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推进福田区生态文明建设,提高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的环境素养和环境意识,推动福田区中小学教师环境教育水平的提升,11月13—14日,福田区教育科学研究院组织全区60所中小学近80名的环保教师进行了为期两日的“探秘地球之肾——生态环保之旅”主题环保实践与培训活动。
在2020年福田区中小幼生态文明环保教师实践活动开班仪式上,福田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杨春生指出,环境教育即让我们的孩子们有环保的意识、环保的技能和环保的行为。杨春生表示,希望通过孩子小手拉大手,由孩子带动家庭带动社区乃至整个社会,使我们国家建成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中国。
两天的活动中,老师们先后参观了福田区红树林湿地公园和坝光银叶树湿地公园。活动首日,在红树林基金会的讲师引导下,老师们在科普展馆门口进行了一场名为“小水滴的旅行”的体验式课程内容。据了解,这节课的内容出自红树林基金会和人民教育出版社联合编译的教材《神奇的湿地》,福田区教科院的专家和一线老师参与了该书的编写工作。
活动中,每位老师手拿一张行走路线图,模拟水循环的各个环节发生联系的过程,这种体验式的教学设计让参与的老师体会到了“玩中学”的乐趣,领悟了游戏环节设计背后的科学原理。随后,老师们还到第19届国际植物学大会纪念园参观学习,了解了园内数量庞大的珍贵野生动植物。
活动第二天,一行人到达坝光银叶树湿地公园,公园内的银叶树群落是我国乃至世界迄今为止发现保存最完整、树龄最大的天然股银叶树群落。老师们参观了超过500年树龄的银叶树,在和坝光自然学校教师的导学中,逐渐了解了红树族群生存壮大的秘密。
活动最后,全体老师进行了一场室内分组研讨。福田区教育科学研究院的地理教研员、环境教育负责人孙利秋主持会议并组织了分组讨论,孙老师用“过去,现在,未来”,三个词,启发老师们总结分享自己之前在环境教育所做的探索和经验。“我希望我们的孩子、家长和老师多到大自然中去感受自然的美好并汲取自然的智慧。”孙利秋表示,生态环境教育要从活动走向课程,大自然是最好的课堂,正向引导学生用发现美的眼光关心身边的环境。
文:朱晓芳 颜慧敏
图:福田区教育科学研究院
编辑:罗悦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