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2020年深圳市中小学“以美育人 与美同行”的美育论坛在海韵学校举行,本次论坛由深圳市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委员会主办、深圳市宝安区海韵学校承办。本次论坛海韵学校校长何云以及何云的学生张音悦、戴剑、余凯亮等人现场进行研讨与对话,来自北京师范大学、武汉音乐学院、中南大学的学生们现场进行了精彩的展演。深圳市音乐教研员胡樱平,惠州市音乐教研员郑学智、宝安区音乐教研员白姗、深圳市中小学美育教师代表等嘉宾参与本次论坛,海韵学校全体行政及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家长代表等600余人现场观看本次论坛活动。
师生对话碰撞艺术火花、艺术交融呈现至美享受
本次美育论坛既有智慧的美育教学思想的碰撞,又有典雅的音乐、舞蹈艺术的交融,给参与者带来了对于美育理性的智慧思考与感性的至美享受。
张音悦、戴剑、余凯亮均是何云在湖南省株洲师范任教时的学生,现在各自不同的艺术领域中成为专业性领军人才,在美育教学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本次论坛主要分四个篇章展开,由胡樱平全程主持,主要由何云校长与他的三位优秀的学生进行美育教学的对话与探讨。
第一篇章为“萌芽”,张音悦、戴剑、余凯亮三位回顾了与恩师何云的相识初期,谈论和呈现了艺术启蒙的缘分和重要性。武汉音乐学院的学生郑周秋子、肖钰斌、谢满、首天娥表演了不同形式的古典舞。
第二篇章为“生长”,张音悦谈论了自己的成长经历,并带领学生叶瑞康共同演奏了民乐《二泉映月》,随后肖钰斌、首天娥表演了中国古典舞《伞舞》等。
第三篇章为“当下”,胡樱平、何云、张音悦、戴剑、余凯亮分别谈论了各自的艺术思想,以及在当下美育教学的现状和如何克服美育教学中的困难展开话题讨论,探讨了美育教学的新思考与新路径。
第四篇章为“展望与未知”,何云鼓励学生们向美而行,成为美的传播者,美的思想者与美的践行者。最后,台上的论坛专家与台下的教师、学生进行了精彩的现场互动,通过答疑解惑的方式给教生指引正确的艺术鉴赏方式。
第三篇章和第四篇章,来自北京师范大学的学生郭超亿、刘子琪、宋琦、李佳昕、张萱等人也带来了精彩的现场表演,表演作品均为学生原创作品。
以美育人,以美启智,见证艺术传承与创新
胡樱平表示,通过本次论坛,她见证了一位好的美育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力是巨大而深远的;通过本次论坛展演的节目,她看到了艺术的传承与创新,呼吁大家要对中国民族艺术更加充满自信。同时,在本次论坛中她感受到了东西方艺术之美的交融,古今艺术的融通。“教师与学生对于艺术之美的追求要始终坚持不懈,精益求精”。
海韵学校的家长代表表示,通过本次论坛活动,加深了他对孩子学习钢琴艺术的思考。“学习艺术的目的不在于追求当下的功利,而在于要立足孩子的长远发展。以后孩子的学琴过程中,会更多培养他对美的感受力与鉴赏力,以及对艺术的坚持与热爱,对社会的创造与奉献。”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何云指出,深圳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提倡“教育先行”,宝安在全面打造“湾区核心、智创高地、共享家园”之际,每一名美育教育工作者应当有新思考与新行动,此次论坛活动是一次全新的探索。本次论坛开展意在让人们对美育的认识既要有开阔的世界眼光,更要有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艺术的坚守、传承、传播与创新。
本次论坛嘉宾还就深圳目前教育行业普遍招纳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双国内外名校毕业生作为新教师这一现象,进行独到的见解分享。何云希望,参会者们能从三位嘉宾成长为专业最前沿的领军性专家型人才的过程中,总结经验,从中挖掘成长的智慧与密码,带给家长与学生对学习艺术的新认识,给美育工作者教学上带去新启发。他还希望,通过本次论坛的举办,扩大深圳美育教学的影响力。“不论是美育工作者,还是学习艺术的学生,都要孜孜不倦、德艺双修,不仅要为深圳建设“美育之城”添砖加瓦,更要为中国美育教学的改革与推进贡献力量,达到“以美育人”、“以美启智”、“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深圳市宝安区海韵学校开办以来,一直秉承“多元包容、厚德博艺”的办学理念,坚持“海纳百川、德馨雅韵”的校训,倡导“尚学尚礼、至善至美”的学风,美育教学成果丰硕。海韵学校已成为深圳美育教育一张亮丽“名片”,并努力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探索美育教学改革的“示范者”。
采写:南都记者 谢萌
编辑:罗悦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