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关谨防陷阱 识别五大网络诈骗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经济
原创2021-01-15 13:31

金融消费者教育专栏:

金融业蓬勃发展,新产品层出不穷,新骗术不断升级——这是什么?能买什么?该怎么办?诸多问题困扰着金融消费者,他们情不自禁地高呼“给我一双慧眼吧!”诚然,越是纷繁复杂的世界越需要提升辨析力。基于此,南都财经新闻部联袂广东银保监局、广东银行同业公会、广东省保险行业协会联合制作,将长期开设“金融消费者教育”栏目,旨在为金融消费者搭建一个跟着监管部门、金融机构、业内专家深入学习的平台。我们将通过剖析典型案例、一问一答释疑解惑等多种形式,助您每次金融消费都清楚、明白、有底气。更多的咨询和投诉请联系邮箱:ndfi2019@163.com。

临近年关,诈骗骗局频发,新型诈骗手段轮番上演。在常见的五大网络诈骗手段中,既有突如其来的“老熟人”嘘寒问暖套近乎欺诈消费者,亦有套上执法外衣的冒牌人员在精心编排下步步逼近诱逼受害者;既有真假难辨的钓鱼网站随时等待受害者上当受骗,也有谙熟受害人心理想法的兼职骗局;更有诈骗团伙在受害者处于困难之际,冒充“宋江及时雨”进而令受害者雪上加霜,种种诈骗手法让令人防不胜防。

流水的诈骗套路,铁打的防范意识,在无处不在的诈骗陷阱之下,消费者应如何识别诈骗套路,及时止损呢?

网络诈骗升级

当前,网络电信诈骗的犯罪手法不断翻新,最典型的不外乎诈骗团伙将过往通过电话、短信等电信诈骗手段摇身一变为通过真假难辨的虚假网站进行网络诈骗,诱导受害人输入自己的银行账号、手机号码、身份证等信息用于充值、转账,从而实施诈骗。

而声称“老熟人”的套路也让人防不胜防,犯罪分子获取受害者的电话号码和姓名后,打电话给受害者,让其“猜猜我是谁”,随后根据受害者所述冒充熟人或上级领导,再编造其被“治安拘留”“交通肇事”“打点关系”等理由,向受害者借钱,而一些受害人没有仔细核实情况就把钱转入犯罪分子提供的银行卡内,造成钱财损失。

除了伪装“老熟人”向受害者套近乎等诈骗方式外,更有犯罪分子冒充公检法工作人员对受害人进行威逼恐吓。犯罪分子拨打受害人电话,以受害人身份信息被盗用涉嫌洗钱等犯罪为由,要求受害人提供银行密码等个人支付信息或要求将资金转入所谓的国家账户配合调查,进而骗取钱财。

“软硬并施”之下,诈骗团伙的诈骗手段亦多种多样,步步设套。其中,诈骗团伙往往会利用部分受害人的心理弱点进行欺诈,比如利用“斜杠青年”、在校学生等群体希望通过兼职补贴家用的想法,以支付保证金、“刷单”等方式骗取钱财。

此外,诈骗团伙冒充“宋江及时雨”也很在行。当受害人因调额、贷款、逾期、征信出现问题而焦头烂额之际,诈骗团伙通过非法途径获取受害人的联系方式,假借以消除不良贷款记录、低利率放贷等作为噱头,诱骗受害人缴纳各类费用为名目实施诈骗。

牢记钱财“只能进不要出”

尽管诈骗形式不断翻新升级,但其逻辑万变不离其宗。电信网络诈骗的最终目的是将黑手伸进老百姓的口袋。广发信用卡中心提醒广大消费者应谨记“钱财只能进不要出”“不轻信好事”“不泄密信息”“不点击不明链接网站”等要领,避免上当受骗。

具体而言,一是保证个人信息安全。身份证号、信用卡账号、密码、验证码key令、安全码(CVV2)等重要个人信息不告知任何人。提防钓鱼网站,登录银行等重要网站时,养成核实网站域名、网址的习惯。 

二是谨慎处理陌生来电。目前,除极少数特殊部门还拥有“无显示号码”电话之外,任何政府、企业、银行、运营商等机构均没有“无显示号码”的电话,对于“无显示号码”,消费者应谨慎对待。此外,为了防止诈骗分子通过模拟银行客服电话号码等方式行骗,遇上不明来电可选择先挂断后,在不使用回拨功能的前提下,再主动拨打相关官方电话,以保证号码的真实性。 

三是时刻记住钱财“只能进不要出”。警惕任何要求自己打款、汇钱的行为,如需打款可至亲自到银行网点柜台办理,如心中有疑惑,可向银行柜台工作人员咨询。

四是切莫轻信新鲜事。消费者应慎防不明电话中所提及的从未接触过的新鲜事,也切莫轻易当真。诈骗分子常常利用新的时事热点设计骗局内容,如房产退税、热播电视节目等内容往往被骗子利用。

广发信用卡中心提醒广大消费者,若消费者遭遇银行卡被盗刷的情况,应第一时间与银行或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联系,及时冻结卡片和资金,最大限度保证资金安全,并及时报警。

采写:南都记者 许爽

编辑:许爽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金融消费者教育

3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