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召开恰处于全球应对第二波新冠疫情的关键时期。如何破解“对抗新冠”这道全人类共同的“考题”,成为本届进博会上各医药类参展企业的热点话题。与上届进博会不同的是,本届进博会还开设了公共卫生防疫专区。在一场名为“百年抗疫,增辉生命”的高端圆桌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闻玉梅表示,人类和病毒的关系其实是一个长期的战争与和平,而抗击疫情需要科学与合作。
病毒或被消灭,也可被利用
人类与瘟疫和传染病的斗争,在史料记载的人类史中可追溯到公元前:从公元前430年的雅典瘟疫,到死亡率最高的传染病之一——天花。在过去的一百多年历史中,疫苗的研发和诞生让我们得以预防天花、霍乱、白喉、麻疹、乙肝、部分流感等传染性极强的病毒,但人类还是先后经历了西班牙流感、鹦鹉热、军团病、艾滋病等传染病和流行病的威胁,人类也在不断地探求对抗这些致命流行病的治疗手段。
在闻玉梅院士的记忆中,有几次印象较深的公共传染病事件:1957年亚洲流感大流行;上世纪80年代末上海的甲肝流行;还有一次是肠胃道病毒引发的红眼病。但上述这些传染病都是局部地区发生的。“类似此次新冠病毒这样全球性大流行的情况,可谓百年未遇,与此可以相提并论的应该就是1918年的西班牙全球大流感。”
闻玉梅院士接受远程访问
“人类和病毒的关系,其实是一个长期的战争与和平。”闻玉梅院士强调,个别病毒可以被彻底消灭,如天花、小儿麻痹症病毒等,前提是这个病毒没有动物宿主,以及有效的疫苗。从长远进化来说,人类可以利用病毒,比如病毒灭活疫苗,现在研发的溶瘤病毒等,成为科学家和医生的重要“武器”。
抗击疫情需要科学与合作
国与国之间、科学团队之间,应该如何面对科学合作与竞争?闻玉梅院士用体育项目做了一个绝妙的比喻:恶性竞争就像拳击,一定要把人打倒才会赢;良性竞争就像田径,大家在各自的跑道,看谁先到达终点;还有一种更优的良性竞争,就像艺术体操,不仅有竞赛,对手之间还能彼此欣赏、互相学习。科学界需要这样的良性竞争,科研人员和医务工作者更需要这样的胸怀。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党委书记卢洪洲分享了新冠疫情应对中合作的重要性,”我们国家在破解了病毒序列后第一时间通过网络向全世界共享病毒信息,并发表在国际权威杂志上,加速了诊断试剂和疫苗的开发进度。”卢洪洲认为,在全球抗疫背景下,没有国家可以独善其身,国家之间需要通力合作。”卢洪洲书记强调,“现在我们处于一个‘地球村’,新冠疫情是我们这一代人共同面临的公共卫生挑战。”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党委书记 卢洪洲
江苏省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毛镇伟副院长则强调多学科团队应有相互协作精神,这样能够更好的应对一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默沙东中国院内专科医疗事业部负责人马骊则以埃博拉疫苗为例,强调多方合作的重要性。据介绍,默沙东全球已经展开多项抗击新冠病毒的计划,包括正在研发的两种新冠肺炎疫苗和一款新冠肺炎口服抗病毒药物。本届进博会公共卫生防疫专业委员会委员长、默沙东中国总裁罗万里表示,新冠疫情是全球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挑战,默沙东也将用十分审慎的态度,来推动疫苗和相关药物的研发。
闻玉梅院士认为,目前抗击新冠疫情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中国可以说是全球抗疫的领头羊,但我们绝不能松懈。“在此次抗疫过程中,最打动我的就是中国全民动员。”
采写:南都记者 曾文琼
实习生:张建琳
编辑:曾文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