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蓝天保卫战”取得全面胜利。南都记者从东莞市生态环境局获悉,去年,东莞空气质量创历史最好水平。其中,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3.23,同比改善22.4%,改善幅度位居全国第二;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占比91.3%,同比提高了13.2个百分点,提高比例位列全省第一。
去年东莞空气质量位列全国第20名
2020年,东莞坚持以“持续改善空气质量、建设高水平小康社会”为核心,动员全市上下决战决胜“蓝天保卫战”,取得了全面胜利。
据了解,去年东莞空气质量创下历史最好水平,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位列第20名。其中,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3.23,同比改善22.4%,改善幅度位居全国第二;优良天数占比91.3%,同比提高了13.2个百分点(增加49天),提高比例位列全省第一。
此外,主要污染物浓度全面达标,改善幅度位居全省前列。其中,PM2.5浓度为24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了25.0%,首次达到世卫组织第二阶段标准;PM10浓度为38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了20.8%;NO2浓度为27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了27.0%;03(臭氧)浓度为155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了18.8%。
排查整治“散乱污”企业4784家
据介绍,2018年以来,东莞市委、市政府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全面打响“蓝天保卫战”,出台实施“蓝天保卫战”32条强化措施。2020年,东莞持之以恒“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完善大气污染防治指挥调度体系,着力统筹“三大结构、四大领域”长期减排和“重点区域、重点时段”短期攻坚相结合,全面提升“人防+技防”能力,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
其中,在推进三大结构调整方面,首先是推进产业绿色升级,严格新增VOCs(挥发性有机物)排放,不再审批工业集聚区外的石化和化工、工业涂装、包装印刷和制鞋行业、电子元件制造等VOCs排放重点行业新建、扩建、迁建项目。启动“散乱污”企业预警监管系统,排查整治“散乱污”企业4784家。
其次是推进能源结构升级,全年预计实现煤炭消费总量减压250万吨以上。推进玖龙、理文龙头企业等17家自备电厂煤改气工程实质性动工建设,4家已点火试运行或启动调试,4家预计2021年一季度陆续点火。
此外,推进交通结构调整。实施国三柴油货车核心区限行、黑烟车全市限行;在莞城、东城、万江、南城四个街道试点划定绿色物流片区,全天禁止柴油货车行驶;完成第四、五批共49个交通拥堵节点治理。
2019年12月底,东莞实现公交车100%纯电动化。
完成2268家重点企业帮扶
在深化四大领域治理方面,一方面强化工业源治理,组建6个检查帮扶组,完成2268家重点企业帮扶执法和整治销号;完成38台燃煤、燃生物质锅炉淘汰改造;完成25台C级炉窑整治提升;完成VOCs排放企业源头淘汰升级360家、无组织排放治理811家、末端整治414家。
同时,强化移动源治理方面,加强机动车达标监管,建立柴油车保有量超过10辆以上的用车大户清单,检查用车大户企业203家次,现场抽检柴油车3318辆次,责令整改超标排放柴油车51辆。
在全面提升“人防+技防”能力方面,加强督导执法帮扶,组织VOCs防治专家团队深入2268家重点企业送标准、送技术、送服务、促减排。组织科技团队对寮步、厚街、麻涌、望牛墩、高埗、万江、东城、南城、中堂等重点镇街专项帮扶,分析存在问题,提出解决办法。成立5个督导小组,开展专项督导,督办318个次问题整改。加大“百日冲刺”执法力度,共出动执法人员46547人次,检查涉气企业22165家次,发现问题企业6378家,其中立案查处逾千家,帮扶整改完成5472家。
采写:南都记者 田玲玲
摄影:南都记者 刘媚
编辑:田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