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吉利相继联手百度、富士康后,李书福的名字跟贾跃亭也产生了联系。
近日,有外媒报道称,吉利要为法拉第未来(以下简称“FF”)国产化提供制造等支持,双方的合作将涉及产品代工以及工程技术等,未来甚至会基于吉利的浩瀚架构进行新车研发。
有消息还显示,曾经参与投资FF的恒大,也参与了此次融资谈判。1月26日,南都记者分别与吉利、恒大相关人士求证,对方都表示“不予置评”。同日,吉利汽车港股上市公司股价一度创下历史新高。
在智能电动汽车的架构造车时代,巨头们的边界似乎逐渐变得模糊。
吉利、恒大皆对传言“不予置评”
中国汽车业界的“并购大王”李书福,以及一直被调侃“下周回国”的贾跃亭,或因汽车业务进行联手,这一看起来略显“魔幻”的消息,引爆了汽车圈。
根据1月25日路透社的报道,吉利此次与FF的谈判,涉及产品技术以及代工等方面合作,FF将会在国内开建一间工厂,初期产能为10万辆,提供制造服务正是国内自主品牌产销一哥吉利,双方还会在智能网联等技术展开合作。还有消息称,吉利将对FF进行数千万美元级别的投资,帮助FF量产,乃至通过SPAC(特殊目的并购)进行IPO。
吉利没有对这一消息进行否认,只用了“不予置评”进行回应。
另一方面,此前恒大与贾跃亭的FF曾有过一段“蜜月期”携手造车,但后来双方反目。到2018年底,双方和解,恒大仍持有32%FF优先股权,并100%持有FF香港,为FF第一大股东。至于恒大自己的造车计划,目前也在如火如荼推进中,刚过去的周末,恒大汽车宣布引入六名战略投资者,计划筹资260亿港元。
对于此次恒大也参与了融资洽谈一事,恒大集团相关人士回复南都记者称:尚不清楚此事,不予置评。
尽管FF的新车处于“长期跳票”的状态,但贾跃亭本人和FF却一直未间断地公布造车进展。
(去年底,FF曾公布量产车进展。)
FF公布的官方信息显示,去年年底,FF91量产车的预制版本已经完工下线,FF还透露,过去五年期间,不断优化车辆的HEPA系统、电离器和智能化控制机制等。值得一说的是,此次与吉利、恒大再传投资合作绯闻前,就在本月,FF还任命了新的CFO——Zvi Glasman,负责公司财务、投资者关系、融资等,在此之前,他曾担任FOX Factory Holdings的首席财务官长达12年。
而贾跃亭今年唯一一次发声,则是转发了FF的获奖消息,并表示尽快完成融资并推出量产车。
巨头边界逐渐“模糊”,吉利要做业界“安卓”?
南都记者注意到,吉利汽车股价1月26日一度冲高至36.45港元的历史高位,但随后股价回落至33.4港元的价格收盘。不单是FF,有韩媒报道称,韩国SK集团也在谋求与吉利成立氢能合资公司,而百度也会加入这一项目。同样,吉利对于这则消息也不予置评。
相比还未尘埃落定的FF、SK,近期吉利与百度、富士康合作造车的消息,已经引起了一波关注。
(2020年底,吉利发布了浩瀚架构。)
年初,吉利与百度宣布组建智能电动汽车公司,百度造车也因此走进了现实,吉利负责工程、制造、供应链等板块,百度则主要负责智能汽车的设计等。不久后,吉利与富士康也签署了战略协议,双方将成立合资公司,为全球汽车及出行企业提供代工生产及定制顾问服务,包括但不限于汽车整车或零部件、智能控制系统、汽车生态系统和电动车全产业链全流程等。
这两宗重量级合作,都离不开的关键词,正是吉利的“SEA浩瀚智能进化体验架构”,这是吉利针对智能电动汽车研发的一个开源架构,除了自家的领克、Smart等品牌,会用到这一架构外,与各路伙伴合资生产的新车,也将基于这一架构诞生。
除了兼容性极高的硬件层面,按照吉利控股集团总裁安聪慧此前的介绍,浩瀚架构的体系更包括了系统层和生态层,智能驾驶、智能座舱都是浩瀚架构的重要内容,安聪慧强调,浩瀚架构会对其他企业进行开放。某种程度上,浩瀚架构试图要成为业界的“安卓系统”。
显然,不论是百度还是富士康,都能基于浩瀚架构找准自己的角色,例如前者擅长的智能座舱、自动驾驶,后者擅长的电子领域等,发挥自己的优势。
至于不断跳票的FF新车,在技术上也并非没有亮点,FF不久前透露,其在全球范围内正在申请或已经获得授权的实用和外观设计专利约880项,此外FF的专利组合已经在很多OEM厂商中得到应用。因此,此次吉利与FF合作传闻中,也提及双方未来将基于SAE架构打造新车,新车在技术突破上,并非没有想象空间。
智能电动汽车时代,让李书福、李彦宏、郭台铭,甚至是贾跃亭,这些赫赫有名的名字,都有机会联系在一起,但效果如何,仍有待具体的产品验证。
出品:南都大数据研究院 智能出行研究课题组
采写:南都记者 钟键挺 林广
编辑:李美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