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中山大学深圳附属学校首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拉开帷幕,本次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内容分为科技小发明类、创意小实验类和科学幻想绘画三大类,共收到学生参赛作品500多件,最终30件作品脱颖而出,评出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0名,且30件作品均进行现场终评展示。
中山大学深圳附属学校青少年科学素质的培养和科技创新活动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今年九月开学以来,学校通过开展科技创新活动讲座、小组辅导、典型示范、重点展示等形式,培训学生1000多人次,学生发明科技作品500多件,其中30件优秀成果,已做成实物或模型。本次学校举行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方面为了给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另一方面,也是在为学生未来参加市级比赛做准备。
本次比赛展示的作品都是同学们在平时学习和生活中的发明,这些发明既是学生参与创新活动的见证,且创新的过程中也对学生们创新型思维的培养、发明潜能的激发以及自信心的增强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中山大学深圳附属学校校长罗灿表示,学校举行首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既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创新乐趣,释放创造潜能,也推进了学校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学校希望通过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营造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中山大学深圳附属学校在科创教育实践中,不断探索科创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径,积极优化科创教育模式,在编著科创教材、开设科创课程、成立科创社团、开展科创活动、组织科创赛事等方面正进行全方位的创新研究,学校本次举行的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就是一种便于操作、实用性强、比较成熟的科创教育活动。
采写:南都记者 谢萌
编辑:罗悦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