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9日,2020广东营商环境改革创新案例发布会在广州举行,本次发布会由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和南方都市报社联合主办,这是双方连续第三年合作。会上公布了2020广东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奖十大优胜案例、2020广东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奖法治保障优胜案例和2020广东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奖抗疫暖企优胜案例。在圆桌论坛环节,来自政、研、企领域的多位嘉宾围绕“强化法治保障 营造公平透明营商环境”进行交流讨论。
嘉宾围绕“强化法治保障 营造公平透明营商环境营商环境”进行交流讨论 南都记者马强 摄
“优化营商环境的第一项工作就是要推进法治化”
“今天参加发布会后,才发现原来关注(营商环境)少了。”广州托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徐智峰表示,发布会让他了解到很多政府部门在改善营商环境方面所做的努力。他认为,企业要与政府多接触和交流,一方面,要学习、理解政府的政策,另一方面,政府和企业之间不再有围墙。徐智峰建议,商事调解中心要发挥更大作用,让企业之间不必事事都“对簿公堂”。
广州托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徐智峰 南都记者马强 摄
广州国际商贸商事调解中心理事长、主任彭波表示:“调解的优势在于,灵活、效率高、保密,我们总结为‘不伤和气还保密,调解成功才收费’。”他介绍,广州国际商贸商事调解中心今年成立,目前有一些正在调解中的案件,其作为一个法定机构被写进了《广州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他也提到,目前商事调解的市场和制度还不完善,希望通过该中心的先行先试,倒推商事调解制度发展。
广州国际商贸商事调解中心理事长、主任彭波 南都记者马强 摄
广州市政协常委、广州市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委员会企业组组长曹志伟认为:“营商环境的改善没有终点,优化营商环境的第一项工作就是要推进法治化。”如何推进法治化?曹志伟给出了三点建议,首先是要对基层执法监督到位;第二,法院执行工作还有持续改善的空间;第三,政府的权限范围还需细化,应当明确有权管理的范围。
广州市政协常委、广州市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委员会企业组组长曹志伟 南都记者马强 摄
谈到法院执行话题,广州互联网法院执行局局长赖俊斌表示,从2016年以来,全国的法院针对执行难的问题都做了不少工作,其中广州互联网法院作为新兴法院,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科技手段,努力解决执行难的问题。“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作为法治社会的一分子,我们会努力营造好法治营商环境,也希望社会各界对法院有更多支持和配合。” 赖俊斌说。
广州互联网法院执行局局长赖俊斌 南都记者马强 摄
法律从业者及企业参与制度制定
广州在推进营商环境法治化方面有何经验?广州市律师行业党委专职副书记龙晓林表示,广州一直是个有“法治土壤”的城市,从20多年前就开始推进法治城市建设。法治的作用是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法治就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目前,广州在做的首先是“谋篇布局”,包括三个规划:法治广州的建设规划、广州法治政府的建设规划、广州法治社会的建设规划,从各方面推进完善法治建设。
广州市律师行业党委专职副书记龙晓林 南都记者马强 摄
在企业最关注的制度、执行、服务三个方面,首先广州的地方配套制度是走在全国前列的,全市有地方性法规83 件,政府规章110件,行政规范性文件1594件。“在提高制度质量方面,我们在立法过程中征求企业家、行业协会、商业协会等的意见,另一方面通过法治联合体这样的方式,集聚法律从业者及更多相关企业的意见,参与到制度的制定过程中。”
执行层面,持续推进执法精细化、有温度。广州从2008年就开始制定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的规定,把处罚标准做得更细。另外,目前在针对新业态、新产业,比如电子经济、游戏、网络产业等市场主体出现一些轻微违规违法的行为,广州也提倡包容审慎监管,区分不同的情况来采取行政指导或教育的方式。“我们现在推出的‘’双免’清单,就是对某些轻微违法行为可以免行政处罚、免行政强制。”
服务方面,龙晓林表示,广州三年来一直提出要打造成为全国公共法律服务最便捷的城市。目前广州全市有律师超过1.7万人,790家律所。“我们也通过各种途径让律师更专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包括针对中小微企业提供免费法律咨询等。”律师服务之外,广州也不断推进公证、鉴定、仲裁、调解方面的公共法律服务。
统筹:南都记者蒋臻
采写:南都记者蒋臻 李鑫 李宛真 钟丽婷 杨丽云 关婉灵 实习生罗紫阳 钟梓悦
摄影:马强
编辑:实习生罗紫阳
编辑:赵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