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车市承压之下,多数车企销量、营收、利润三线下滑,“钱袋子”也变紧。“节衣缩食”成为上市车企节约成本重要手段,销售费用下降就是最明显的手段之一。
南都大数据研究院对上市车企研究课题组对主流上市乘用车企进行研究发现,上半年绝大多数车企的销售费用都出现同比两位数的下滑,省钱的意图非常明显。
然而,各大上市车企的上半年管理费用却有升有跌。显然,在疫情影响之下,公司内部的行政成本、工资薪酬、折旧摊销等费用依然高昂,重资产运营的车企们,要消除疫情之影响,依然不容易。
疫情下车企不爱投广告?线上直播带货冒起
车企愿不愿意花钱,是否有意节省成本,包括广告投放、市场活动等在内的销售费用,是极其重要的指标。
上市车企研究课题组对17家A股以及港股上市车企进行统计后,研究员发现,今年上半年所有上市车企都减少了销售费用的支出,除了吉利汽车微跌不足3%外,其余车企的销售费用都达到两位数的跌幅。
其中,几家戴着ST帽子的车企,由于车型稀少,且市场投放力度薄弱,销量不佳,销售费用都出现了理所当然的大跌。
而几大车企集团中,除了上汽集团销售费用跌幅近五成,东风、广汽、北汽的销售费用都略微低于两成。研究员注意到,上汽集团销售费用的大幅下降,首先与销量下滑有直接关系,这直接使得运输物流费用直接从去年同期的81.09亿元直接下降到58.52亿元,降幅达27.83%,而在广告宣传费用上,也从53.46亿元下降到37.83亿元,降幅达29.24%。
广汽集团的半年报显示,其广告费用也从上年同期的10.2亿元下滑至6.64亿元,“销售费用较上年同期减少约 3.05 亿元,主要是本报告期广告宣传及市场费、物流仓储费同比减少等综合所致。”
几大以自主品牌为主的上市车企,跌幅有多有少,长城汽车的销售费用减少26.71%,但比亚迪、长安汽车的跌幅相对要小一些。至于吉利汽车,疫情之下依然非常重视产品宣传,也“舍得”花钱,销售费用排名前列的同时,同比去年也只是微跌不足3%。
有车企业内人士向研究员分析,在疫情之下,出门看车的人变少,车企反而比以往更重视线上宣传,直播带货也变得流行起来。
研究员也注意到,以豪华品牌为例,捷豹路虎在3月用一场30小时的直播带来全新发现运动,成为一场经典的直播上市。一汽丰田、一汽-大众等主流合资品牌,也通过高管带货直播等吸引眼球,广汽集团在成立23周年庆当天,一众高管纷纷出镜带货,收获订单过万张。
不过,随着车企产销复苏,以成都车展和北京车展为节点,车企的落地宣传又逐渐恢复起来。
谁的省钱效果更好?江淮销量仅跌一成
车企想尽办法节流,但也不希望销量跌幅过大,上半年,也有车企在节省销售费用的前提下,销量没有下滑,甚至微增。
以江淮汽车为例,其销售费用同比去年大幅下跌约五成,但销量下跌仅仅约一成,起到了“花小钱办大事”效果,但研究院也注意到,江淮的业绩回勇,也与去年销量基数较低,以及商用车表现突出有关,更依赖广告宣传的乘用车板块,江淮依然要继续努力。
而长安汽车,则在销售费用下跌11.95%的情况,取得销量的微增,主要是得益于长安自主品牌以及长安福特的回勇。花钱大户上汽集团,销售费用跌近五成的前提下,依然花了142.77亿元,但其销量跌幅也“仅有”三成,上汽的这波急刹车威力足够猛,尽管承受了销量下滑之痛,但也顺带省了钱,同为大型车企集团的东风、广汽和北汽,销售费用和销量的跌幅基本持平,符合预期。华晨中国的情况则比较特殊,在销售费用暴跌至不足1亿元的情况下,销量至微跌了约5%,更多是得益于宝马的销量支撑。
有的车企则是省了钱,但也遭到了销量的更大幅下滑。今年上半年销量全线溃败的北汽新能源,上市公司北汽蓝谷销量费用下滑近五成,其销量跌幅却接近八成,省钱的节奏已经跟不上销量的败退。
比亚迪省下一成多的销售费用,但销量却跌了三成。依然大方花钱的吉利,销量却有近两成的下滑。
至于几家ST边缘车企,销售费用已经跌至亿元上下,这也反映出它们在市场上的存在感已经很弱,在新车推广上,并没有发出太多声音。
管理费用仍是车企难以承受之重
一般情况下,车企的管理费用包括员工的薪资福利,行政费用,以及折旧及摊销等,作为重资产行业,销量的下滑,不意味着管理费用能大幅减少。研究员还发现,不少车企上半年管理费用甚至录得正增长,主要是员工工资以及固定资产折旧、费用摊销等依然难以避免。
以广汽集团为例,上半年计算入管理费用的薪水支出为8.7亿元,比去年同期的8.37亿元还略增一些,显示出广汽员工薪酬依然稳健,但由于折旧费用等同比大增,所以广汽的管理费用同比增近一成,与利润的下降形成鲜明对比。
去年曾传出减薪、员工调整传闻的上汽,上半年管理费用跌了12%,纳入管理费用的工资支出从去年的62.48亿元,下滑至56.06亿元,车市下行显而易见地影响了员工们的薪水。
自主品牌们,在管理费用的控制上变化不算太大,像江铃、北汽蓝谷、吉利汽车等都在管理费用有微增。但研究员也发现,像北汽蓝谷这样本来处于扩张期的企业,管理费用依然在增长,但销量也因为政策、市场等原因大幅下滑,其运营能力值得警惕。
经研究员统计,华晨中国成为管理费用变化最大的一家车企,对于137%的管理费用增幅,华晨中国解释,主要受无形资产以及物业、厂房及设备确认减值亏损影响。显然,销量不佳的华晨自主品牌,已经明显为其重资产拖累。
至于几家ST车企也面临着严峻考验,在汽车销量低迷甚至产销停滞的情况下,管理费用依然是他们重要的支出,以众泰为例,其管理费用甚至录得超过一成的正增长,要知道,众泰上半年销量跌幅已经接近100%,解决资产问题、员工问题将成为众泰重组路上的挑战。
应对后市:主流车企子弹依然充足
车企过紧日子成为主流,但也不代表车企们没有留有后手,研究员发现,在货币资金等指标上,强势的车企依然有充足的“子弹”。
以上汽集团为例,报告期货币资金超过160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三成,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也大幅改善,在营收、负债等基本盘依然稳定的情况下,这些大型车企实则是在车市下行期顺势调整,随着下半年销量、利润好转,财务指标也有望得到改善。
除了几家ST车企,以及华晨中国、北汽蓝谷这样表现不佳的自主品牌,其余车企的现金流都处于相对稳定、健康的状况。
进入下半年,多家主流车企已经在最近两三个月取得产销的同比、环比正增长,财务数据逐渐改善也是大概率事件,但经历疫情后,车企们的两极分化已经越来越严重。留给一些车企的时间,真的已经不多。
出品:南方都市报大数据研究院 上市车企研究课题组
采写:南都记者 钟键挺
编辑:李美钰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疫情下的半年,大数据剖析上市车企成绩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