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增长而且增长幅度超过人口老龄化速率的经济体系里边,是不可能有发不出养老金问题的,唯一问题或者问题实质在于在增长的财富当中,代际分配结构怎么样是合理的。”12月13日,在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成立五周年年会上,中国社会保险学会会长、人社部原副部长胡晓义说。
在谈及养老金制度可持续问题时,他指出,我国养老金制度面临巨大的人口压力,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在不断增加,而16岁-59岁劳动年龄人口却在减少。据悉,我国16岁-59岁劳动年龄人口从2012年开始有所减少。今年8月,人社部党组在《求是》杂志撰文预测,这一趋势还将持续,到2020年后减幅将加快,到2035年将保持在8亿人左右。
他指出,我国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领取人数都在增加,抚养比状况却越来越恶化。人社部数据显示,我国已有2.5亿60岁以上老年人口,养老保险的抚养比逐年下降,从上世纪90年代5个人养1个人,下降到2018年底2.66个人养1个人。
进入2020年,我国养老金制度进一步遭遇挑战。据介绍,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收支与结余近年来一直是正增长,到2019年达到高峰54000多亿,而今年受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大幅降低以及疫情暴发后社保免减缓征等政策,基金少收了10000多亿,“如果加上10000多亿,肯定是正增长的,但这也是大局的需要。”他说。
尽管养老金制度面临多方面挑战,胡晓义还是提醒人们要正确看待老龄化的趋势,对于人口老龄化要有忧患意识,但要掌握一个平衡,“还要讲它的机遇,否则所有人都说我们应该忧患,成天忧心忡忡,从决策层到老百姓全部忧心忡忡,其实不是这样的情况。”他说。
他说,老龄标准是可变的,如16岁到60岁作为劳动年龄人口等标准是工业化的产物,现在是信息社会,因此人口的劳动能力、劳动年龄应该大大提升和延长。
养老保险亏空、养老金不够发的话题不时受到民众热议。对此他说,现在所有发达国家解决老龄问题的时候,虽然有各种各样技术性的问题需要解决,“但没有一个发不出养老金的,所谓发不出养老金预期,是为做参量调整做前期研究,是提出预警,所以对这件事要有正确认知”。
他认为,我国也没有养老金“断供”之忧,只有代际合理分配之虑。“老年人得到多少、中青年得到多少、少年儿童得到多少才有利于社会可持续、有活力的发展?问题的根子是在这儿。”他说。
为缓解养老金压力,他认为,一方面,制度内还是要增加“增收节支”的措施,包括全国统筹、延续退休年龄等,另一方面在管理方面,要抑制提前退休、防止“跑冒滴漏”等现象。
南都记者胡明山 发自北京
编辑:程姝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