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西关两大历史文化街区规划通过,将在此建永庆坊三期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广州
原创2021-01-20 07:55

南都讯 记者 莫郅骅 通讯员 穗规资宣 广州市多宝路历史文化街区将建设重点项目永庆坊三期,范围南至恩宁涌、北至多宝路、东至宝华正中横、西至恩宁路,耀华大街历史文化街区将打造传统中医一条街。

在近日召开的2021年广州市文管和名城委第一次会议上,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组织编制的西关核心区两大历史文化街区——多宝路和耀华大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规划获得通过。规划提出,在保护历史文化街区的真实历史信息和历史风貌的前提下,活化利用历史文化遗产,提升地区活力。同时,严格保护街区内多条传统街巷和麻石板街巷,打造具有特色的慢行空间,保留传统老字号商铺,让市民更好地体验西关风情。

多宝路-活化提升带与特色功能区.jpg

多宝路-活化提升带与特色功能区。


地处西关核心区

历史文化资源丰富

多宝路历史文化街区和耀华大街历史文化街区是位于广州西关核心区的两大历史文化街区。从地理位置上看,多宝路历史文化街区以多宝路为主干,范围南至恩宁涌(元和街),北至逢源中约、经逢源东街至宝庆新北约,西至龙津西路,东至宝华路,街区保护范围面积11.88公顷;耀华大街历史文化街区南至长寿西路,北至何家祠道及田料古道,西至宝华路,东至耀华东街及耀华中东街,街区保护范围面积8.28公顷。

南都记者了解到,多宝路街区和耀华大街街区均为清同治、光绪年间,十三行富商为解决当时居住用地不足而开辟建设的商住型街区,是西关居住片区西扩发展的重要通道。

多宝路旧名为夺宝大街,东连宝华片区,北邻宝源片区,为清末巨商邓华熙命名的“三宝”之一。街区内现存清代探花李文田书斋(泰华楼)、清末广州六大当铺之一的宝庆大押等地标式建筑。整个街区邻近上下九步行街,在宝华路周边聚集了顺记冰室、陈添记、宝华面店等传统老字号,以及开记甜品、仁信甜品等西关美食。耀华大街则居住过抗日名将蔡廷锴、南海横江名门黄咏雩、粤剧名伶白玉堂、陆云飞、画家黄中如、黄中羊等知名人士。

耀华大街-活化提升带与特色功能区.JPG

耀华大街-活化提升带与特色功能区。

这两个历史文化街区均留下了众多历史文化遗产。其中,多宝街区范围内保护对象包括,物质文化遗产要素98处,非物质文化遗产要素7项。物质文化遗产中包括不可移动文物6处,历史建筑10处、传统风貌建筑5处、传统风貌建筑线索39处,以及麻石街巷16条等。

耀华大街街区范围内保护对象包括,物质文化遗产要素80处,非物质文化遗产要素5项。物质文化遗产中包括不可移动文物1处、历史建筑20处、传统风貌建筑1处、传统风貌建筑线索16处,以及麻石街巷21条等。

 

建设永庆坊三期

打造传统中医一条街

本次规划提出,要保护历史文化街区的真实历史信息和历史风貌,延续街区的文化内涵和地域特色,并为地区发展留下弹性空间。广州将在保护前提下开展街区微改造,活化利用历史文化遗产,提升地区活力。结合广州市岭南文化中心区(荔湾片区)发展规划,发掘两大街区特色价值。

具体而言,多宝路历史文化街区以文化为脉络、建筑为媒介,形成西关风情体验区、粤剧文化体验区、众创空间、特色商住区四类功能区。

多宝路-总体活化利用功能分区图2.JPG

多宝路-总体活化利用功能分区图。

其中,西关风情体验区鼓励本地老字号、西关文创零售、特色手信商店、西关主题餐饮店等融合西关特色的产业在此区域发展;粤剧文化体验区则随粤剧博物院二期的改造进行,引入粤剧相关文创产业,增加粤剧私伙局的活动空间,提升片区的粤剧文化活力;众创空间紧邻粤剧博物院二期及恩宁涌,区域内有传统建筑及现代多层建筑等不同建筑类型,适应不同类型的初创企业办公需求;特色商住区将梳理街区格局、整治街区环境、延续居住功能,宝华路段延续商业功能,保留传统老字号商铺,适当增设社区公共活动空间,形成安全、舒适、活力的居住社区,通过传统建筑改造,街区环境提升,展示西关居住文化。

值得关注的是,多宝路历史文化街区内有重点项目为永庆坊三期项目,项目范围南至恩宁涌、北至多宝路、东至宝华正中横、西至恩宁路。

耀华大街历史文化街区则形成传统中医文化商贸片区、传统居住片区、西关风情体验区三类功能分区。

耀华大街-总体活化利用功能分区图.JPG

耀华大街-总体活化利用功能分区图。

其中,传统中医文化商贸片区设置西关正骨、中医特色门诊、高端国医馆及中医康复中心、中医药文化馆和综合配套等多功能,形成传统中医一条街;西关风情体验区依托耀华大街及两侧代表性的民居建筑特色、空间匹配程度以及实施主体,引入服务型公寓、特色客栈、主题型青年旅社等特色居住,增加创意零售、本地老字号、特色主题餐厅等服务配套设施。

此外,规划还提出,保护耀华大街历史文化街区内优秀传统文化,包括邓颖超脱险处——保生产院、粤剧私伙局、岭南画派、民俗口诀、“刘王花坞”遗址等及其承载空间。

 

优化慢行系统

倡导步行进入街区

对于市民关注的老城区交通问题,规划提出,要引导过境车辆从外围城市干道绕行,减少街区机动车数量;通过鼓励慢行优化,倡导步行进入街区。同时,完善街区周边及内部的公共交通网络。

由于两大街区均位于西关地区核心范围内,属于停车资源紧缺区域,引导车主优先使用街区外部停车资源,升级改造现状停车场以满足街区内部刚性需求。规划提出,构建停车资源一体化管理平台,高效利用街区内现有停车位,设置智能指示牌,统筹半径500米范围内停车位。同时,建议多宝路西侧室外停车场,以及宝华路东侧临时停车场地块结合中医医院长寿院区扩建,在不影响街区传统风貌的情况下升级改造为机械停车场或立体停车场。远期则逐步减少路内停车位,提升道路空间舒适度,鼓励采用公共交通、自行车、不行等绿色出行方式进入街区。

多宝路-慢行系统整体规划图.JPG

多宝路-慢行系统整体规划图。

多宝路-慢行系统规划图.JPG

多宝路-慢行系统规划图。

慢行系统方面,对接文商旅平台的西关骑楼环及水上游线、“西关漫道”系统,结合街区的历史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对老城现有街巷空间进行梳理与优化,延续老城街巷步行为主的现状。

多宝路街区内严格保护街区内10条传统街巷、16条麻石板街巷的宽度、铺装和街巷风貌。延续街巷的慢行功能,对街巷进行铺装整饰,重点打造6条慢行街巷:逢源南、逢源市、多宝街-宝庆新中约、宝华正中、宝庆新南约东段-十五甫正街、宝华正中横。同时沿恩宁涌打造滨水慢行空间,通过打造亲水岸线、增加水岸绿化以及与沿恩宁涌公共空间接驳等方法,打造休闲旅游型慢行空间。

耀华大街街区则严格保护13条传统街巷、21条麻石街巷,重点打造7条慢行街巷:何家祠道、存善北街-耀华北街、存善西街、耀华西街、存善东街-耀华大街、耀华东街、耀华中东街。

此外,规划还提出,结合广州市荔湾区中医医院长寿院区扩建用地,将大笪地地块(宝华路-长寿西路地块)调整为医疗卫生用地。

编辑:莫郅骅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