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旭坤:音视频平台要建未成年人保护机制,人脸识别应谨慎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大数据研究院
原创2020-12-02 19:10

12月2日,由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主办,南方都市报社承办的2020音视频直播行业绿色内容生态共建峰会在京举行。“呵护青苗,网络音视频行业如何扎牢安全网”圆桌论坛上,对于部分平台暴露的危害青少年成长的内容风险,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副主任于旭坤强调,青少年保护机制是多方共治,未成年人网络保护需要政府、企业、家庭和学校等各方共同努力。

于旭坤介绍,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明年将正式实施,内容将有很多的变化,其中就增加了政府保护和网络保护的内容。

针对用户身份识别问题,于旭坤表示,专家学者对于青少年保护一直都是支持态度,但对于身份的识别要持谨慎态度,要注重保护未成年人信息、隐私。目前行业内的大型企业已经可以做到清楚识别未成年人用户信息,并完善保护未成年人信息。但仍存在部分小企业对未成年人权益的保护能力有限,因此在面对用户信息识别时应更加谨慎,不应过度使用人脸识别等技术,以防对未成年人权益产生深远的危害。

而从企业层面,于旭坤认为除青少年模式外,企业应该采取更全面的未成年人保护机制,比如设立专门机构或者安排专门人员从事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在企业内部建立起强有力的领导协调机制;加强审核和预警机制建设,及时发现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并作出警示;建立健全处置转介机制,接到用户投诉或者其他有关部门的通知后,及时进行信息删除或者更正等,如果涉及到违法犯罪行为,还要向公安机关报案,以避免对未成年人产生进一步伤害。她介绍,从媒体报道来看,目前只有少部分企业公布了相对全面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机制,如抖音、快手、腾讯和B站等。

最后,于旭坤表示,强化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教育是开展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的重要前提。其实未成年人保护机制也是一种多方共治的机制,企业应当以提升网络素养为基础,积极发挥用户、志愿者和社会监督的作用,推动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和企业形成工作合力。


南都记者李润泽子 发自北京

编辑:凌慧珊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网络内容生态治理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