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7日,广东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发布《教育部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深圳职业教育高端发展 争创世界一流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支持深圳创建6—8所国家级优质中职学校,支持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开设部分本科专业。计划到2022年累计投入100亿元支持深圳职业教育发展,打造世界一流职业教育,进一步服务国家战略和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
深职院深信院将开设本科专业
《意见》提出,到2022年建成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体现世界一流水平、区域贡献卓著、彰显国际影响力的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国家和世界职教事业贡献“深圳方案”。
其中,实施深圳高水平中职学校建设计划,支持深圳创建6-8所国家级优质中职学校;支持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开设部分本科专业,创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职业学校;支持广东新安职业技术学院打造民办品牌高职院校;依托深圳广播电视大学建设开放大学;支持广东省按程序将深圳技师学院纳入高等职业学校序列;支持深圳技术大学招收职业学校毕业生。
同时,支持有条件的高职院校建设科技园区,培育孵化育成体系,助推师生创新创业。加快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高质量推动形式多样的学习型组织建设,持续办好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社区教育加快发展,为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创建6—8所国家级优质中职学校
《意见》提出支持深圳创建6—8所国家级优质中职学校,形成中职、高职、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一体化协同发展机制。
具体将:支持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开设部分本科专业,创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职业学校。支持广东新安职业技术学院打造民办品牌高职院校。依托深圳广播电视大学建设开放大学。支持广东省按程序将深圳技师学院纳入高等职业学校序列。支持深圳技术大学招收职业学校毕业生。支持有条件的高职院校建设科技园区,培育孵化育成体系,助推师生创新创业。
围绕产业集群建设10-15个一流专业群
《意见》提出,面向国家重大战略和粤港澳大湾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需求,对接人工智能、5G、物联网、智能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专业,重点围绕集成电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等万亿级和千亿级产业集群建设10-15个一流专业群。
同时,推进中职学校与高职院校加强专业群对接,中职学校每个专业群联合行业领军企业或行业组织、高职院校共建1个产教联合体,促进中高职无缝衔接、校企育人无缝衔接、学习就业无缝衔接;高职院校每个专业群联合世界一流企业或行业领军企业建设一所特色产业学院,共同建设高水平专业,共同开发课程标准,共同打造教学创新团队,共同设立研发中心,共同开发高端认证证书,共同“走出去”,到2022年建成10个示范性特色产业学院。
《意见》明确,专业课教师中“双师型”教师比例不低于80%、企业兼职教师比例不低于30%,公办高职院校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教师不低于60%。实施职业教育“高精尖缺”人才专项计划,引进和培养行业有权威、国际有影响的专业群建设带头人20人,绝技绝艺大师20人,应用研发领军人才20人。支持校企共建10个教师培养培训示范基地和100个教师企业实践示范基地,培养一流工匠之师。
重点建设10个应用技术创新中心
《意见》明确,设立科技专项,支持职业学校面向高端产业重点建设10个应用技术创新中心,面向行业需求重点建设10个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面向社会发展重点建设10个高端智库;支持校企协同攻关,聚焦产业链关键缺失环节,瞄准“卡脖子”应用技术,形成一批具有重大引领作用的研发成果,打造若干世界级应用技术研发中心。
同时,以政府投入为主,有效利用企业资源,建设1-3个全球领先的生产性实训中心;实施绝技绝艺团队建设计划,汇聚一批世界顶尖的能工巧匠和技术专家,加速科技成果熟化和产业化;培育50家以上产教融合型企业,建成3-5个在全国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职业教育集团。
推动粤港澳高等专科学历互认试点工作
深圳职业教育还将推进粤港澳职教联动发展、打造世界湾区职教高地,主动参与全球职教治理、提升国际影响力。
其中,发挥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产教联盟等平台作用,促进内地与港澳在招生就业、培养培训、师生交流、技能竞赛等方面密切交流合作。推动粤港澳高等专科学历互认试点工作。支持深圳率先探索与港澳地区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试点,面向港澳学生开展技能等级认定。
《意见》还提出,支持深圳高水平高职院校在南非、埃及等国家开展境外办学,助力“一带一路”建设。支持组建深圳国际职业教育集团,推动职业学校在中资企业海外市场的主要国家和地区布局设立10个左右职业教育培训中心,促进当地就业和产业发展。
教育部支持政策清单:
广东省支持政策清单:
深圳市工作任务清单:
采写:南都记者 董晓妍
编辑:董晓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