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确诊女孩信息泄露当地呼吁保护隐私!多地曾处罚类似行为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即时
原创2020-12-09 13:18

四川成都20岁确诊女孩身份证、电话号码、住址等个人信息被泄露一事,持续引发关注。

南都记者注意到,四川省委书记、省委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彭清华12月9日上午前往成都市调研指导疫情防控工作时指出,注意保护患者隐私,做好群众心理疏导,坚决制止网络暴力。同日,成都市公安局也发布倡议书,呼吁疫情期间不要散布他人隐私信息,称将始终坚持“零容忍”的态度,依法惩处造谣、传谣和侵犯公民合法权益的行为。

南都记者梳理发现,此次成都20岁确诊女孩个人信息在网上遭泄露一事并非孤例,疫情发生以来,云南、河北、山东等多地曾出现有人私自散布、转发传播新冠肺炎患者个人信息的先例。

成都确诊女孩个人信息被曝光,自述称防疫电话一度被占线

据南都此前报道,12月8日,成都公布新增3名本土确诊病例轨迹,其中一名20岁病例赵某系此前一天确诊病例夫妻的孙女,后其行程与隐私在网上被曝光,并因曾踏足多间酒吧引发争议。

对此,12月9日,认证为赵某本人的账户通过头条平台发声称,自己的工作是在酒吧负责氛围和营销,此前并不知道奶奶确诊了,“如果知情我肯定也不会出来”9日上午,南都记者从赵某发声的平台负责人处证实为赵某本人。截至9日10时30分,赵某的发声文章下已有2.7万评论,不少网友评论鼓励赵某早日康复。

就在首度发声后,赵某在头条平台再次发声称,“现在没有什么症状,家人一直在好转”。对于信息被曝光一事,赵某表示,“我的身份被曝光后,每天都有人给我打电话,多的时候一分钟就有六个电话,导致疫情防控工作人员打过来也都占线,我尽量没有去看网上的负面评论,但是一直有人给我发短信,对我人身攻击。”

此事引发公众对于患者隐私以及个人信息安全的高度关注。

南都记者从四川省人民政府官网了解到,12月9日上午,四川省委书记、省委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彭清华,前往成都市调研指导疫情防控工作。在讲话中,彭清华提到,注意保护患者隐私,做好群众心理疏导,坚决制止网络暴力,营造良好的疫情防控氛围。

当天,成都市公安局也发布倡议书,呼吁疫情期间不要散布他人隐私信息,称将始终坚持“零容忍”的态度,依法惩处造谣、传谣和侵犯公民合法权益的行为。

此前有多人私自散布、转发传播新冠肺炎患者的个人信息

南都记者注意到,对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与个人信息保护,早在今年2月10日,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就曾发布通知明确指出,为疫情防控、疾病防治收集的个人信息,不得用于其他用途。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被收集者同意,不得公开姓名、年龄、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家庭住址等个人信息,因联防联控工作需要,且经过脱敏处理的除外。此外,收集或掌握个人信息的机构要对个人信息的安全保护负责,采取严格的管理和技术防护措施,防止被窃取、被泄露。

南都记者注意到,自今年以来,包括云南、河北、山东等地已有多人因私自散布、转发传播新冠肺炎患者的个人信息被通报并被给予处罚。

据云南省公安厅通报,2月6日,文山州人民医院3名医务人员、文山市人民医院2名财务人员因偷拍、散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患者病程信息,造成恶劣影响,被文山市公安局依法作出行政处罚。

与此类似,河北省三河市委网信办官方公众号“网信三河”曾发布消息,6月13日20时2分许,燕郊高新区迎宾北路街道办工作人员贾某某(男,28岁)在街道办的值班微信群内看到该文件后立即将《紧急突发事件快速报告表》传真件照片转发至其所在的家庭群内(群成员7人),致该传真件由单位内部工作群扩散至外部社会微信群,并在三河本地微信群造成大量传播,该传真件内容涉及居民张某等人的隐私信息。违法嫌疑人贾某某因侵犯公民个人隐私已被三河市公安局依法行政拘留10日,并处罚款500元。

微信图片_20201209123914.png

同样还有胶州公安官方微博4月19日发布的警情通报中的情况。据通报,叶某在工作中将接到的随访人员名单信息转发至所在公司微信群,该群内的姜某将名单信息转发至家人群,其家人又继续转发传播。此后,张某工作中将接到的随访人员名单信息转发至家人微信群,其家人又继续转发传播。以上3人行为,造成中心医院出入人员名单在社会上被迅速转发传播,内容涉及6000余人的姓名、住址、联系方式、身份证号码等个人身份信息,侵犯了公民的个人隐私。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相关规定,公安机关依法对叶某、姜某、张某给予行政拘留的处罚。

广东法制盛邦律师事务所律师杨娟向南都记者表示,泄露、侵犯公民个人隐私属于民事侵权,受害者可以要求侵害者停止侵害、恢复名誉、赔礼道歉、赔偿损失,赵某可以拿起法律武器维护其个人隐私权益。

律师李莹告诉南都记者,作为病患,赵某实际上是弱者,网友动不动就人肉搜索、曝光隐私的网络暴力不可取。李莹建议个人隐私保护法规细化相关条款,提高对网络侵权违法成本,“唯有法律的完善和网友自律,能减少类似事情发生。否则今天泄露他人隐私,明天可能自己就是受害者。”

采写:南都记者 黄驰波 见习记者 马铭隆

编辑:张亚莉,向雪妮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隐私保护观察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