铮铮铁骨立传世丰碑,曜曜精神引时代前行。2021年1月10日,是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离开两周年的日子。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广东省中医院在二沙岛医院举行缅怀邓老活动。广东省中医药学会会长、广东省中医院名誉院长吕玉波,广东省中医院院长陈达灿,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副会长金世明、学会秘书长何羿婷及广东省中医院相关职能负责人参加活动,并在二沙岛医院铁涛精神纪念碑前敬献花篮,寄托哀思。
躬耕杏林不知倦 矢志岐黄济苍生
邓铁涛,是全国首届国医大师,广州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现代著名中医学家。这位为中医而生的人,矢志岐黄八十余载,悬壶济世造福苍生;他融古贯今,精研医道,继承与创新中医理论学说,提出一系列发展中医的战略大计,为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邓铁涛是位有战略思维的中医思想家、教育家,作为中医界的精神领袖,每每在中医药事业的关键节点,他总是铁肩卫道,挺身而出,用字字恳切的呐喊,吹响了中医药振兴的号角。
2000年,邓铁涛感于中医药人才匮乏,号召全国名老中医薪传广东省中医院,倡导“集体带,带集体”,得到众多名老中医响应,并与众名医在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岛医院手植“名医树”,名中医师带徒工作开风气之先,在全国中医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邓铁涛的带领下,读经典,做临床,探索中医人才培养模式,中医年轻人才不断涌现,他提出“学我者必须超过我”的口号,表达了对传承人的热切期望。
2003年“非典”袭来,邓老不仅去查房,指导一线医务人员抗击“非典”,支持援助香港,还奋笔上书,建议抗击“非典”要发挥中医药的作用。而说起这些,他只是平淡地讲,我是一名共产党员,这是我应该的担当。在生命的最后他叮嘱交党费,始终不忘党员身份,选定佩戴着国徽的照片作为遗照。
他的一生不断发挥中医特色,攻最难的关,啃最硬的骨头,他攻克重症肌无力,引领心梗心衰的中西医结合救治,担任国家"973"重大科研课题首席科学家,倡导五脏相关学说,传承精华,守正创新,铁涛精神正是体现了这一思想。
2004年,在首批弟子出师时,他又亲笔书写“我以我血荐岐黄”的誓言,这是邓老为中医药事业无私奉献的感人事迹,更是铁涛精神的生动写照。
德高望重泽后世 振兴中医有良方
邓老在世时,一直非常关心广东省中医院的发展,特别是在医院发展的很多关键节点,都给予了无私指导和鼎力相助。广东省中医院一大批中医药人才得益于“师带徒”,已经成长为骨干专家、领军人物,以及患者追捧的名医。在弟子们出师的时候,邓老欣然题词:“中医后继有人,腾飞有日!”
高水平中医药人才的成长之路离不开“读经典、做临床、跟名师”。在邓老的建议下,广东省中医院坚持开展“温书工程”,重温中医经典,不断营造中医药学术氛围,努力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2006年,邓老在广东省中医院设立“邓铁涛中医药人才培养基金”,用于鼓励年轻医生传承发展中医药学。当年霍英东先生获悉邓老拿出个人积蓄设立基金用于中医药人才培养时,毅然决定捐资500万元港币放入“邓铁涛中医药人才培养基金”中。
利用这一基金,广东省中医院每年都会评选一批“最佳中医古籍读书心得奖”“最佳中医医案奖”“方剂记忆优秀奖”“中医四诊知识优秀奖”以及“中医学习奖”,激励大家信中医、学中医、用中医。此外,在邓老的倡导下,医院先后提出“中医年”“中医提高年”“中医巩固年”,连续3年的推动,促进了全院中医内涵和临床能力的提高,使得广东省中医院在全国中医系统发挥出引领作用,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示范中医医院”“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重点中医医院”。
当广东省中医院筹建“治未病中心”时,邓老建议要走好治未病的创新之路。2007年,全国首家“治未病中心”在广东省中医院成立,邓老专门题字“上工治未病”,并且说:“我要通过我的百岁工程给你们做个示范。”他认为中医学智慧能做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为世界人民解决健康问题。
为进一步挖掘、整理、继承中医药特色疗法,邓老建议广东省中医院在全国率先建立“传统疗法中心”,邓老专门为该中心题词。广东省中医院致力打造成为中医药特色疗法“活的博物馆”和中医适宜技术的“集散地”。从2009年开始,广东省中医院连续举办了12届“杏林寻宝”活动,每年都吸引大量的持宝人前来献宝,成为医院挖掘中医药特色疗法的重要渠道,以及抢救散落在民间濒临失传中医绝活的有效途径。
邓老经常说:“中医药治疗急危重症这个阵地,我们不能丢。”当得知广东省中医院要组建中医经典病房时,他亲自帮忙联系在运用中医药治疗急危重症方面有丰富经验的李可老中医来院指导,促使医院闯出一条新路。目前,广东省中医院在中医药救治重症肺炎、呼吸衰竭、心力衰竭、多脏器衰竭、脓毒血症等领域,均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经验也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全国中医系统推广。
邓老心态开放、眼界开阔,善于运用脏腑相关理论贯通各家学说,向来鼓励后学博采众长。2013年,广东省中医院开始建设中医学术流派工作室,目前已建立17个流派工作室。其中,岭南中医学术流派工作室的建设正是沿着邓老的岭南医学研究方向进行拓展和延伸的。邓老从不反对中医药吸收现代科技成果,支持中医医院引进先进设备,开展心脏外科手术,使医院成为全国中医系统最早开展心脏介入手术的医院,为专科发展打开了全新的局面。邓老对广东省中医院脑血管病中心的发展寄予厚望,为该中心的成立题词:“中西内外,比翼齐飞”。
心系家乡 帮助家乡中医药事业发展
邓铁涛祖籍江门开平市月山镇,对于家乡,邓铁涛一直有着一份割舍不断的情。他时刻关注家乡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不仅亲自到江门开讲座,捐赠学术著作,捐资家乡办学,还通过儿子和学生将中医治疗理念带回家乡,用心指导家乡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早在1988年,邓铁涛就在江门市中医院(江门市五邑中医院前身)举行专题讲座讲解其中医治疗理念,多次向开平市中医院捐赠其学术著作,共60多册,还派弟子到开平讲课传经送宝。在此后的30余年里,他年事已高未能常回家乡,但其中医治疗理念却不断在江门开花结果。
江门市五邑中医院副院长余尚贞说:“这么多年我院与邓铁涛研究所一直都有合作。在邓老的弟子刘小斌教授和邱仕君教授的指导下,我院重症肌无力的研究取得不错成绩,并成为全国重症肌无力中医治疗指南12家起草单位之一。”
2002年8月,邓铁涛遵照夫人林玉芹女士的遗愿,捐款30万元在家乡月山中学建了一栋学生宿舍“林玉芹楼”,并在后来陆续向学校捐赠一批中医书籍。月山中学校长李达明回忆道:“当年我们到邓老家接收他捐赠的书籍时,他知道家乡来了客人非常开心,向我们了解家乡及月山中学的发展情况,同时鼓励我们要让学生从小了解我国中医的发展情况,教育学生要勤奋好学,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李达明说,邓铁涛老先生捐助的那栋宿舍楼解决了500多名学生的住宿问题,让当地的学生和外来工子弟能够安心在学校读书,消除了部分家长的后顾之忧,而那批书籍开拓了学生的视野,能让师生了解我国中医发展的情况。
编辑:罗韵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