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入|兄弟,你怎么黄瓜变豆腐了……这不行啊!”这是10月28日广州市卫健委官方微信公众号推送的文章标题。有网友留言“我关注了什么官方公众号啊……”
“广州卫健委”微信公众号越来越“活泼”。
近半年以来,“广州卫健委”微信公众号越来越“活泼”了,选题也越来越开放、接地气。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转变?经历了上半年疫情时期的非常考验,“广州卫健委”在政务新媒体运营上有什么样的经验和教训?近日,南都“卫健政务新媒体健康传播力榜”课题组专访了“广州市卫健委”公号背后的小编。
努力做到“不管发给谁看,都不会觉得尬”
南都:很多网友感觉到,广州卫健委公号目前选题、行文风格都更活泼接地气了,为什么有这种转变?
“广州卫健委”: 对于转变,我们在慢慢读懂我们的“用户”,因为受疫情影响,关注我们的群体也发生了变动,比如以前关注都是36岁到45岁的群体,现在慢慢变成了偏向20多岁的年轻群体,虽然我们在努力转变,不过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政务新媒体想要保持接地气,必须要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这个方向是不变的。
南都:对于公号的选题范围,目前是怎样规划的?
“广州卫健委”:“广州卫健委”公众号旨在为市民提供便捷的政务和医疗卫生服务,权威发布卫生健康政策信息,科普卫生健康知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专项行动指出,要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努力使群众不生病、少生病,而专项行动排在第一位的便是“健康知识普及”,这就要求“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而让群众做好第一责任人,不止卫健部门要做好宣传工作,还要群众提升“自我管理的健康意识”。
因此,除了权威发布政策内容,传播健康信息,我们目前还会偏重生活或者日常群众们经常会存在的困惑问题,比如《《真相 | 染上经血印记的内裤,还能再穿吗?关于月经卫生健康的11个问题...》。很多女性来大姨妈时都会被“姨妈巾”里“不寻常”的现象搞得胆战心惊,而这篇文章,我们就讲述了很多女性在月经期间常遇到的问题,结果反响很强烈。
南都:医疗内容,有时要轻松有趣地科普,有时要有人性的关怀,同时还要有权威机构的权威感,怎样在“正经”和“不正经”之间把握好度?
“广州卫健委”:传统媒体讲职业操守,我们做新媒体也一样,不管是“正经”还是“不正经”的推文,我们都将准确性放在第一位。
对于“不正经”,我们一直在尝试寻找公众可以接受的标准来掌握,衡量这个度。可能有一些敏感话题,比如“性知识”的传播,有人觉得太直接,谈性色变。同时,我们发布的时候也有存在质疑的声音,有人认为深圳卫健委(关于风格鲜明的深圳卫健委,我们也进行过专访,“深圳卫健委”公众号半年涨粉百万 医卫界顶流“段子手”啥样?)就该发这样子的文章,广州发会觉得有点“尬”,但是我们会不断地总结,尽量做到对于敏感话题既不避而不谈,也不过分庸俗化,让“不正经”变得更加收放自如,怎样是“收放自如”?就是不管发给谁看,都不会觉得尬,当然,我们努力的空间还很大。
对读者咨询难做到逐一、及时回复 表示歉意
“广州卫健委”微信公众号常设“疫情防控”栏目。
南都:回看疫情期间的疫情发布、各种推送的阅读情况,做个复盘的话,你们有什么经验教训?
“广州卫健委”:回看疫情紧张期间,大家对卫健领域关注度空前的高,各类疫情信息特别是不实传言和谣言传播广泛迅速,我们必须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回应社会关切。因此,我们根据疫情变化深入宣传国家、省、市关于疫情防控的重大决策部署,及时不间断地发布疫情动态信息、疫情防控指引、健康知识和就医指南等,努力讲好广大医务工作者积极抗疫的动人故事,即时澄清谣言消除群众恐慌,引导群众正确理性看待疫情进而积极主动配合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当时由于运营人手较少,信息发布量大,且更新速度要求快,对于如何更好地系统地策划发布内容,没有更深层次地去研究;另一方面就是对于微信读者的咨询难以做到逐一回复、及时回复,在此向广大网友表示歉意。
广州辖内有很强的医疗资源,现在疫情已慢慢稳定进入常态化防控,我们会在做好疫情常态化防控宣传的同时,充分利用医院的信息资源,联动各医院积极投稿,收集一些大众日常困惑问题,尽量找一些段子、“毒鸡汤”, 让内容更丰富,多发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稿件。
我们要充当翻译,把术语翻译成大白话
“广州卫健委”公众号用接地气的语言进行健康科普。
南都:对微信读者群的需求,有什么样的感受?
“广州卫健委”:根据微信读者的需求,我们认为做好政务新媒体的运营应该实现“以发布为基础、互动为核心、服务为根本”的理念转型。所以在日常运营中,我们努力遵循“懂人心”、 “说人话”等原则。
医疗这个行业很专业,特别是临床上的术语,群众毕竟不像医生护士有医学背景,所以我们要充当翻译,把术语翻译成大白话,找到群众日常困惑的而且是他们需要的点。
转载文章通常都经过重新加工
南都:原创和转载的比例,有大致的控制吗?对于卫健部门官方号和市场化的自媒体传播内容,您认为有什么样的分工和定位区分?
“广州卫健委”:我们转载的比例大约是1/4。我们的原创内容主要是来自广州地区各三甲医院、各公卫机构,在原创选题之外再考虑转载其他权威平台的文章,但通常都是经过重新加工的。
对于卫健部门官方号和市场化的传播内容,我们认为不仅要有市场化的理念,还要有持续创新的精神,以大家喜闻乐见的形式做好宣传工作,当然,作为政务号,前提的“权威性”不能丢,不能一味地随波逐大流。
让传播更有温度,更有力
频频被读者点赞的“广州卫健委”。
南都:广州卫健委公号,一季度是没有回复过评论的,二季度开始慢慢回复评论了,为什么会有这个转变?
“广州卫健委”:我们做“官宣”,面向的是广大市民,作为卫健委的官方号,我们也需要及时聆听微信读者群的需求,只有与市民“零距离”交流,面对面沟通,深入体察民情、了解民意、解决民忧,才能更有力,更有温度地去做好宣传工作。
3人团队“前后浪”结合
南都:背后团队有多少人?年龄构成怎样?有多少有医学背景的?
“广州卫健委”:我们的团队目前有3个人,年龄构成主要是80-90后。 “前浪”和“后浪”相结合,以“后浪”为主,团队成员有媒体的工作背景,也有就读过护理学的教育背景。
南都:工作之余,小编们活跃在哪些互联网平台上?
“广州卫健委”:作为官方号的运营,对于信息的跟踪把握能力要求非常强。工作之余,小编们都会活跃在其他媒体官方微信、微博、哔哩哔哩、抖音,我们想要改变,所以要“市场化”,而市场上受欢迎的东西都离不开大众日常使用的软件,热点摆在那里,我们学两招回来,目的就是随时掌握信息变化,从中获得有价值的资讯,才能更好地写好文章。
统筹:尹来 李文 游曼妮
采写:南都记者 李文 李春花 实习生 萧佳嘉
校对:李尚开
编辑:游曼妮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广东21地市卫健政务新媒体健康传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