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入创新基因,东莞镇街能否“脱胎换骨”?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东莞
原创2020-09-29 10:51

开篇:

镇域经济的特点,决定东莞科技创新工作的重心在镇街基层。2019年南方都市报推出智库产品“东莞公共治理民心榜”,设立子榜单“东莞镇街科创力指数”,从创新环境、知识创造、创新资源、创新支撑和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五个维度对33个镇街(园区)创新家底进行扫描,引起东莞科创工作者的关注。

今年,我们在去年工作的基础上,完善指标设计并走进东莞镇街,走访企业,采访科创人才,专访主管部门,问道专家,对东莞镇街科创工作进行全面梳理,向外界呈现东莞最新科创成果,献策东莞科创工作,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首期,我们聚焦东莞“创新强镇”。

东莞市分别于2018年、2019年组织开展两批创新强镇建设项目工作,长安、石碣、常平、厚街、石排、南城、东城、塘厦、清溪、寮步等10个镇街获立项支持。今年印发了《东莞市创新强镇建设实施办法》,采取“市镇联动、分类指导”原则推进创新强镇建设。

WechatIMG362.jpeg

东莞中心区。刘媚图

产业规划调研工作全面开展

东莞具有特殊的“市直管镇”行政架构,过去30余年东莞镇街百花齐放,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镇街产业,专业镇称号多达36个,镇域经济特点突出。

而快速发展的背后,镇街基层科技创新相对薄弱、面临产业低端、规模小而散、科技含量低、人才匮乏等问题,成为在经济迈向高质量增长路上的“硬骨头”。

在内外市场环境快速变化中,东莞今后要更上一层楼,离不开自我创新,镇域经济的特点下,全市重要的创新载体和产业建设也主要在镇街,这些都决定了东莞科技创新工作的重心在镇街基层。因而东莞提出打造创新强镇,出炉《东莞市创新强镇建设实施办法》,以提升基层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加快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

具体来看,创新强镇是指将创新驱动作为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将区域发展规划和创新体系紧密结合,在人才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和产业培育成效等较为突出,有力支撑东莞市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的镇街。

根据《东莞市创新强镇建设实施办法》相关要求,创新强镇建设单位承担的建设任务涉及科技政策制定、重点新兴产业集聚、科技成果转化落地、人才集聚以及企业培育等创新环节的方方面面,最高可获500万元的资助。

规划先行,两批次的十大创新强镇加快相关规划正在加快推动。如南城街道已着手开展南城产业规划调研工作,结合实际发展明确数字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发展的方向,而为制定数字产业发展规划,出台更有针对性的数字产业扶持政策,对辖区内数字产业进行全面摸底调研,街道范围内实际经营的信息和软件领域企业600家左右。

长安镇方面介绍,创新驱动系列扶持政策已重新修改完善,制定了《长安镇<科技产业创新发展规划(2020-2023)>课题研究工作方案》,开展科技创新发展规划和智能视觉产业调研分析课题研究工作。

截屏2020-09-29 上午9.33.01.png

东莞塘厦镇联手松山湖材料实验室。资料图

注入创新动能 特色产业激发新动力

“抓好创新强镇建设,有利于进一步将镇街特色产业发展与科技创新体系紧密结合。”此前东莞市科技局副局长肖铮勇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标杆镇街的示范引领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引导各镇街补齐科技创新上的短板,支撑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创新并不是另起炉灶,它的落脚点可以和城市原有产业结合起来,东莞制造业立市,将科技创新成果注入原有产业,实施强强联合,这与此前东莞推出“特色优势产业升级扶持政策”的逻辑相同,东莞“制造能力”要用起来。在镇街的走访当中,我们可以看到镇街一方面积极引入创新资源注入原优势产业,以做强做大,另一方面在原有基础上,根据镇街特色,选择适合的新兴产业进行全力推动。

塘厦镇选择了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以及新一代电子电源作为发力方向。寮步则提出依托电子信息、智能制造及汽车产业等三大主导产业,以凯金新能源、格瑞为代表的10亿元新能源产业,以瑞立达、安达为代表的高端制造产业在未来三年形成集聚发展。

长安镇选择智能终端、智能制造、智能视觉作为着力点。长安方面回应,目前已形成以OPPO、vivo等国内智能手机龙头企业为带动,集聚芯片设计、高端显示屏、摄像模组、关键元器件等行业以及移动互联网、软件开发、信息服务等行业,逐步形成完整的智能手机产业链,未来持续推动智能终端产业集聚发展。

另外,依靠长安镇自身模具以及手机制造的强大优势,从消费类镜头入手,围绕宇瞳等大型行业优质标杆企业,吸引更多光学、光电类企业落户长安,提高产业聚集,加快长安镇智能视觉产业平台建设,加强共性技术攻关。

WechatIMG595.jpeg

创新加持,企业复苏。刘媚图

借助外力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创新基础各不相同,借助外力是东莞镇街在推进创新强镇中一致武器。

长安从创新强镇的建设中,着实获得回报,创新强镇建设期间,经济发展稳中有进。2019年全镇实现生产总值760.3亿元,增长7.8%,总量全市第一,因而创新主动性更强。长安提出,引入卿安永教授团队太赫兹项目和四川荣创《智能燃料电池混合动力系统》氢能源团队等项目团队进驻华南基地,加快推进科研产业落地、研究生人才培养、资源嫁接等相关工作。同时,抓好创新载体建设和人才引进工作。今年新增市工程中心和市重点实验室9个。全镇累计目前共有省级企业工程技术研发中心26个,市级企业工程技术研发中心17个,市重点实验室3个。

“要依托付超、曹永革和刘开辉三个教授团队的三个项目(多孔陶瓷及复合材料研究项目、透明陶瓷材料研究项目、轻元素低维量子材料研究项目),重点发展先进陶瓷与复合材料”。塘厦镇方面介绍。去年9月“东莞先进陶瓷与复合材料研究院”及“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塘厦镇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在塘厦镇揭牌成立。可以说,塘厦镇是行动较早的镇街,主动出击牵手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在东莞形成了一定示范效应。

寮步也在计划与松山湖材料实验室“联姻”。寮步方面介绍,依托松湖智谷、光大科技智慧谷、鼎昊自动化孵化园等新型产业园区或一批有条件的龙头企业,联合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着力打造以技术研发、企业孵化和创新服务于一体的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同时加强与国内外专业研发机构和专业生产企业的技术合作。引导新材料科研机构及专家与新材料企业对接帮助企业解决技术上和发展中的难题。

南城加强电子科技大学广东电子信息工程研究院南城分院、南城科技服务中心、东莞市清研科技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为创新强镇提供平台支撑。该平台将为南城数字产业发展建立项目成果数据库,引导企业积极承接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及实体孵化,引进高层次研发人才,提升成果转移转化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南城因为金融业发达,以金融服务业专业镇的金融服务机构集聚的优势,以科技金融的产品解决创新型企业痛点,减轻初创型企业前期研发资金压力,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扶持一批软件信息服务企业做大做强。

空间、人才等共性问题待解决

推动创新强镇的过程,也是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采访当中,镇街普遍反映空间、人才等是其中共性的问题。突出如南城,它作为东莞中心主城区,土地资源稀缺一直是困扰发展的瓶颈。特别是可利用开发土地不足,难以满足招商引资和企业发展的新增用地需求。寮步亦提及土地、环境等资源要素制约日益突出,部分优质企业增资扩产缺乏可利用空间。

另外,公共创新服务平台较为缺乏。如塘厦镇公共创新服务平台建设相对滞后,截至2020年5月底,仅有1家市级孵化器、1家省级众创空间试点单位,且塘厦的专业镇协同创新中心未能实际运营,没有建成物理空间,也未配备专业运营团队,镇内硬件资源较少。

不少镇街提及,当前产学研合作还主要停留在技术转让、合作开发和委托开发等较低层次的合作上,而共建研发机构及产学研合作联盟、高端专家团队等高层次的合作相对较少。

问题不少,任重道远,尤其是今年新冠肺炎疫情,部分企业经营困难,影响企业转型升级和科技投入。部分受去年贸易战影响,企业营收下滑严重,影响企业申报高企通过率,企业申报高企的信心低。

当然有人看到危机,有人也看到了机会,在南都记者的镇街复苏走访当中,企业逆市增长的第一秘诀是创新,持续的投入构建防护墙。“新冠肺炎”让更多企业、科研工作者、地方政府意识到创新的重要性,科技创新的氛围更强了。

“罗马不是一日建成”,从顶层设计开始到基层执行,不管是创新强镇的打造,还是东莞创新型城市的推进,涉及到的是区域创新基因的改造,个体对创新的再认知,当前最要紧的是行动起来。

统筹:南都记者 梁锦弟

采写:南都记者 梁锦弟 刘辉龙 莫晓东

摄影:南都记者 刘辉龙

编辑:梁锦弟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