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地区教师人才紧缺、结构不平衡何解?教育部透露几个方向

南方都市报APP • 时局快报
原创2020-12-01 14:31

我国教师队伍规模由“十二五”末期的1539万人增长至现今的1732万人,增长12.5%,有力支撑起世界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12月1日教育部新闻发布会透露以上信息。

pic_664470

新华社记者 陈泽国 摄

但目前贫困地区教师队伍仍存在人才紧缺、结构不平衡的状况,下一步如何加强对贫困边远地区教师人才的培养和输送?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透露,将继续加强面向农村的优秀师范人才定向培养制度,持续支持各地实施地方师范生公费制度。希望把北师大“志远计划”模式积累一定经验以后进行推广,推动更多优秀师范院校优势专业承担面向特定区域的定向师资培养任务。同时也将持续实施“农村学校的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等项目为农村学校输送更优质的师资。

“特岗计划”累计招42万名特岗教师,覆盖3万多所农村学校

任友群介绍,我国教师队伍规模由“十二五”末期的1539万人增长至现今的1732万人,增长12.5%,有力支撑起世界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

在精准实施各类支教项目方面,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教师专项计划选派11万余名教师、援藏援疆万名教师支教计划选派1万名教师、银龄讲学计划招募近1万名退休教师、高校银龄教师支援西部计划,首批遴选140余名退休教授、副教授开展支教支研。“特岗计划”累计招聘42万名特岗教师,覆盖中西部省份1000多个县,3万多所农村学校。 

“虽然‘十三五’期间持续发力,乡村教师队伍往前走了一大步,但在整个教师队伍中,乡村教师队伍还是我们的短板,‘十四五’还得继续补。”任友群坦言。

推广北师大“志远计划”模式,加强农村优秀师范人才定向培养

南都记者了解到,教育部对此已有谋划,9月,教育部等六部委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针对教师待遇、职称、培训等提出若干新举措。

任友群表示,在落实该文件的同时还要继续加强面向农村的优秀师范人才定向培养制度,持续支持各地实施地方师范生公费制度。他介绍,目前除了国家6所部属师范大学在实施全国的公费师范生外,还有一部分省也出台了省属公费师范生制度,由省属高校在省内的一些贫困县域来定点培养教师。

目前北京师范大学已经启动“志远计划”,为今年年初还没有摘帽的52个贫困县定向招收属于这个县所在省的师范生,用“省来县去”的招生制度,为52个县每个县培养语、数、外三门课各一名北师大师范生,毕业以后就回到所在县进行教学。

任友群称,下一步希望把北师大“志远计划”模式积累一定经验以后进行推广,推动更多优秀师范院校优势专业,承担面向这些特定区域的定向师资培养任务。同时也将持续实施“农村学校的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等项目为农村学校输送更优质的师资。

对于欠发达地区师范院校办学水平偏弱的情况,教育部将推动高水平师范院校帮扶欠发达地区师范院校。同时,还将加强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教师校长的培训,持续深化改革实施“国培计划”,重点支持中西部23个省份的欠发达地区,面向乡村中小学、幼儿园老师和校长,每年开展大概100万人次以上的专业化培训,示范带动各地不断提高培训实效,助力提升欠发达地区已经在岗的老师和校长的教育教学能力和办学治校水平。

此外,还将继续实施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教师专项计划,援藏援疆万名教师支教计划、银龄讲学计划,实施好“特岗计划”,做好中西部乡村教师的补充,探索构建多层次人才到乡村任教的格局。


南都记者吴单 发自北京

编辑:潘珊菊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