败斗争和基层“拍蝇”结合起来,深挖黑恶势力“保护伞”。

次日,《中国纪委监察报》便发表了题为《深挖细查,打掉黑恶势力“保护伞”》的文章,对“保护伞”现象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究。

察时局对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官网发布的新闻进行统计后发现,在2018-2020年三年间,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的官网共发表“保护伞”相关的新闻达279条,大部分是对于各地打击保护伞情况的通报。

2020年是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决胜之年。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在披露上述案例时再度明确表示,惩治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要慎终如始再接再厉,要对照中央部署和专项斗争目标任务找差距、补短板,持续加力,确保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决战决胜。

今年8月19日,全国扫黑办新闻发布会上通报的最新数据显示,全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以来,截至7月底,全国立案查处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问题64831件,处理77668人。

实习生刘明 南都记者蒋小天 发自北京

编辑:梁建忠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