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深调研:“理财搬家”加速,AI让理财更普惠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经济
原创2020-11-24 20:52

2020年初的新冠疫情在金融领域“催生”的“零接触服务”进一步推动了金融科技的应用与落地。科技手段不仅让信贷产品更普惠,也让理财更普惠。南都2020年金融业年度评鉴活动期间,围绕“数智赋能、驱动金融创新”主题,南方都市报同步发起了“互联网平台智能理财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近7成受访者更认可在互联网平台上理财,同时,超6成投资者的可接受的理财产品起投门槛在1万元以下。南都记者观察到,今年以来以各大互联网巨头为代表的互金平台相继推出智能投顾产品或升级其智能理财服务,人工智能在财富管理领域的应用已成新趋势。

我们发现,AI加持下,依托更精准的风险测评和投资产品规划,理财服务从服务高净值人群转移到小额普惠的普通投资客群,也让更多消费者实现从线下到线上、从传统平台到新兴平台的“理财搬家”。不过,调研发现,科技运用对理财体验的提升效果还仅限于个别环节,在投资方案规划、风险测评和智能客服等方向算法模型的精准度均有待加强。

金砖奖.jpg

理财搬家”:

7成消费者更爱在互联网平台理财

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智能投顾在全球爆发,机器人替用户理财成为一大热点,通过数字化平台,提升理财金融服务效率。在这种背景下,手中攥有相关牌照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和传统机构同时发力智能理财服务,你追我赶地下沉市场到普惠人群中,挖掘智能理财新客群。

本月南方都市报发起的一项“互联网平台智能理财满意度调查”结果中显示,近7成受访者更认可在互联网金融平台上理财,排名前三的认可理由分别是“起投门槛相对较低”、“提供投资相关知识和讲解,适合理财新手”和“根据个人风险偏好有智能化推荐产品”。不过,仍有30%左右的受访者仍坚持认为在银行、券商和基金公司等传统金融机构的自有线上平台进行投资是更好的选择,这部分消费者认为最重要的因素是“产品介绍和购买渠道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其次是看重有线下网点,在线下网点有理财顾问能进行面对面指导。这样的调查数据表明,消费者的理财习惯随着“零接触金融”的兴起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开始逐步从传统平台到新兴平台,但互联网金融平台的非金融机构属性还是会让一部分习惯了传统渠道的消费者产生犹豫。

根据调查,在现有的智能理财服务中,消费者们使用频率最高的5项是智能风险测评、规划投资方案、资产分析与决策、智能投顾服务和智能客服,对于不少平台热推的市场解读分析、投资教育专栏和理财直播课堂等知识获取类服务使用频率则不太高。

那么消费者们对于科技运用对理财体验的提升是否有感知,是否满意?调查结果显示,仅有26%的受访者认为改善较为明显,近6成人则表示仅在个别环节有提升体验,比如智能定制投资方案、帮助投资者进行资产分析与决策、设定盈亏提醒、设置收益目标搭配投资产品包等等。

当问及需要加强的智能服务方向时,受访者将投资方案规划的可靠性、智能风险测评的匹配度和智能客服应答的精准度排在前三位。值得注意的是,还有约14%的受访者认为科技对理财体验的提升并没有任何改善,究其原因,有超过半数受访者也把投资方案规划不符合期待、智能客服无法解决问题两项选为高票答案。

AI理财师让顾问成本更低 

超八成消费者愿意尝试AI投研产品

近年来,AI在金融服务赋能和业务模式变革方面全面发力,从“千人千面”的智能营销到虚拟员工的智能客服,从“火眼金睛”的智能风控到无处不在的智能运营,AI都在为金融行业的科技之路保驾护航。AI在智能财富领域的应用也越发普遍,智能理财和智能投顾将是金融科技领域的下一个热点。

一方面,已经持牌的平台相继推出智能投顾服务,如首批已经获得投顾服务资质的独立基金销售机构的蚂蚁基金、腾安基金、盈米基金,分属于支付宝、腾讯理财通和且慢三大互联网金融平台,分别于今年4月、9月和10月上线智能投顾服务。

投顾服务重要一项内容就是从客户需求出发的、智能化的专业理财顾问服务。过去,专业的理财师费用昂贵,通常服务与高净值人群,比如在银行,通常需要50万甚至上百万的资产才有专属的人工理财师服务。而现在,在不少互联网金融平台上,都有一个拟人化的理财顾问来帮助用户理财。比如支付宝上的“支小宝”,1分钟能同时对话千万人,实现毫秒级回复,并且比真人更加理性、客观、公平。

另一方面,尚未获取投顾服务资质的平台,也争相推出智能理财服务,如京东金融、陆金所、苏宁金融和理财魔方等互金平台。这种智能理财服务,则是基于AI及云计算,依据用户风险偏好、财务状况等给出相应投资组合建议,用科学的算法手段为基民破解“基金挣钱,基民不挣钱”的困局。譬如在陆金所投资者适当性管理体系(KYC、KYP)的基础上,开发出了KYI意图识别系统等智能算法模型,再加成智能理财机器人与用户进行自然语言交流与开放式对话等方面多项技术,形成了一款“智能理财交互体系”。借助人工智能,陆金所平台的用户服务交互频率比以往提升5倍,用户服务面及响应速度得到极大提升。同时在服务效率上,人工智能客服的问题解决率提升2倍。比如理财魔方2019年交出了98.45%盈利比例的高分答卷。数据显示,持有理财魔方公募基金智能组合用户平均收益16.23%,是银行理财收益的4倍。

此外,京东金融则更进一步,与传统资管机构合作进行AI投研产品定制。2015年京东金融便与东方红资管基金公司深度合作。推出"东方红京东大数据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尝试探索大数据服务投资研究的新模式,从累计收益率走势图中可以看出,东方红京东大数据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收益率持续在同类基金之上,并远超沪深300指数基金。今年6月,两家又合作了第二只基金,该基金累计收益率依然在同类平均值以及沪深300之上。这类加入AI元素的产品是否能打消投资者的顾虑?根据南都记者调查问卷结果,基于AI投研框架更智能,收益可能更稳定;大数据分析让产品赚钱更省心和尝鲜等原因,有约86%的受访者愿意尝试此类投资产品。 


采写:南都记者 熊润淼

编辑:熊润淼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