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拨款制度,深圳为高职生人均拨款1.9万元

南都N视频APP · 深圳大件事
原创2020-10-28 12:34


南都讯  记者张小玲  未来三年深圳将新增职业教育学位1.8万个,近五年全市财政职业教育投入203亿元,深圳市人大常委会今日审议有关职教建设报告,围绕集成电路等“高精尖缺”领域建设一批高水平专业群、特色产业学院。


未来三年,深圳将新增职业教育学位1.8万个

由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作委员会调研起草的《深圳市打造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进国际一流职业教育建设专题调研报告》,今天在深圳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第45次会议上进行审议。目前,全市现有职业院校31所,在校生12.5万人。其中,中职学校17所,在校生3.9万人;技工院校11所,在校生4.1万人;高职院校3所,在校生4.5万人。

报告指出,深圳加大职业院校建设力度,高标准规划建设职业教育园区和一批新型职业院校,未来三年将新增职业教育学位1.8万个;加大财政投入保障,近五年全市财政职业教育投入203亿元;落实职业教育生均拨款制度,高、中职生均标准分别为1.9万元和1.7万元,居国内前列。

深圳还实施给予职业院校学生校外实习工资补贴政策。实施中职生免费政策全覆盖,对民办职业院校教师发放长期从教津贴,对每年评选的“鹏城工匠”每人奖励50万元。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券试点,符合条件的给予每人200元至6000元不等的补贴,年均补贴培训约13万人次。

深圳还聚焦产教融合,打造校企命运共同体。在全国率先探索“政府出补贴、企业出场地、校企共建共享”建设模式,将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纳入市政府民生实事,累计投入资金3.5亿元,建成产教融合实训基地219个。

报告也提到,深圳职业教育取得了不俗成绩,但现存的问题也不少,表现在缺乏“中职-高职-职业本科”纵向贯通机制,缺乏职普横向融通、产教融通、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融通的制度保障等。

另外,职业教育整体水平与深圳经济发展水平还不匹配,现有31所职教院校离世界一流水平还有差距,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以及应用技术本科教育发展水平不平衡等。在行业协会和大型企业主动深度参与的积极性不够,各主体利益分配不均,权责不明确、产权不明晰,个别合作形式涣散、资源不能充分共享等。


建设一批高水平专业群、特色产业学院

为此,报告建议,着力发展与区域高端产业相匹配、与一流高等职业教育相衔接、满足社会需要和市民期待的中等职业教育,形成中职、高职、职业本科一体化协同发展、贯通培养模式,推动中职学校优质特色发展。

融入“双区”驱动战略,对接产业高端和高端产业,搭建产教深度融合重大平台,建设重大项目,携手世界一流企业或行业领军企业,围绕集成电路等“高精尖缺”领域建设一批高水平专业群、特色产业学院,推进校企形成命运共同体,培育一流技术技能人才队伍。

制定校企合作负面清单,与改善营商环境相关工作统筹考虑。出台建设培育产教融合型企业工作方案,落实“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组合式激励政策。以招拍挂、重点产业项目遴选或低租金、返还部分租金等方式,为产教融合型企业或相关运营实体提供用地支持。

报告还提出,清理调整对技术技能人才的歧视政策,建立符合技术技能人才特点的职称评审与职级晋升制度,同层次的高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在落户、就业、参加机关事业单位招聘、职称评审、职级晋升等方面与普通高校毕业生享受同等待遇。

编辑:柴华

南都N视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