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董晓妍 通讯员卢彦琦 11月18下午,“建行杯”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子活动——“智享未来”全球青年学术大咖面对面在华南理工大学大学城校区举行。
活动以“创新・青年・未来”为主题,邀请“全球35位35岁以下科技创新青年”榜单( MIT TR35)入选者和在量子物理研究域内有突出贡献的青年学者,与青年学生交流自己在科研道路上的奋斗历程,分享最新科学研究成果,预测学术前沿发展趋势,畅谈科学理想以及青年人的使命担当。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一级巡视员宋毅出席活动并致辞。他指出,此次活动是是青年学者的聚会,是学术成果的交流,更是一次难得的思想碰撞的平台。他与大家分享了三点感受:一是创新为未来。唯有创新才能赢得主动,唯有创新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要鼓励青年一代敢于创新,乐于创新,为培养更多未来科技的发明家和企业家不断努力。二是青春即未来。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要从四位青年学术大咖的分享中传承奋斗精神,找准目标,务实苦干,敢于实践,努力在实践中取得创新成果。三是未来已来。新时代的新青年,要奋发图强,敢闯会创,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在推动社会进步、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事业中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
随后,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戴磊、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何珂、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陈云霁和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物理与天文学系的纳米科学教授RadhaBoya等四位青年学术大咖,分别围绕肠道微生物群研究、量子霍尔效应、人工智能芯片发展及石墨烯研究等相关科技领域进行了精彩的学术报告。
戴磊在演讲中介绍了肠道微生物对身体健康的重要作用。他指出,微生物在合成生命体设计原理、人工合成酵母染色体、人工改造细菌治疗肿瘤等方面取得了研究突破,我国在此领域的机遇和挑战并存,必须在科技创新的浪潮中更加注重生物技术。
何珂的报告主题是“构筑拓扑量子世界”,阐述了低维拓扑量子材料系统的分子束外延生长及其电子结构和量子效应的研究成果。他指出,量子力学规律支配着微观世界,拓扑量子计算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量子计算的纠错问题。
在“深度学习处理器”的主题报告中,陈云霁主要介绍了深度学习处理器的原理、设计策略和存在的意义。他认为未来每台计算机可能都需要一个专门的深度学习处理器,他的愿景是“未来把阿尔法狗装进口袋里”。
由于疫情原因,RadhaBoya通过视频录播的方式介绍了石墨烯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技术——《由二维材料制成的单原子层厚度毛细管》。她认为,将石墨烯材料通过过滤技术处理达到原子级毛细管的效果,这将有助于解决当前世界上面临的海水淡化的重要问题。如果可以改善脱盐淡化膜的性能,人类将获得更多的淡水资源。
在“创新青年话未来”环节,现场的三位青年大咖就“创新路上的苦与美”“创新路上的诗与远方”和“创新路上的锦囊妙计”三个话题,与师生们分享了他们在创新路上的经历与体悟。
此次活动在“建行杯”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期间举行,旨在营造科技、学术活动氛围,关注科技、关注青年,共飨创新、创未来的全球学术盛宴。参赛师生代表及学校师生代表近500人参加了活动。
摄影:南都记者 冯宙锋
编辑:董晓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