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译林出版社推出了美国小说大师约翰·契弗毕生创作精华自选集《约翰·契弗短篇小说集》,系国内首次系统、完整译介契弗的短篇小说作品。
约翰·契弗(John William Cheever,1912.5.27—1982.6.18)是当之无愧的美国短篇小说巨匠,在《纽约客》杂志上发表了121部短篇小说,曾与纳博科夫、塞林格、厄普代克同在一位金牌编辑麾下。他被誉为“美国城郊的契诃夫”。
著名作家菲利普·罗斯说:“约翰·契弗的这些短篇小说是如此耀眼,他的声音是如此丰富而特别,契弗当之无愧为战后美国文学大师中的翘楚。”雷蒙德·卡佛则认为,契弗对美国短篇小说的复兴起了很重要的作用。1982年4月,在契弗去世前6个月,美国艺术与文学学会授予契弗国家文学奖章,以表彰其一生的文学成就。
约翰·契弗的短篇小说在中国的译介跨越了四十年历史。1979年出版的《当代美国短篇小说集》中,就收录了契弗的名篇《再见,我的弟弟》,与麦卡勒斯《伤心咖啡馆之歌》、辛格《市场街的斯宾诺莎》、马拉默德《魔桶》等名家名作并列。1980年,《世界文学》发表《巨型收音机》《绿阴山强盗》《啊,青春和美!》三部短篇代表作的中译文,此后,各种文学期刊又陆续刊登了《开除》《通天塔里的克兰西》等短篇小说。这些作品成为“文学热”的年代里写作爱好者的精神养分,更受到王蒙等一代中国作家的喜爱。
王蒙说:“几次回答外国记者的提问:‘你最喜欢的当代外国作家是谁’时,我提到了约翰·契弗的名字。我解释说:‘他的小说写得非常干净。每个段落,每一句话,每个字都像是经过水洗过,清爽、利落、闪闪发光。’”
2003年,译林出版社出版《绿阴山强盗:约翰·契弗短篇小说集》,收录契弗33部短篇小说。2015年,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德国黑啤与百慕大洋葱》,介绍了契弗早期未被结集的13部短篇小说。然而,由于各种原因,中国读者一直未能有机会一睹作家短篇创作的全貌。
据介绍,在出版了契弗长篇代表作《沃普萧纪事》《沃普萧丑闻》后,译林出版社于2020年首次推出篇幅长达1108页《约翰·契弗短篇小说集》。这部作家自选集在美国出版于1978年,立刻成为有史以来最为成功的文集类作品,赢得众口一词的普遍赞誉。全书收录了61部短篇小说,结集了契弗毕生的精华篇章,是契弗创作生涯集大成的一本书。书中还收录了剧作家、小说家库瑞什的导言、契弗的自序、创作谈《我为什么要写短篇小说》和长达一万六千字的契弗详尽生平年表。从1978年到2020年,中国读者等待了42年之久的《约翰·契弗短篇小说集》终于以全貌呈现出来。
作为契弗短篇小说创作的精华,61篇作品里描写的芸芸众生,有同来纽约奋斗、聚了又散、散了又聚的男女,有为老板鞍前马后、最终仍旧被抛弃的年轻人,有房租上涨、不想搬走的女孩,有交给保姆的女儿突然失踪的父母,有陷入家庭琐事、想要寻找人生出口的妻子,还有妻子跟别人私奔、深夜家中又闯入不速之客的丈夫……相对于卡佛,他没那么阴郁荒凉;相对于海明威,他更加广阔、反讽,而且活泼俏皮。
书中囊括了契弗的经典作品,如《再见了,我的兄弟》(即《再见,我的弟弟》)《游泳的人》《巨型收音机》,对于初识契弗的读者,可以从这些名篇入手。
《约翰·契弗短篇小说集》由冯涛、张坤历时三年翻译完成。这对译界伉俪有着近二十年的丰富译介经验,曾译出了毛姆、海明威、福斯特、卡波蒂、石黑一雄、麦克尤恩、斯蒂芬·金等众多英美文坛著名作家的重要作品。冯涛回忆,自己大学英语专业精读课本里就收了契弗的代表作《巨型收音机》,故事里那个美国中产阶级的日常,对当时的他来说就像天方夜谭一样遥远,时光荏苒,契弗小说中写到的很多问题,已成为当下生活的日常。
身为“美国城郊的契诃夫”,契弗在创作中始终关注着当时纽约中产阶级生活。那些白天在曼哈顿上班,晚上回到城郊居住的白领,以及他们各自的人生:职场、房租、婚姻、育儿、旅行、看心理医生……其中的很多故事,在今天的中国,同样也在发生。随手翻阅一篇,或许就可以在故事里寻找到独属于自己的共鸣。
旅居美国的翻译家、学者方柏林称契弗为“中产们的心灵治疗师”。在《巨型收音机》的故事里,韦斯科特夫妇发现买回家的巨大收音机能让他们收听到邻居的各种声音。方柏林觉得:“现在的巨型收音机还真不少,各种各样的社交网站多如牛毛。你有各种手段收听他人的信息。”他幽默地认为,主人公夫妇俩听到邻居的家长里短很开心,“正应了前几年的一个流行说法:有什么不开心的事情,说来让我们开心开心?看他人背后的生活,暂时鄙视一下他们的渺小,有时候也是很爽的事。中国今天中产家庭崛起,韦斯科特夫妇这样的家庭多得是,(作为译者)咱就当个二传手,靠书评和博客给诸位疗伤,治愈一个是一个。”
此次,除了《约翰·契弗短篇小说集》,译林出版社还集中推出了方柏林翻译的契弗另外两部长篇小说《欢迎来到弹园村》《恰似天堂》。前者被认为是契弗最深厚、最有挑战性的一本书,后者则是契弗的封笔之作。至此,契弗五本重要作品全部出齐,读者将有机会立体、全面而深入地了解这位文学大师的创作世界。
编辑:朱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