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被誉为列夫·托尔斯泰的中国知音,用二十载翻译其所有小说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文化
原创2020-10-26 15:06

列夫·托尔斯泰的三大长篇《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自问世以来始终是经典必读。10月25日,人民文学出版社携精装纪念版《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走进上海,与读者朋友们一起回忆列夫·托尔斯泰和他的中国知音草婴。

10月25日,在朵云书院旗舰店海上文薮展厅,五位专家深情回忆他们与草婴先生交往的点滴,分享他们通过草婴译本阅读列夫·托尔斯泰的体验。草婴先生的外孙张盛海作为特邀嘉宾出席,他对读者们依然喜欢阅读草婴先生的译著表示欣喜,更对人民文学出版社的新版本表示赞赏,认为这一版本非常符合草婴先生对列夫·托尔斯泰的尊重、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IMG_1317.JPG

草婴先生的外孙张盛海

他把三分之一的生命用来翻译托尔斯泰

2020年是列夫·托尔斯泰逝世110周年,这位有着世界影响力的作家在生前就密切关注中国,而且与中国发生过直接联系。列·托尔斯泰的作品进入中国的大约120年里,以其深刻的思想性和独特的文学性吸引了无数中国读者,其中包括许多著名现当代作家,比如鲁迅、瞿秋白、茅盾、郁达夫、巴金、冰心、夏衍、田汉等。

在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进入中国读者视野的过程中,俄语翻译家草婴先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草婴原名盛峻峰,从15岁开始跟随上海的俄国侨民学习俄语,后来得到恩师姜椿芳的指引,不仅迅速提高了俄语水平迅,而且进入了塔斯社上海分社工作,大量的翻译实践为他成长为一代翻译大师奠定了坚实的语言基础。

草婴先生的名字进入更多作家和读者的视野是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他翻译的《拖拉机站站长与总农艺师》出版后,一时洛阳纸贵,广大读者争相传阅。1956年,当时的文坛新秀王蒙在《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中,让他的男一号林震以《拖拉机站站长和总农艺师》的女一号娜斯嘉为偶像,直接喊话“按娜斯嘉的方式生活!”

接着,草婴先生先后翻译了经典作家肖洛霍夫和莱蒙托夫的作品。

989cb1e9d6fd1cb10d42657e2bf9192b.jpeg

著名翻译家草婴先生 图片来自网络

草婴先生坚持“艺术为人生”的信条,有意识地选择感情丰沛、发人深省的作品作为翻译对象。他在青年时期就拜读过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书中的人物形象、独特结构、人道主义思想等都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积累了丰富的翻译经验后,在上世纪六十年代,草婴先生开始从中短篇小说入手,开始翻译列夫·托尔斯泰的小说,并于1964年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中短篇小说集《高加索故事》。从1977年起,草婴先生开始酝酿翻译列夫·托尔斯泰所有小说的宏伟计划。历经二十载春秋,草婴先生坚持雷打不动的作息,一步一个脚印,终于凭一己之力完成了从俄语直接翻译列夫·托尔斯泰所有小说的巨大工程。

草婴先生的列夫·托尔斯泰小说翻译不仅仅是以量取胜,更贵在质量。草婴先生的翻译功底非常深厚。他能笔译也能口译,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曾为在上海参加外事活动的周恩来总理做过翻译。经历过苏联塔斯社上海分社的实践,他能把俄语翻译成汉语,也能从汉语翻译成俄语。他精通俄语,也精通英语,因为他在教会学校读了中学,那里采用的是纯英文教学。所有这些积累,都成为草婴先生准确理解和翻译列夫·托尔斯泰的锦囊。但是,草婴先生坚持每天翻译千字,不贪多,不求快,以高质量地传神表达为本。

IMG_1325.JPG

巴金先生在晚年多次表达对列夫·托尔斯泰其人其书的欣赏,因此他很关心和支持草婴的列夫·托尔斯泰翻译工作,把自己的藏书借给草婴参考,草婴在翻译俄语原著的同时,也参考了世界公认的英译本。

草婴先生喜欢艺术,常常说艺术都是相通的。他喜欢古典音乐,而且和列夫·托尔斯泰一样,都喜欢柴科夫斯基。晚饭后他常常听听唱片,完成一段翻译后他会大声朗读,有时还请专业的播音朗读,以求译文文字通顺、节奏适合。家里有大小不等的人物或动物塑像,他翻译的人物形象立体可感,仿佛就在眼前,或许与他长期细致地观察这些塑像有一定关系。

从1852年发表处女作《童年》至离开人世,列夫·托尔斯泰的创作生涯持续58年。草婴从1964年出版译著《高加索故事》至1977年出版十二卷集列夫·托尔斯泰小说,将自己约三分之一的生命献给了列夫·托尔斯泰作品的翻译事业。

在翻译列夫·托尔斯泰的小说之前,草婴先生就对作家其人做了充分研究,在翻译的过程中不断加深对作家和作品的理解,撰写了大量文学评论,应邀在全国各地做演讲、开座谈,使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列夫·托尔斯泰,爱上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草婴先生是列夫·托尔斯泰在中国当之无愧的知音。

托尔斯泰的引进有赖于一代翻译家的努力

在10月25日的“世界文学的云端——列夫·托尔斯泰和他的中国知音草婴”分享会现场,各位嘉宾围绕托尔斯泰的著作在中国的接受和传播及草婴的翻译各抒己见。

IMG_1318.JPG

左起:孙甘露、周立民、赵丽宏、徐振亚、臧永清

谈起托尔斯泰对中国文化的巨大影响,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徐振亚表示,作为世界级的文豪,大概1900年托尔斯泰的名字就出现在中国的杂志上了。“五四”运动前后有相当多的文章介绍他,但基本上是介绍性的,作品的翻译很少。他1910年去世的时候,中国有一些先进人士在上海举办了悼念活动。

“我觉得托尔斯泰能够传入中国跟中国自己的要求有关,国内希望变革、希望有外面的思想引进,托尔斯泰本身具备东方文化的因子,他非常喜欢中国著名的思想家,特别是老子,做了比较深刻的研究,所以中国人对他有一种亲近感。”徐振亚说。

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作家赵丽宏指出,托尔斯泰是一个伟大的作家。所谓伟大的作家,“必须有才华、有个性,还要对历史有宏观的看法、深刻的思想,以及独特的表达。托尔斯泰就是这样的作家,他有过人的才华和思索,所以我们读他的小说,不仅看到现实的生活,也看到一个思想家对人性非常深刻的看法。所以,他在中国成为影响最大的作家是很自然的。”

巴金故居常务副馆长、巴金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周立民表示,托尔斯泰去世前的十多年时间里,在俄国已经有一个说法:俄罗斯有两个沙皇,有权力上的沙皇,托尔斯泰是精神沙皇。“中国作家,包括巴金,引进托尔斯泰的作品,可能最早的时候并不是由于文学技巧,可能更因为他是一个思想家、道德家,他的不抵抗主义,他的人道主义思想,深深吸引了中国那一代作家,这些东西对作家来讲不是可有可无的,那是构成这个作家底色的东西。”

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市文联副主席孙甘露则强调,俄罗斯黄金时代文学之所以能对中国文化影响深远,与一代翻译家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他们做了非常卓越的工作,翻译了大量的俄国作家的作品。

托尔斯泰的许多著作在国内有不同的译本。以《安娜·卡列尼娜》第一句为例,周扬的翻译是:“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而草婴先生的翻译是:“幸福的家庭家家相似,不幸的家庭各各不同。”比较两个译本,赵丽宏认为,译笔虽然各有千秋,但相形之下,草婴先生翻译得很准确,读起来也琅琅上口。

“我觉得草婴先生做了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他在二十几年时间里把篇幅浩繁的托尔斯泰小说都翻译出来,而且不是粗粗地翻译,每篇作品都读七八遍、十几遍再翻译,非常了不起,常人做不到。”赵丽宏说。

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臧永清认为,人民文学出版社这样的出版社要有包容性,经典名著可以有多个译本。“只要翻译的水准在,只要翻译家的工匠精神在,我们都可以出,为什么?每一个翻译家在翻译一部作品的时候,都融入了自己对作家的理解、对作品的理解,这些解读都是非常有价值的。”

迄今为止,人文社已出版了巴金、周扬、汝龙、丰子恺、董秋斯、臧仲伦、任溶溶、潘安荣、吴均燮、白嗣宏、陈燊……等多个翻译家的托尔斯泰译本。人民文学出版社最早出版的草婴先生的列夫·托尔斯泰译著是1964年的《高加索故事》。当时的译文出版社还是人民文学出版社上海分社。

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外国文学名著丛书”(老网格本)中收入了草婴先生的三本译著,其中包括两部托翁译著——《托尔斯泰中短篇小说选》(1986)和《复活》(1988年)。

2018年,人文社开始计划出版草婴译列夫·托尔斯泰的巅峰之作,即三大长篇小说。2019年是《战争与和平》问世150周年、《复活》问世120周年,2020年是列夫·托尔斯泰离世110周年、草婴先生离世5周年,基于这些纪念性因素,在列夫·托尔斯泰诞辰192周年之际,人文社推出了精装纪念版《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

IMG_1319.JPG

IMG_1320.JPG

“回到文学现场,云游大家故居”系列节目走进草婴书房

IMG_1322.JPG

“回到文学现场,云游大家故居”系列节目走进草婴书房

据悉,10月24日,在草婴先生五周年祭日当天,人民文学出版社策划的“回到文学现场,云游大家故居”系列节目走进草婴书房,与观众一起“云游”翻译现场,隔屏共享文化之旅。草婴先生成为该云游系列的第一位翻译家。

编辑:黄茜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