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掬水月在手》入围2019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金红棉终评,并且作为金红棉影展闭幕影片与纪录片爱好者们见面。今年入选第23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第十屆北京国际电影节“官方推荐”影片。这是中国古典诗词大家叶嘉莹先生唯一授权传记电影。这样精彩的电影,怎少得了CBD君的福利!这次,CBD君为大家准备了几张电影首映票,详情见文末。
一部诗词与人生的电影,一起来了解下吧!
叶嘉莹,1924年出生于北京书香世家。她融贯中西,是誉满海内外的中国古典文学权威学者,是推动中华诗词在海内外传播的杰出代表。她以全新的视角,以哲学和美学的角度,对中国诗词境界进行了高度概括;她是将西方文论引入古典文学从事比较研究的杰出学者,在我国学术界产生了重大影响,被誉为“当代古典诗词研究领域的第一人”;她从事教育事业七十余年,培养了一大批中国传统文化和古典文学的人才,深受学生爱戴;数十年来,她一边教书育人,一边从事研究,为传播中国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千年传灯,岁月成诗,如今叶先生已成为在海内外传授中国古典诗词时间最长、弟子最多、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华人学者。《掬水月在手》是中国古典诗词大家叶嘉莹唯一授权传记电影,交织叶嘉莹个人生命和千年中国古典诗词,表现她在诗词长河中寻求存在的意义轨迹。叶嘉莹一生经历与亲人生离死别、大时代动荡飘零,是诗词支持她走过苦难,使她体现了“弱德之美”,在逆境之中仍然坚守的定力。她晚年回归改革开放的中国,持续创作、传承教学,以“沧海遗音如能会,便是千秋共此时“的使命感,复兴古典诗词命脉。陈传兴导演曾任“他们在岛屿写作─文学大师系列电影”总监制,并执导《如雾起时》诗人郑愁予纪录电影,探讨“诗与历史”;《化城再来人》诗人周梦蝶纪录电影,探讨“诗与信仰”。《掬水月在手》叶嘉莹文学纪录片为陈导演“诗的三部曲”完成之作,探讨“诗与存在”。纪录片以叶嘉莹在北京察院胡同祖宅为结构概念,由外而内,追寻叶嘉莹历经劫难波折的个人生命史和诗史的交织,体现“忧患苦难年代为何有诗人?”的真义。
电影娓娓道来叶嘉莹的传奇人生,直面在这个时代最本质的问题:我们为什么需要诗,为什么要有诗人?团队到访北京、港、澳、天津、山西、西安、洛阳、台湾等地,并横越美国波士顿、加拿大温哥华,历时三年拍摄与后制,空间跨度象征叶嘉莹文学生命由启蒙到发扬的过程,也呈现诗词源头的河洛地区地理与历史空间遗迹。
本片采访白先勇、席慕蓉、汉学泰斗宇文所安等名家,皆为叶嘉莹的学生,丰富详实收录众人眼中的叶嘉莹,一探叶先生数十年来教学风采、朴实生活样貌、丰富的创作内涵,及崇高的人生态度。
《杜甫秋兴八首集说》为叶嘉莹最重要的研究代表作,《秋兴八首》描绘中国盛唐兴衰,本片借此隐喻叶先生经历的近代动荡中国,并以杜甫《秋兴八首》作为隐形双线叙事结构。邀请日本音乐家佐藤聪明以杜甫《秋兴八首》为本,结合雅乐及现代乐,创作电影音乐,为杜甫诗歌带来新生命。电影音乐于日本实地演奏录制,编制包括女高音、男中音、筚篥(日本笛)、笙(日本笙)、二十弦琴(日本琴)及弦乐四重奏。二十弦琴的演奏者吉村七重为日本琴顶尖演奏家,曾获日本天皇颁赠紫绶褒章。主题曲《短歌》:邀请知名音乐人暨作词人姚谦创作电影主题曲《短歌》,由陈粒作曲及演唱,以音乐创作向叶嘉莹的精神致敬。参与方式:评论区留言你想去的理由,点赞前六位各获票一张
观看流程:18:30签到~19:00观影~21:15主创分享
编辑:江英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