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杨婷 买菜、送餐、晾衣服……广州越秀区六榕街凉亭坊社区居民何玉芳为社区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无微不至的帮忙,爱心善举坚持8年,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受助的老人亲切地称她“小太阳”,“走到哪里照耀到哪里”。近日,何玉芳当选为“广州好人”。
何玉芳在长者食堂前留影。
11月18日,临近中午,凉亭坊社区绿意盎然,街坊们在树荫下三三两两围坐闲话。身着橙色志愿服的何玉芳健步如飞,埋头穿梭于灰色的老式居民楼。她要到94岁的独居老人梁姨家中,帮忙把阳台上晾晒的衣服取下来。
满头白发的梁姨扶着一把塑料椅,步履蹒跚来开门,此前她望眼欲穿地等何玉芳,“我一早起来,坐在阳台等你来”,语带哀怨。
何玉芳握紧梁姨布满皱纹的手,亲昵地伏在她耳边,解释说,上午7点到9点在路口做文明交通引导员,执勤完立即马不停蹄赶来,梁姨这才露出笑意。
随后,何玉芳手脚麻利地去阳台将晒好的衣服取下来,这对年轻人而言是轻而易举的小事,对于耄耋老人却是登天般的难事,“年纪大了,颈椎不好,没法抬头晾衣服”。
何玉芳帮梁姨把晾晒的衣服取下来。
除了晾衣服外,买菜、取药、倒垃圾……为了帮梁姨处理这些生活上的小麻烦,何玉芳有时一天要跑几趟。
梁姨坚持自己做一日三餐,考虑到她视力听力都不太好,买好菜后,何玉芳会主动将青菜洗干净择好,瓜类削好皮,方便其做饭。
两个儿子在美国,女儿也忙于家庭,独居的梁姨生活上诸多不便,全靠何玉芳帮忙照顾。“我现在的生活全靠她”她称赞何玉芳,“真的很善良,把我照顾得很好,像女儿一样!”
“你皮肤好靓,又白又嫩,没什么老年斑”“靓女,我们来合个影”何玉芳掏出手机哄着梁姨拍合影,梁姨嗔怪,“哪里靓,像个火鸡!”一边乐呵呵地咧开嘴,露出缺失牙齿的上牙床。
离别时,何玉芳顺手拎走门口一袋垃圾,和梁姨约定,“我晚上7点再过来帮你倒垃圾”。
何玉芳和梁姨合影。
梁姨只是何玉芳帮助的众多老人中的一个缩影,关爱老人的善行默默坚持多年,和她的个人经历分不开关系。
何玉芳的儿子从小患自闭症,全靠她全职照顾。在社会好心人的赞助下,何玉芳的儿子有机会免费去一康复机构进行康复训练。
每天上午,何玉芳送儿子去特殊学校就读,中午接儿子回家后,匆忙赶着做饭给他吃,下午又送他去康复训练。
2012年,有区领导过来家里慰问时,何玉芳无意中透露中午时间短,接完孩子回家再做饭忙得措手不及,该领导主动提出可以让她带着儿子去长者食堂免费搭餐,大大减轻她的压力。
“政府和社会这么照顾我们一家,我也要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帮助别人!”见到一些行动困难的老人不方便来食堂就餐时,何玉芳主动提出自己是全职妈妈,有空帮忙送餐给他们。
从此,何玉芳每天上午11点准时到长者食堂取餐,步行送给社区的10来个老人,风雨无阻,坚持了整整8年。老城区的旧楼多数未装电梯,她常常气喘吁吁爬七八层楼梯送餐。怕汤洒漏出来,一路上不敢骑自行车。
“我不怕热,顶多喝点水,擦把汗”何玉芳最担心下雨天,一边撑着伞,一边小心翼翼地把餐盒尽可能抱在胸口,避免被雨水淋湿,哪怕自己淋湿半个身子都无所谓,“最怕雨水打到饭里面,老人家就没法吃了!”
在给长者送餐的过程中,何玉芳了解到他们的苦恼,行动不便,身边无人照顾,“年纪大,颈椎不好,稍微头抬高一点,头晕”,日常生活中晾衣难、买菜难、看病难,甚至出门倒垃圾都难……
“我来帮你们!”何玉芳给老人们留下手机号或微信号,欢迎他们随时“骚扰”自己,在她眼中,远亲不如近邻,都是邻里街坊,不过举手之劳。
何玉芳的日程表排得越来越满,每天哪个时间段去哪个老人家探访,她早已熟记于心,老人托她去市场买的菜,半斤瘦肉、一斤菜心……怕记错,她会在小纸条上逐一写下来备注好。
在日积月累的岁月中,何玉芳熟悉每一位老人的脾气个性,也取得老人对她的百分百信任。有老人放心地把银行卡和密码交出来,让她帮忙取钱,有时她临时有事换成其他义工上门,他们不敢轻易开门,只认准何玉芳。
有老人过意不去要给报酬,尽管何玉芳经济不宽裕,她也会拒绝,“我能帮助别人就很开心,有的老人自己也是低保户,生活困难,我不能要他们的钱。”
在照顾老人的过程中,她也遇到心酸和委屈。一名8旬独居老伯患有重度老年痴呆症,一次,何玉芳去给老伯送餐,发现他浑身赤裸,大小便失禁,家里臭气熏天,像个垃圾堆,把她吓了一跳。
后来,何玉芳克服心理障碍,找来衣服请人帮忙给老伯换上,戴着几层口罩帮老伯家清扫得干干净净。原来老伯至今未婚,身边无亲戚照顾,患病后工资卡交给居委会代管。
“这样下去不是办法”,何玉芳将老伯的情况反馈给居委会,居委会不久帮老伯联系到养老院接走。
遇到老人因健忘冤枉自己时,她不急不躁。一次,她按老人要求买好菜递给对方,老人转身忘了,非坚持今天买的云吞是昨天买的,不肯给云吞钱,她宽慰老人“没关系,几个云吞只是小钱,没所谓!”
下次开冰箱时,她会逐一清点给老人看,剩下多少只云吞,上次买了多少只,不想让老人心里有疙瘩。老人恍然大悟,一拍脑袋,“看我这记性,真不好意思!”立即将钱补给她。
老人们喜欢叫何玉芳“小太阳”,“走到哪里照耀到哪里”,她只要陪着聊上一会天,原本愁眉苦脸的老人们眉眼都舒展开。
成年累月帮老人处理生活的琐碎,没有消磨何玉芳的耐心,反而越来越理解老人的难处。有的老人无子女,有的老人的子女在外地,有的老人的子女虽然在同一城市,但在工作和家庭的双重压力下,没法抛下一切在短时间内赶来处理老人的生活琐事。
“没问题,有事叫我,只要我能做到,就一定帮你!”每次临别时,何玉芳总会跟老人反复交待,脸上露出招牌笑容,眼里闪着光,始终如一。
广州市越秀区六榕街凉亭坊社区党委书记黄巧莲表示,何玉芳将个人大部分的时间投入到公益事业中已多年,不计报酬帮助他人,在社区传为佳话。她不仅帮助自己社区的居民,遇到其他社区居民有困难,她也挺身相助,“隔壁社区有一个癌症患者需要照顾,她也走过去帮助”。在疫情期,她还主动报名测体温,参与疫情防控值岗,做文明交通引导员。
编辑:杨婷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微文明·最美街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