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南站枢纽型商务区建设仍空白?专家把脉湾区TOD模式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地产
原创2020-11-19 16:10

广州南站坐拥粤港澳大湾区最大客流量和规划面积,但在广佛深度融合的背景下,枢纽型商务区的建设仍为空白。11月18日下午,一场名为“TOD模式与城市发展”的论坛在穗召开。在谈到广州TOD未来发展空间时,多位专家和业内人士对广州南站项目进行了剖析,认为高铁单一要素无法驱动城市发展,而高铁+“X”模式更有利于高铁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另外,南都记者在会上了解到,湾区大型枢纽最密集布局的地区就集中在广佛地区,两市交界处已规划和建设了5个超大型的枢纽项目,发展前景可观。另外,TOD概念下的枢纽经济也将成为城市发展新动力。


广佛地区的枢纽经济片区有投资机遇

今年8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的批复,大湾区将构建主要城市间1小时通达、主要城市至广东省内地级城市2小时通达、主要城市至相邻省会城市3小时通达的交通圈。

戴德梁行策略发展顾问部主管及高级董事邵丰在论坛上表示,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大型枢纽最密集布局的地区就集中在广佛。数据显示,佛广通勤的候鸟聚集居住的南海区、顺德区和禅城区,日通勤人数超过26.5万人次/日。“过去佛山居住、广州工作的候鸟生活十分普遍,反映了广佛两城间人流的单向流动,未来广佛同城化将覆盖产业、生态、民生等领域。”

12.jpg

戴德梁行策略发展顾问部主管及高级董事邵丰认为广佛地区的枢纽经济片区未来将有众多投资机会。

“轨道交通将成为广佛深度融合的主要方式。”目前,在广佛交界处,已经从北向南规划和建设了广州北站、棠溪站、广州流花火车站、广州南站、南沙站五个超大型的枢纽项目,预计在TOD的带动下,未来广佛的融合方式,将会实现更高层次的深度融合。“因此广佛地区的枢纽经济片区未来将有众多投资机会,值得关注。”


高铁 +“X”模式更有利于高铁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轨道交通TOD除了高铁/地铁站厅商业及站点上盖开发外,枢纽经济区/片区开发也是其重要一环。对此邵丰表示,纵观国内已建高铁新城的经验,高铁单一要素无法驱动城市发展 ,高铁 +“X”模式更有利于高铁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13.png


以广州南站为例,其坐拥大湾区最大客流量和规划面积,是以枢纽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战略部署的重要中心。但在广佛深度融合的背景下,枢纽型商务区的建设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华润置地广州公司总经理许凡则认为,目前广州南站是一个以高铁或者铁路带动的新兴的城区:“它当前仍需要更多的时间发展,未来10年、20年以后将越来越好。”

34.png

华润置地广州公司总经理许凡分享TOD统筹建设理念。

“作为大湾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南站的发展潜力不容小觑”,华阳国际设计集团执行董事邹展宇表示,广州南站规模较大,制约因素较多,随着周边配套设施的完善,人的活动逐渐增加,南站将不再是路过的车站,而是城市重要的记忆节点。

45.png

华阳国际设计集团执行董事邹展宇认为广州南站的发展潜力不容小觑。

针对广州南站如何围绕高能级枢纽打造商务区、选择主导产业,活化枢纽带来的大量客群,将其向商务、消费转化这一议题,戴德梁行方面建议,应打造高端服务业聚集区,形成枢纽商务区;打造枢纽型商圈,商旅融合的特色业态;依托枢纽,发展文旅产业,把客流转化成商流;产城人文复合化发展。如果做好这四点,交通枢纽项目将能带来比“净流出流入”更多样化的人口流动,产业方面吸引现代服务业、总部经济导入,激发整个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除南站外,广州新塘的TOD也成为论坛上讨论的热点。许凡表示,新塘立交项目是一个新型的TOD项目,从交通组织形态而言,融合了立交、地铁、公交,而且又是无缝连接穗、莞、深三城,从归家到出行,畅通无阻。“它的出现,恰恰是粤港澳大湾区深度融合的一个具体案例实践。”

56.png

华润置地广州新塘TOD项目效果图。

据悉,以这个项目为基础,华润置地将在新塘构建一个“活力社区生态圈”,将立体交通网络与居住体验进行深度融合,形成上盖生态中央公园+屋顶漫步空间+花园式商业街区+复合文化生活空间的片区统筹模式。

采写:南都记者 伊晓霞

编辑:周佩文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