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
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今年联合国糖尿病日的主题是“护士与糖尿病”。中国目前有1.298亿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总数排名世界第一,同时还有5亿以上糖尿病前期患者,若不提早预防,这5亿前期患者随时都会变为真正的糖尿病患者。
中国有5亿以上糖尿病前期患者
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2019年发布的全球糖尿病地图(第9版)显示,2019年全球约4.63亿20-79岁成人患糖尿病,大约11个人中有1个为糖尿病患者。2019年,约有420万人(20-79岁)死于糖尿病或其并发症,相当于每8秒有1个人死于糖尿病,约占全球全死因死亡的11.3%。
今年4月,国际顶级医学期刊BMJ在线发表中国最新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文章,调查结果显示,中国糖尿病患者数量全球排名第一。根据美国糖尿病协会(ADA)诊断标准,中国成年人总糖尿病患病率为12.8%,糖尿病患病总人数约为1.298亿,其中男性7040万,女性5940万,女性的糖尿病患病率略低于男性。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内分泌科代谢科主任周迎生指出,过去40年间,中国糖尿病患病率的增幅在10倍以上,并且目前仍在上升。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1.298亿糖尿病患者,早先发表的《基层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筛查与防治专家共识(2020版)》提到,中国有5亿以上的糖尿病前期患者,稍不注意,这5亿糖尿病前期患者往前走一步便会发展成为“真正”的糖尿病患者。
《共识》中进一步提到中国87%的糖尿病患者就诊于县级及以下医疗机构,一方面因为糖尿病患者及糖尿病前期患者群体基数过大,另一方面因基层医疗机构缺乏完整的糖尿病筛查、防治和管理制度及流程,导致中国糖尿病的基层筛查状况并不乐观。
糖尿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糖尿病引发的并发症。糖尿病会导致长期血糖增高,大血管、微血管受损并危及心、脑、肾、周围神经、眼睛、足等。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糖尿病并发症高达100多种,是目前已知并发症最多的一种疾病。
有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有约83.4万人死于糖尿病引发的各类并发症。糖尿病死亡者有一半以上是心脑血管所致,10%是肾病变所致。因糖尿病截肢的患者是非糖尿病的10~20倍。临床数据显示,糖尿病发病后10年左右,将有30%-40%的患者至少会发生一种并发症,且并发症一旦产生,药物治疗很难逆转。
抓住肥胖防控就牵住了糖尿病防控的牛鼻子
糖尿病通常以胰岛素抵抗为特征,人体无法完全对胰岛素产生反应。由于胰岛素无法正常工作,因此血糖水平持续上升,释放出更多的胰岛素。遗传和环境因素是诱发糖尿病的两大主要因素,而环境因素与个人行为密切相关。
糖尿病的主要特征是患者的血糖长期高于标准值,高血糖会造成俗称“三多一少”的症状:多食、多饮、频尿及体重下降。目前糖尿病有三种主要类型:Ⅰ型、Ⅱ型和妊娠型。
Ⅰ型糖尿病患者身体分泌的胰岛素很少或根本没有,需要每天注射胰岛素以保持血糖水平在可控范围内,最常见于儿童和青少年。
Ⅱ型糖尿病在成年人中更为常见,约占所有糖尿病病例的90%。Ⅱ型糖尿病主要是由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引发,患者的身体无法充分利用其产生的胰岛素。Ⅱ型糖尿病可通过增加体力活动和健康饮食得到改善。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大多数Ⅱ型糖尿病患者将需要口服药物和/或胰岛素来控制血糖水平。
妊娠糖尿病(GDM)由怀孕期间的高血糖引发,并伴有母婴并发症。 GDM通常在怀孕后消失,但受其影响的妇女及其子女以后生活中罹患Ⅱ型糖尿病的风险增加。
在中国,Ⅱ型糖尿病是最常见的糖尿病类型。Ⅱ型糖尿病最常被诊断为老年人,但近年来由于肥胖、体力活动不足和饮食不良,儿童、青少年和年轻人中越来越多地发现Ⅱ型糖尿病。其中,肥胖是Ⅱ型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因为糖尿病症状隐蔽,很多人在不知不觉中得了糖尿病。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糖尿病前期、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期,很多患者意识到要重视糖尿病时,往往已经进展到慢性并发症期,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医疗成本急剧上升、治疗效果不佳。
“成人糖尿病以预防为主”是世界卫生组织和中国一直倡导、坚持的基本观点。周迎生在谈及糖尿病肥胖问题时讲到,防控是预防成人糖尿病最关键的一个点,抓住了肥胖的防控就牵住了糖尿病防控的牛鼻子。
周迎生引用数据说到,有关肥胖减重的获益是非常准确的,体重在原有基础上下降5%,就能获得血糖血脂指标的明显改善,肥胖体重下降6%和11%,就会全面获益。
非药物非创伤性是治疗糖尿病的首选推荐
今年8月,国内著名经纪人杨天真发布微博称,自己确诊糖尿病已经6年时间,出现了并发症和其他一些问题,因为长期高压工作自己无法做到慢性病治疗需要的作息规律和饮食习惯,只能选择“切胃”手术来快速降低血糖。
在启动仪式上提到杨天真选择“切胃”来控制糖尿病时,周迎生有些无奈地表示,作为医生他尊重一名病人的选择,但是如果杨天真来找他,他一定不会建议杨天真做这样的手术。因为糖尿病虽然无法根治,但完全可防可控。无论是从技术还是道德层面来讲,非药物非创伤性都是治疗糖尿病的首选推荐。
周迎生认为很多糖尿病患者喜爱吃高油高糖的食物,觉得控制不住自己,其实主要都是心理问题,缺乏对自身行为习惯的自我训练。心理和行为习惯并非一蹴而就,需要逐步改变。
周迎生举例说到如果患者做不到顿顿不吃肉不吃糖,他会先鼓励患者尝试一周一次不吃肉不吃糖,像这样循序渐进,让患者建立自己改变行为生活方式能够获利的自信,而不再把它认为是一种痛苦。
健康的生活方式,其中包括健康的饮食,规律的体育锻炼,不吸烟和保持健康的体重,说到底还是预防和控制糖尿病的基础与关键。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可参照《中国糖尿病膳食指南》,做到:合理饮食,主食定量(摄入量因人而异),建议选择低血糖生成指数(GI)食物,全谷物、杂豆类占主食摄入量的三分之一;建议餐餐有蔬菜,两餐之间适量选择低GI水果;每周不超过4个鸡蛋或每两天1个鸡蛋,不弃蛋黄;奶类豆类天天有,零食加餐可选择少许坚果;烹调注意少油少盐;推荐饮用白开水,不饮酒;进餐定时定量,控制进餐速度,细嚼慢咽。进餐顺序宜为先吃蔬菜、再吃肉类、最后吃主食。
同时,定期进行体育锻炼对控制血糖水平至关重要。包括有氧运动(例如,慢跑,游泳,骑自行车)和阻力训练的组合。
健康中国行动多重发力推动糖尿病防治工作
前述中国最新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文章显示,目前中国糖尿病知晓率为43.3%,治疗率为49.0%,控制率为49.4%。中国预防医学会副秘书长张伶俐表示,“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是中国糖尿病发生、发展的突出特点。
2019年,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将糖尿病防治列为15个专项行动之一,要求到2022年和2030年,18岁及以上居民糖尿病知晓率分别达到50%及以上和60%及以上;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分别达到60%及以上和70%及以上;糖尿病治疗率、糖尿病控制率、糖尿病并发症筛查率持续提高。
在糖尿病患者用药方面,随着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执行,治疗糖尿病的常用药“二甲双胍”大幅降价,在第三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中,二甲双胍片0.25品规有企业报出0.015元/片的价格,降幅超过90%。
北京安贞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全科医疗科护士长文丽娜提到,近几年政府意识到糖尿病对国民健康的危害性,在糖尿病防治以及宣传普及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培养了大批糖尿病专科护士,同时通过医联体(区域医疗联合体),将同一个区域内的医疗资源整合在一起,满足基层糖尿病患者看病需求。
采写:实习记者谭思静 记者吴斌 发自北京
编辑:吴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