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营商环境深调研|黄埔施工许可系统式创新的“化学反应”

南方都市报APP • 城市营商环境
原创2020-12-07 22:47

蓝紫色科技,年度峰会科技年度峰会中文微信公众号封面.png

今年9月18日,广州昭和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在黄埔区全面推行“联合测绘”免费服务利好之下,仅6个工作日完成6栋建筑的测绘,还节约了5万元测绘费用。

围绕建设工程施工许可改革,今年以来,黄埔区在全市率先推出“联合测绘”免费服务、落地“三阶段”施工许可、简化工业用地提高容积率流程等多项创新措施,实现系统性、整体性的改革,叠加出“化学效应”。日前,广州市社科院、南方都市报联合主办的“2020年度营商环境改革创新案例”评选活动走进黄埔区,调研黄埔区于今年在优化建设工程施工许可的创新举措。

093A3100.jpg

专家组参观黄埔区政务服务中心智能服务区

全面落地“三阶段”施工许可

“审批从等企业变为追企业”

早在今年5月,广州发布了关于优化实施房屋建筑工程办理施工许可证的通知(2.0版),允许按施工进展顺序分三个阶段申领施工许可证,实现建设项目“拿地即开工”。分三阶段审批即是按“基坑支护和土方开挖”“地下室”“±0.000以上”三个阶段分别申请办理施工许可证。截至目前,黄埔区已为联东U谷、摩天工坊、京广协同创新中心等20多个重大项目核发了“基坑支护及土方开挖”、“±0.000以下”阶段施工许可证。

黄埔区在全市最先全面落地该政策,为企业节约3-6个月的筹建报批时间,之所以迅速将此项政策落地,与黄埔区背后配套制度的优越性是分不开的。黄埔区、广州开发区行政审批局副局长洪森介绍,一方面,黄埔区深化投资项目全流程“集中审批”改革,在全国率先实现工业项目立项、规划、建设、环保等八大领域的“一枚公章管审批”;另一方面,通过承诺制信任审批,将申报材料减到最“简”。

过去,企业办理施工许可的申报材料达到30多份,而现在减少到最少2份,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意见等材料均可通过信任审批承诺后补。此外,为优化流程进一步压缩审批时间,逐步取消了施工图审查备案、合同备案、建筑节能备案等多个审批环节,企业全程网上办理,审批通过后,在线获取施工许可证电子证照。 

分段施工许可的措施目前在黄埔区已制度化、常态化,充分发挥集中审批优势,提升审批效率,同时编制企业筹建重点项目审批服务清单,指引企业分阶段办理施工许可,“审批从等企业向追企业转变”,洪森谈到。 

参与调研的广州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副教授杨姝琴谈到,纵观营商环境很多改革,都是单部门进行的,“本位主义严重,缺乏系统观念和合力协作的意识”,黄埔区的“一门式审批”发挥多个部门、多环节的协同效应。

093A3308.jpg

专家组与黄埔区、广州开发区行政审批局围绕创新案例研讨

全市率先推行免费“联合测绘”

“审批改革要从企业需求出发” 

分段施工许可的好处,是让建设者只需有一个环节的许可即可分阶段施工,不用所有审批跑完才能动工,有效提升广州建设项目的动工和投产效率。这是对建设项目报建的环节分解,而黄埔区今年9月推出的“联合测绘”免费服务,则是对审批流程的整合。 

测绘是项目确权前置环节,从用地到施工、验收、不动产登记等环节,建设项目须经过多次测绘。“好比医生下诊断之前,病人要先挂号、验血、照B超等等。”洪森比喻,这些检查和建设项目测绘一样,可能不在同一家医院做,“在审查过程中,要让结果共享互认,才能避免重复测绘、重复检查。” 

黄埔区把“联合测绘”纳入企业筹建“十大免费服务项目”,采取政府采购服务的方式,在工程建设项目竣工验收阶段,免费提供规划条件核实测量、人防测量、不动产测绘的联合测绘,实现一次委托、统一测量、成果共享。以广州昭和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G2工厂项目为例,建筑6栋总测绘面积约7500平方米,采取“联合测绘”后仅6个工作日内完成,全程免费节约了5万元成本,成为全市首家喝“头啖汤”的企业。 

洪森强调,“联合测绘”免费服务降低企业投资建设项目筹建成本,但更重要的是降低了企业建成投产的时间成本,破解了企业重复委托、多次测绘、耗时费力等难题。“审批流程的改革不是为了创新而创新,而是为了解决企业的需求问题,从企业需求出发解决堵点难点,提升审批效率和企业体验感。”

广州市政协委员、广东南方软实力研究院副院长谭国戬调研时对“联合测绘”免费服务印象深刻,“既有实际案例作为创新支撑,同时具备流程再造的重大意义,破解了企业耗时费力的验收难题。”

093A3375.jpg

案例主创部门听取专家组建议

专家观点

黄埔区的创新是系统性、整体性的创新

无论是“三阶段”施工许可还是“联合测绘”免费服务,从营商环境改革上看,都是行政审批的流程再造。在参与调研的南都治理观察团专家看来,黄埔区围绕建设工程行政审批的多项改革探索,叠加出“化学效应”。 

“黄埔的创新是系统性、整体性的创新,很多改革做法远远超过了营商环境指标评估的层面。”广州市社科院、广州城市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柳立子谈到,黄埔区作为唯一的省级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实验区,创新的努力毋庸置疑,“但如果要持续性地创新,空间在哪里,这是黄埔需要思考的问题。”在建设项目办理施工许可的全链条上,黄埔不仅仅关注营商环境指标评价的时间流程和成本,更从企业办事的全链条进行系统性改革,形成叠加效应,“这种集成式创新有别于其他地方零星的、火花式的创新,它更可持续。” 

此外,柳立子提到,做系统性创新之前,先要考虑的是顶层设置和制度保障,“黄埔区制度先行的做法为各地提很好的经验”,出台改革措施前先找到制度依托,再根据当地实际研究出详细措施和做法,一方面规避改革可能产生的风险,另一方面,制度完善更利于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 

柳立子还建议,系统性、整体性创新之后,黄埔区该考虑的是可复制性的创新。“在具体工作创新的同时也要做理论创新,形成向其他地方复制推广的改革经验。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教授、中国营商环境企业调查课题组专家徐现祥对此表示认同,“黄埔区的改革实践已经远远走在理论的前面,希望多一些理论层面的构建,结合理论进行经验提炼。”

093A3257.jpg

黄埔区创新探索为提升审批效率和企业体验感

·相关

“智政务+新邮政”打通政务服务“最后一米”

今年初,新冠肺炎疫情为广州各级政务服务带来新的挑战,政务大厅面临高人流量的防控压力。“如何让政务服务走出去、送上门”,是黄埔区、广州开发区行政服务管理中心主任单宁伟疫情期间思考最多的问题。同时,黄埔区面积484平方千米,从辖区边缘到区政务服务中心往返需要半天时间,部分企业和群众仍然需到区级政务服务中心办事。 

今年4月,广州市黄埔区在全国首推“政邮专窗就近办”和“政邮专员上门办”服务,创新了“智政务+新邮政”的结合。单宁伟介绍,中国邮政的优势是网点覆盖广,多分布在企业和居民的聚集区,且服务时间全年无休,是政务服务在时空上最好的互补。

黄埔区选取了十个人口密度相对比较大、业务需求量多的网点挂牌政务服务便民点,开设政务便民服务专窗,由经过培训的、熟知政务服务事项的专员直接提供服务,在流程上,材料经过专人收取审核下达受理通知书,后台快速运转到政府审批后台。据悉,群众可通过拨打电话11183转2或微信小程序进行预约,政邮专员即在收到订单后1小时内上门收件,材料由专人专车快运到后台,或在线上进行直接报送,审批结果在线秒达或者由包邮专递到家。 

该服务模式目前延伸了1个区级、13个街镇政务中心的服务半径,填补了政府节假日服务空挡,首批”可办530个事项,约占区级政务服务事项的三分之一,涵盖企业开办、劳动就业、社保、通关贸易等,一方面使得政务服务“不打烊”,另一方面群众可以就近办、随时办,享受家门口的政务服务,打通了群众办事“最后一米”。 

参与调研的难度治理观察团专家对政务和邮政两者结合的队伍培训、合作模式提出疑问。单宁伟介绍说,政务服务中心加强对政邮专员的业务培训,让他们熟悉受理的要点和问题咨询事项,熟练掌握政务智能终端,收件服务完全和综合窗口类似。同时,政邮联合模式在邮政系统来说也是业务创新的探索,邮政很愿意尝试。 

柳立子谈到,政邮联合为邮政系统业务发展找到新的思路和创新方式,“基层邮政点和政务服务的主动创新,黄埔是首个案例。”谭国戬认为,政邮服务打通了“邮政+群众”两端,让邮政原来相对僵化的服务模式有更多创新的空间。

 

统筹:南都记者赵安然

采写:南都记者李宛真 实习生倪诗婷

摄影:南都记者马强

编辑:赵安然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粤创新、越出彩——2020广东营商环境深调研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