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个骨质疏松症单抗药物中国上市,为何50岁后骨松风险增加

南方都市报APP • 健闻
原创2020-12-10 10:39

v2-149099a3da9f8878902fcfc19c550ea9_b.jpg

中国目前首个且唯一获批用于抗骨松治疗的单抗药物近日获批在中国上市。安进中国最近宣布,地舒单抗注射液已在中国上市,用于骨折高风险的绝经后妇女的骨质疏松症治疗,可在绝经后妇女中显著降低椎体、非椎体及髋部骨折的风险。


首个抗骨松治疗的单抗药物

安进副总裁兼亚太区总经理柯美玲在发布活动上称,这一药物是该企业“里程碑式产品”,将为骨折高风险的绝经后妇女的骨质疏松症治疗带来全新希望。

作为中国目前首个且唯一获批用于抗骨松治疗的抗RANKL单抗药物,地舒单抗注射液通过与RANKL结合,抑制破骨细胞生成,从而减少骨吸收,改善骨量。

一项纳入7808名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关键性III期临床试验显示,地舒单抗注射液能使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在10年内骨密度持续增加,显示良好的长期用药疗效与安全性。同时,肾功能不全患者也可正常用药,无需调整剂量。

据了解,地舒单抗注射液每6个月皮下注射1次。目前每支零售价为¥3117元人民币。


中国约有7000万名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

骨质疏松症被称为“静悄悄的流行病”,好发于中老年女性。

国家卫生健康委2018年曾发布中国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基本情况。调查结果显示,骨质疏松症已经成为我国50岁以上人群的重要健康问题,中老年女性骨质疏松问题尤为严重。50岁以上的中国女性当中,几乎每三个人就有一个是骨质疏松症。

据估算,目前中国约有7000万名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脆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常见、最严重的后果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独立生活能力。其中髋部骨折被称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20%患者会在一年内死于各种并发症。

据预测,到2035年,中国用于脆性骨折的医疗费用将高达1320亿元,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这一数字将持续增长,将给社会医疗支出造成巨大负担。

“在社会老龄化日益严重的今天和未来,骨质疏松和脆性骨折势必会给医疗系统以及社会带来越来越多的挑战。”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夏维波表示,“做好脆性骨折和骨质疏松的识别、诊断、治疗和长期管理,建立我国脆性骨折科学防控体系已迫在眉睫。”


增龄和不健康生活方式是骨质疏松症高发的主要原因

据介绍,增龄和不健康生活方式是骨质疏松症高发的主要原因。

50岁以后低骨量率和骨质疏松症患病率开始增高,女性尤甚,主要是由于女性在50岁以后多数进入绝经期,雌激素水平显著下降,骨量开始出现大量丢失,男性50岁以后雄性激素水平和肌量的下降也导致了骨量的流失。

65岁以后骨质疏松症患病率显著增高,主要与增龄所致的多种激素水平异常、肠钙吸收功能下降、维生素D合成和活化不足、肾功能减退和体内氧化应激水平过高等密切相关。

同时,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也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不平衡膳食、静坐生活方式、日照过少、吸烟、饮酒、药物使用等均可导致骨质疏松症发生风险的增加。

采写:南都记者吴斌 

编辑:吴斌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