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武汉大学讣告,该校教授、博士生导师,健康学院护理学系主任李十月,11月7日在去西安出差途中突发脑溢血,经十余日抢救无效,于11月22日9时50分在武汉逝世,享年60岁。遗体告别仪式定于11月24日上午9时在武昌殡仪馆举行。
李十月为流行病学专家,曾作为湖北省新冠疫情防控指挥部防控专家组成员参与武汉和湖北的疫情分析和相关防控策略讨论,提出的防控系统建设建议被湖北省政府采纳,为政府正确判断疫情和采取恰当的防控措施提供了依据。南都记者整理发现,自疫情以来,他多次通过大众媒体向公众答疑,面向大学生、离退休干部等群体进行线上科普演讲;他主审的《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公众健康管理手册》于2月问世,电子版实时更新,成为通俗易懂的权威科普读物,为公众树立了战胜疫情的信心。
流行病学高材生,曾志愿赴汶川震区救援
南都记者获悉,李十月1960年10月23日生于湖北武汉,1978年进入同济医科大学卫生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88年,他成为湖北医科大学(武汉大学医学部)当年录取的唯一流行病学方向硕士研究生,1991年获得医学硕士学位后,历任湖北省医药工业研究所药理毒理室主任、工程师,湖北医科大学流行病学教研室讲师、副教授,2000年调入武汉大学公共卫生学院,2008年11月晋升教授。
在武汉大学,李十月长期从事流行病学和传染病流行病学的教学和研究,曾是学院流行病学(本科生)、现代流行病学(研究生)、临床研究设计(研究生)及儿童少年卫生学(本科生、硕士生)课程负责人。2000年后,他主要致力于SARS流行期间人群行为、艾滋病相关行为及干预、灾害现场的卫生防疫与疾病控制、跨文化压力等方面的研究,并与中科院病毒所合作进行了“蝙蝠携带病毒与人群感染之间关系研究”。曾获湖北省科技进步奖。
据武汉大学历史资料,在1998年洪灾、2003年SARS爆发、2008年汶川地震、2009年甲型H1N1流感等重大事件发生后,李十月多次赶赴现场救灾。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李十月更是作为志愿者救援队的队员前往抗震一线,途中曾遭遇6级以上余震,并曾在山体滑坡时抵达岷江边开展救援。李十月在前期参与了伤员的运送,随后决定进行灾后群众心理问卷调查,以便有的放矢地开展心理救援。当年,李十月被四川省政府授予“四川省抗震救灾模范”称号。
生前为新冠疫情防控专家,多次答疑演讲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李十月作为湖北省新冠疫情防控指挥部防控专家组成员,在疫情分析、防控策略讨论等方面做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工作。他向湖北省政府提出了湖北省防控系统建设建议并被采纳,为政府正确判断疫情和采取恰当的防控措施提供了依据。
李十月主审的抗击新冠肺炎科普手册。
今年2月底,“武汉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公众健康管理手册》电子图书上线,供读者免费阅读收藏。该书定位为广大市民在疫情防控中的随身宝典,由湖北省临床医学、公共卫生、健康管理、医学心理方面的权威专家编写,李十月担任了该书主审。随着医学界对新型冠状病毒认识的不断深入,电子版随时更新,并推出了纸质实体书供市民查阅,受到读者好评。
南都记者整理发现,疫情以来,李十月还曾多次接受媒体采访,向公众答疑解惑。他多次强调,没必要对疫情发展持悲观态度,但各界应当吸取教训,认识到研究现代城市生态环境下的传染病防控、乃至城市社会生物安全的紧迫性。
今年6月底,李十月曾以“重大传染病疫情与防控策略”为题,在武大校内进行了一场线上报告。他的演讲中回顾了世界和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传染病疫情,并对各国应对新冠疫情的模式进行了比较。9月下旬,他还接受哈尔滨工程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的邀请,通过网络会议平台为大学生主讲“新学期身心健康调适”,亲切解答同学们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惑。
据悉,李十月罹患高血压多年,11月7日在去西安出差途中突然脑溢血发作,被就近护送到西安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其后依照李十月的嘱咐转往武汉,经全力抢救无效。武汉大学在讣告中追忆:“李十月教授严谨踏实、谦虚随和、认真勤奋、淡泊名利、严于律己,具有高尚的人格魅力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深受学生爱戴,为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和护理学科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采写:南都记者 侯婧婧
编辑:张亚莉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逝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