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网上渠道,中国最大初榨橄榄油生产基地转型品牌化运营

南方都市报APP • 政商数据
原创2020-10-28 20:55

寻找内循环新动力logo1.jpg

10月24日一早,位于武都城西北部城关镇的橄榄油加工工厂门口,已聚集了四面八方的果农们,热闹如赶集。青绿色、紫黑色……从车上卸下的一框框油橄榄被搬进厂内,排队等着进入生产线,完成从固态果实到液态橄榄油的转换。

公开资料显示,中国有着55年的油橄榄种植史,80年代种植面积50-60万,栽培数量2300万。但据业内人士介绍,长期以来,国外品牌几乎占垄断中国的橄榄油市场。明明有着与地中海国家相近的维度条件,受制于地理交通不便,对于外界而言,武都的油橄榄仍然“养在深闺人未识”。当地过去只重视种植,不重视销售,大量油橄榄果卖不出去。对农户来说,果没人收,只能眼睁睁看着它们生长后烂在树林里。

南都记者获悉,在10月25日举行的“2020甘肃陇南油橄榄产业高峰论坛暨产销对接洽谈会”上,生鲜电商平台本来生活网和国内橄榄油品牌“橄榄时光”联合打造的“花轻语”特级初榨橄榄油正式首发。“我们将运用DTC体系打通种植端与用户端,与橄榄时光合作共建供应链,锻造出属于中国的优质特级初榨橄榄油品牌,让更多消费者享用到中国高端品质的橄榄油。”本来生活网总经理刘有才表示。 

1603882126933.jpg


中国油橄榄产业缺乏标准化管理和品牌建设

武都所在地是一片被群山环绕的土地。北纬33度,甘肃陇南,秦巴山区、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在此交汇,高山峻岭与峡谷盆地相间,陆路商贸凋敝,种粮食天生不宜,一度被人视为“穷山恶水”。

同样在这片土地,钙质弱碱性土壤、半干旱亚热带气候、全年日照超过1900小时……成就了中国境内油橄榄最佳适宜种植区之一。自上世纪60-70年代引种油橄榄以来,陇南武都全区摘种面积约占中国的60%,橄榄油产量超9成,成为中国最大的初榨橄榄油生产基地,部分果园挂果和出油率高于地中海。

1603882139733.jpg

然而,“说起橄榄油就想到西班牙、意大利,国内没听说过什么橄榄油牌子,平时也很少买。一是不知道怎么吃,好像能拌沙拉,但没做过;二是橄榄油比较贵。”“橄榄油可以用来炒菜,但是每次在超市看见都不舍得买。它代表高贵。”南都记者在采访中注意到,这是橄榄油当下留给不少消费者的印象。

在论坛期间,对于中国油橄榄产业当下面临的问题,全国人大代表、甘肃省林业科学研究院二级研究员姜成英总结为几大方面:投入不足、低产低效果园多;家庭分散经营为主,管理粗放,缺乏标准化;缺乏自主品种,企业规模小、开发程度低,无法满足现代化加工销售需求;科技创新和品牌推广建设不力。南都记者在会上注意到,提高陇南橄榄油的品牌认知和影响力,持续推动中国油橄榄产业规模扩大,成为与会嘉宾探讨最多的话题。


橄榄油消费市场逐渐向二三线城市延伸

近年来,随着人们消费意识的转变,对橄榄油的认知度也在提升。据会上披露的行业数据,2014/2015-2018/2019年,中国橄榄油消费呈现上升趋势,2018-2019年我国橄榄油消费量达5.4万吨。“特级初榨”橄榄油的线上消费成倍增长,消费者购买逐渐从入门到进阶,且越买量越大。

1603882152071.jpg

橄榄时光董事长龚炜莉基于消费情况发现,从总体上看,北上广深地区消费者对橄榄油的认知最为主动,其中江浙沪地区的消费者对橄榄油的主动认知和使用场景更丰富(凉拌、烹饪等),这些地区居民构成了橄榄油的主力消费人群;从发货数据来看,橄榄油的销售客群呈现出向华中地区、二三线城市延伸的趋势。

“购买橄榄油的消费者,60%-70%的人群在35-45岁之间。”龚炜莉告诉南都记者,现阶段,越来越多年轻人选购橄榄油,以25-45岁的女性多,与上一辈客群主要依赖口碑传播认识品牌不同,Z世代在消费选择中更看重产品溯源、主动了解原产地的情况。因此,对于当下的生鲜品牌,小红书、抖音、快手等带有较强内容社交属性的新电商平台,已经成了线上传播的主要渠道之一。随着国内疫情整体向好,接下来会展开更多线下布局、发力实体渠道。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疫情发生后,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愈发凸显,买到、吃到安全健康的品质农产品成为新的消费趋势,这也为品质农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刘有才认为,覆盖全国、全年运作的生鲜网络,为生鲜商品提供了低成本实现品牌化的可能;同时,产地到用户的DTC直连模式,有利于精准链接产销两端。本来生活网可以基于消费数据进行C2M定制,帮助生产方提升产品力、品牌力,从而让好的商品实现品质溢价。


中国农业已从品质溢价进入品牌溢价阶段

数据显示,当前全国橄榄果产地超过100万亩,陇南超过60万亩,橄榄油产量在3-4万吨。南都记者了解到,近年来,陇南市区两级立足资源优势,把油橄榄作为群众脱贫增收的支柱产业,借助农户+合作社+公司+电商平台的合作模式,鲜果收购加工难题得以有效缓解。越来越多的农户和企业坐上了电商扶贫的“快车道”。

今年1月,本来生活网与“橄榄时光”启动合作、共建供应链。具体来说,品牌方负责投入技术与制定种植标准,合作当地农民按照统一规范种植橄榄果;本来生活则运用DTC体系(即生产端直接触达消费者)打通种植端与用户端、合作共建供应链,基于消费数据进行C2M定制,帮助生产方提升产品力,再运用平台资源赋能品牌打造,提升品牌溢价。

1603882167045.jpg

 

资料显示,2019年,橄榄时光帮助了1176户陇南当地果农,果农收入共986万余元。此外,根据官方统计,像这样的橄榄油加工企业,武都已建成19家,生产线20余条,2019年鲜果产量3.8万吨,初榨油5700吨,综合产值17.5亿元,基地面积、鲜果产量、初榨油产量和经济效益均居全国第一。

据了解,除了橄榄油,自2012年成立以来,本来生活网打造了褚橙、蒲江丑柑、俞三男状元蟹、李玉双大米等超过400个农产品品牌。但放眼整个农业生鲜领域,兼顾实现品牌化和品质化,仍然是一条不平坦的路径。

“中国农业现在拥有结构性的矛盾,是高品质产品供不应求,低品质产品供大于求。由于缺乏成熟的标准,供应方和需求方如同被分割为天堑两端。”刘有才对南都记者进一步谈到,生鲜品牌化在生产端受限于时效严格、季节性强、供应链条重、标准化程度低、投入高回报慢等难点,消费时,价格成了衡量产品的唯一标尺,劣币驱逐良币成为常态。“中国农业已从品质溢价进入品牌溢价阶段,在农产品品质参差不齐的当下,依托品质建树品牌是长久之策。”


采写:南都记者 傅晓羚

编辑:田爱丽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