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走进谢岗镇政府大院,映入眼帘的便是醒目的倒计时牌。牌上黑底红字显示距离城市品质综合提升建设工程竣工剩下的天数。数字每天不断变小,时刻提醒工程竣工时间正一天一天逼近,督促各个项目务必加快整体推进建设。
不只是谢岗,东莞其余32个镇街(园区),全市各工作部门及下属单位正以不同形式在推进“百日攻坚”行动。它们围绕经济调度任务、市政府硬任务、市政府工作报告任务等10大重点工作,结合自身特点,全力推进,力求以最好的姿态完成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今年的“百日攻坚”行动时间为10月至2021年1月。前三季度,东莞经济稳步恢复,增速首次由负转正。在此背景下,“百日攻坚”显得尤为重要,东莞主动作为,借势而为,乘势而上进一步稳住基本盘,增强后续发展动力,助力“湾区都市、品质东莞”建设迈上新台阶。
南城总部基地已基本建成,CBD正拔地而起,它们是东莞未来重要招商载体。
焦点1 抓投资 增强发展后劲
“主动上门” 精准招商
“东莞将全力提供最优质的环境、最完善的配套、最高效的服务,热忱欢迎广大日本企业前来东莞投资兴业。”日前,“中日(东莞)先进制造恳谈会”在上海举行,东莞市委副书记、市长肖亚非致辞时表示。本次大会旨在促进东莞和日本之间的经贸投资合作交流,吸引更多日本先进技术企业来莞发展。
在上海期间,围绕“先进制造”这一主题,除举行“中日(东莞)先进制造恳谈会”外,东莞一行还先后拜访了上海紫光展锐集团、晨讯科技集团、复星集团等知名企业,寻求合作。
上海之行是东莞围绕现有产业开展“主动上门”精准招商的一个精彩缩影。据统计,今年以来,瞄准优势产业,各镇街、园区主要领导赴市外“主动上门”招商近100批次,促成了一批优质项目的招商洽谈。
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一直以来,东莞保持开放的姿态迎接世界各地投资者的到来,高度重视项目储备工作,增强发展后劲。
主动作为也让东莞收获成果。今年前三季度,东莞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9.1%,增速比上半年提高2.7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21.4%。第四季度集中开工活动的市重大项目共44个,总投资约302.1亿元。其中产业工程项目38个,总投资293.4亿元。
市长肖亚非率队赴上海紫光展锐公司洽谈合作。(来自投资东莞公号)
实施快速落地攻坚行动
如何再下一城?引来投资还要能落地。经过前期筛查梳理,东莞目前已经形成全市招商引资重点产业项目池,共涉及项目88宗,投资金额1338.6亿元。其中促签约项目51宗,涉及投资金额943亿元,包落地项目37宗,涉及投资金额416.1亿元。
东莞实施重大项目快速落地攻坚行动,强化重大项目资源要素保障,全力提升审批效率,落实对企精准服务,大力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的困难,推动重大项目加速开工建设、建成投产。
在吸引高成长性项目落户中,土地和资金是核心要素。于东莞而言,土地制约问题尤甚。为此,东莞以问题为导向,寻找解决方案,通过国土空间规划到土地收储、开发、保护、盘活以及历史违建处置等“全链条”空间统筹,利用改革的新路径,推出多个高品质低成本空间载体,迎接大项目到来。目前东莞已初步形成高成长性企业联合体试点方案,与滨海湾(1084亩)、寮步镇(220亩)联合打造上市(后备)企业总部基地并授牌。
重点区域招商方面,东莞南城总部基地已基本建成,万科大厦、浙商大厦、国金大厦、碧桂园商务中心等楼宇已建成投入使用,寰宇汇金中心、中熙时代大厦、环球财富大厦等楼宇已竣工完成验收。这里建成后,将面向高新技术、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材料等企业及相关服务产业进行招商,计划引进实业投资、建筑、酒店、物流、房地产开发、环保等多个行业。
距离南城总部基地不远处,东莞市CBD(国际商务区)正拔地而起,承担东莞的“强心”使命,它的开发工作是东莞市政府及南城街道的主要工作之一。目前南城投资促进中心配合和协助东莞市投资促进局洽谈了东莞民营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总部大楼、南城湾区商贸金融中心和湾区国际制造中心总部等3个项目,合计投资64.7亿元,预计3个项目5年内累计缴纳财政贡献总额不低于20.8亿元人民币。
一旦项目落地,它们都将成为东莞参与大湾区城市群建设的有力推手。
vivo研发总部10月底落地长安,未来vivo将继续加大在莞投资。
焦点2 抓产业 稳住经济基本盘
打造安全可靠产业链
制造业是东莞立市之本和发展之基。今年前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943.00亿元,同比下降3.2%,降幅比上半年收窄2.3个百分点。可见,东莞工业生产正加速恢复。如今,“百日攻坚”行动,剑指制造业底盘。
目前东莞拥有工业企业超18万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总数突破1万家,位居全省第1。这一次疫情让东莞明白,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产业链和供应链显得尤为重要。
vivo研发总部在10月底新鲜落地长安,用于vivo手机和相关产品的研发及办公。vivo研发总部及各地研发中心承载着“超级大脑”的功能,该项目总占地面积180亩,规划建设办公场所和配套生活设施。基建部分投资超50亿元,预计2025年可投入使用,预计年产值18.99亿。
企业通过建设研发总部,提升研发实力,构筑技术竞争壁垒,从另一维度来看,也是帮助东莞产业强链补链。vivo创始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沈炜就表示,未来,vivo将继续加大在东莞的投资,重走创业路,也助力东莞进一步打造大湾区高质量发展高地。
就在距离长安近50公里外,粤海装备技术产业园正加紧施工。目前,园区已启动载体项目5个,其中粤鲲智能制造项目和粤海工业智造产业中心为高标准厂房项目,引入萨秘特实业、奇智科技、现代精工、玉马科技、中广核俊尔及速美达等企业入驻。粤海电子电气互连产业园将与深圳市连接器行业协会和龙头企业共建园区连接器产业载体,正在加快建设。
粤海装备技术产业园正加紧施工。
粤海置业投资(国际)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健介绍,园区重点面向精密五金、机器人、电子电气、新能源、新材料、医疗器械等六大产业及上述产业的关键配套产业。产业园距深圳福田区中心仅50公里,区位优越未来会主动面向深圳招商,另外计划设置产业资金进行股权投资,与企业共同成长。
不只是在长安、谢岗,在东莞其他的31个镇街(园区)持续推动制造业升级,加快高端制造业项目落地,扩大制造业有效投资,强化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各类资源支撑等。东莞通过加快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稳住制造业底盘,打造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
“东莞制造”抢抓内循环机遇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背景下,关于提升“东莞制造”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抢抓内循环机遇,成为莞企的必答题。
进入下半年后,随着国内疫情得到控制,东莞的展会陆续恢复,包括名家具展、防疫物资展、台博会等相继举行,台博会意向成交更是达30.8亿元,为东莞的展会迎来开门红,也为企业拓展市场注入信心。如今智博会、加博会、漫博会等也已在日程之上,通过展会链接国内外的买家,打通市场通路。
除了搭建平台,东莞也在鼓励企业自建新的销售渠道。4月份以来,东莞各镇街(园区)企业、园区、协会累计举办超400场各类电商直播带货活动,超过3000家企业参与,推动线上线下成交约6.5亿元。一大批优质产品、优质企业、优质主播以及优质的电商直播基地脱颖而出,推动直播带货这种新模式迅速普及、迅速产生效应,切实帮助东莞的制造业企业去库存、抓订单、保市场。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因此在东莞抓产业的时候,金融业的输血功能相当珍贵。南城街道是东莞的金融重镇,共有注册金融机构269家,机构密度达5家/平方公里,各类机构数量均居全市镇街前列,其中银行和保险市级总部均占全市一半以上,机构层次明显高于其他镇街。
南城街道党委书记詹文光介绍,街道多措并举发展金融业态,帮助企业融资解困,今年举办了10多场企业宣讲和融资对接活动,积极宣传政府帮扶企业金融政策并促成金融机构和企业对接合作。
而从全市来看,东莞金融主管部门出台《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专项行动》,推动“金融30条”各项工作尽早落实达效,推动拟上市企业加快上市步伐、提升上市企业总市值规模,今年东莞就有15家企业上市或过会,这些举措都为稳住经济的基本盘,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撑。
从制造业到新兴产业集群再到高端服务业,东莞正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加强政策扶持、平台搭建和机制保障,引导莞企全力融入国内主循环,同时锐意开拓全面扩大开放,积极参与更高水平全球竞争。
以中国散裂中子源为首,东莞大科学装置群崛起。
焦点3 抓创新 强化发展新动能
创新成果持续输出
“创新是第一动力”,这命题东莞自2005年推出“科技东莞”计划就开始执行。近年来,东莞坚持“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的城市定位,致力于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先进制造业中心”。如今进入后疫情时代,面对国民经济社会发展问题,创新只有“加强再加强”一说,无后退可言。
今年10月,由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研发的“碳化硅多孔陶瓷材料”在胜利油田首次实现成功应用,帮助油田实现氮氧化物的低排放。该实验室目前已经引进24个创新样板工厂团队,注册成立了19家产业化公司,分布在松山湖、塘厦、大岭山等镇街(园区),科技成果开始进行产业化。
大科学装置中国散裂中子源通过服务全球用户,已完成超过200项原创性课题研究,更为重要的是创新效应释放,让更多创新要素在东莞集聚。
11月6日,南方光源研究测试平台项目迎来综合实验楼主体封顶仪式,标志着南方先进光源的规划和建设又向前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拟建的南方先进光源,是一台衍射极限第四代同步辐射光源,与散裂中子源一样同为观测物质微观结构的大科学平台。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为我国的科技创新和科学前沿研究提供先进的研究手段,合力支撑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和发展。
东莞的创新要素资源在不断丰富,香港城市大学(东莞)、湾区大学加快推进。而它们的创新成果加快落地,让东莞的产业升级直接受益。
跟随着这些大项目的落地,创新成果持续在输出,越来越多创新活动在东莞举行。11月2日至4日,2020粤港澳院士峰会暨第六届广东院士联合会年会举办,广东院士联合会东莞中心揭牌。周济、张伯礼、何镜堂等近60位院士,还有来自粤港澳地区及百度、腾讯、阿里等企业的100多位知名学者出席。这是继2018、2019年以后,第三次在东莞举行。他们的到来是对东莞的认可和期待。
华为开发者大会上的“松湖对话”。
华为开发者大会也是连续两年落地东莞,如今谷歌开发者大会也选择在东莞松山湖举行。不难发现,东莞创新活动日益活跃,氛围日益浓厚。
松山湖科学城成创新新动力
今年7月,松山湖科学城正式获批纳入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建设,东莞的创新能级得到质的提升。
松山湖科学城是东莞科技创新的一大里程碑,它的建设成果关乎东莞未来数十年的发展动力及参与大湾区建设的实力。如何推动松山湖科学城的建设成为当下的重要工作。9月25日,《关于加快推进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松山湖科学城)建设的若干意见》出炉,为松山湖科学城的发展指明前进的路线。
为进一步加快科学城建设,东莞已与中科院达成战略合作,全面提升松山湖科学城规划建设和运营管理水平。另一方面,松山湖管委会主动联系深圳,对接光明科学城。10月30日下午,松山湖党工委一行赴深圳光明科学城进行调研交流,双方围绕两地科学城建设过程中,涉及的统筹规划、机制创新、人才引进和融通对接等多个领域,展开了深入讨论,互相借鉴经验,取长补短。
11月4日,松山湖高新区土地储备办公室正式揭牌。土地整备将是松山湖园区充分利用国家给予的政策优势、加快推动科学城建设的一个重要切入口。
同时,松山湖科学城总体规划正加紧制定,从科技功能、空间规划等层面,勇担战略性标志性基础研究任务,旨在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和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在当前复杂的全球形势下,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承担着科技创新的重任。因此松山湖也主动问计院士,召开战略咨询会。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散裂中子源工程总指挥陈和生建言,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的规划中,应当确定若干个国家发展战略领域的重要问题,集中力量办大事,由政府主导来协调和组织攻关。
快速而精准的行动,无不显示松山湖科学城对东莞城市升级的重要性,东莞需抓住先行启动区的建设机会,乘势而上。
松山湖科学城总体规划正加紧制定。
焦点4 抓统筹 提升区域协调发展水平
南部9镇积极对接深圳
“站在三楼平台上,如果天气好,可以清晰地看到深圳的天际线,从地王大厦、京基100再到平安金融中心”。天安数码城集团助理总裁、凤岗天安数码城董事总经理余安定表示,凤岗位于东莞的东南部,三面毗邻深圳,这里被本地人称为“深圳里的凤岗”,驱车前往深圳市中心约30分钟。
正是这样的地理位置,凤岗成为不少深企外溢东莞的第一站。以凤岗天安数码城为例,自2015年布局凤岗以来,已累计招引入驻企业逾400家,其中约65%的企业来自深圳。2019年实现产值约71亿元,贡献税收约1.95亿。其中,引进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6家,规模以上企业17家,年产值5000万以上企业13家。
今年,东莞市委审议通过《关于进一步完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 推动南部各镇加快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南都9镇将着手打造深莞深度融合发展示范区。它们分别为虎门、长安、大岭山、大朗、黄江、樟木头、凤岗、塘厦、清溪。不久前《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0-2025年)》正式落地,因而东莞9镇的一举一动备受关注。
南部9镇主动对接深圳。
此前,凤岗镇委主要负责人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表示,凤岗要发挥临深区位优势,加强产业对接,主动面向深圳等地区招商选资,大力引进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的优质企业,争做深圳产业外溢的最佳承载地和最大受益者。
在行动方面,凤岗镇建立起联合招商新模式,多渠道、不间断加强与深圳企业及工业园区的对接。以深圳等地区作为重点招商区域,积极吸引重特大项目落户,同时通过完善引资评估机制,着力提高招商引资质量和效益。
而长安与深圳一河之隔,一直以来两者联系颇多,现如今长安将从对接新兴产业发展、空间拓展、推进茅洲河综合整治、加快补齐民生短板、加强社会治理五个方面,落实好对深工作,抓好长安新一轮发展机遇。
未来还将以TOD省市合作用地作为承接深圳产业转移、对接大湾区发展的主要平台,高标准配齐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积极催生新的城市形态、产业形态和环境生态。
前三季度,部分镇街经济增长保持强劲势头。
次发达镇保持发展劲头
南部9镇对接深圳的工作在持续推进,而另一项区域统筹工作也不能忽视。
近年来,东莞市委市政府大力推动8个次发达镇(洪梅、望牛墩、企石、谢岗、石排、道滘、中堂、东坑)、70个次发达村(社区)加快发展。通过对次发达镇落实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补助、项目共引共建、共同帮扶机制、用地规划倾斜等措施,推动次发达镇加快发展。
8个次发达镇、70个次发达村(社区)由此发生了可见性的变化。2020年上半年,8个次发达镇生产总值共460亿元,同比增长1.0%,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7个百分点。时间进入三季度,部分镇街经济增长保持强劲势头。
“1-9月,固定资产投资总额45亿元,同比增长83.1%,增速全市排名第1。”谢岗镇党委书记胡毅峰解读数据背后,过去谢岗是经济小镇,如今升级为创新区,区域价值提升,而市里支持力度加大,各项基础设施加快建设,谢岗自身也主动加快项目推进的节奏。谢岗镇更是提出力争2020年要完成7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目标,比2019年翻一番。
加快基础建设,实现互联互通。
路通财通,谢岗镇总投资68.8亿元的道路项目全面启动,加快实现与周边镇街、城市的互联互通,接下来,围绕紧密对接松山湖科学城、光明科学城等提前谋划交通布局,计划开建一条从大龙高速路口延伸到南面沥林大道的道路。
中堂同样表现突出,前三季度主要经济指标全面回升,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速列东莞市第3位。在接下来的工作当中,将开展龙头企业与中小企业协作对接活动,精准对接供需,切实打通供应链,拓宽中小企业发展空间,打造融通共享、互利互补、和谐共赢的产业发展格局。
区域发展不协调是制约东莞全面更好发展“质”的短板,8个次发达镇缺乏后发优势,只有通过加大统筹力度,加强主观能动性,才能迎头赶上。百日攻坚当中,全市大力推动次发达镇加快发展,镇街主动作为,结合自身特点推出攻坚方案。相信通过统筹工作,次发达镇街经济社会条件持续改善,让东莞高质量发展稳步前进。
前三季度,东莞经济稳步恢复,多项主要经济指标向好。如今,“百日攻坚”借势而为,围绕抓投资、抓产业、抓创新、抓统筹四大重点着力,通过增强发展后劲、稳住经济基本盘、强化发展新动能、提升区域协调发展水平,必能助东莞乘势而上。
文/梁锦弟
图/刘媚 刘辉龙 麦伟强 谢岗宣
编辑:梁锦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