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获悉,华人艺术家、著名珠宝设计师陈世英( Wallace Chan)的首个大型艺术展览《钛坦:物质与时空对话》将于 2021 年 5 月 14日亮相意大利威尼斯大运河畔的15世纪建筑物Fondaco Marcello内。
陈世英以珠宝创作闻名于世,是首位获大英博物馆收藏的当代中国珠宝艺术家。他于 1956 年生于中国福州,幼年迁往香港,生活并工作至今。他的创作领域包括珠宝艺术,以及运用多种媒材的雕塑和装置艺术。
陈世英
他也是首位参展世界级著名艺术博览会的华人珠宝艺术家,包括TEFAF欧洲艺术博览会(2016-2020 马斯特里赫特, 2016、2017 纽约)和巴黎古董双年展(2012、2014巴黎)等。他曾在伦敦亚洲之家(2019)、香港佳士得艺廊(2019)、卡尔斯巴德美国宝石学院博物馆(2011)、北京首都博物馆(2010)、台湾高雄市立历史博物馆(1999)、伊达尔-奥伯施泰因德国宝石博物馆(1992)举行个展。2019年,他的作品《宇宙新生》戒指成为大英博物馆永久馆藏并展出。
展览“钛坦:物质与时空对话”由英国资深策展人James Putnam策展,是对陈世英多年来雕塑和装置艺术创作的首次梳理。展览将推出一系列以钛金属和铁为材料的雕塑,以及一件由钛金属和镜子组成的沉浸式装置作品。陈世英对不同材料的运用,着眼于其对立面,更暗示着作品内涵中更广泛的关于消极/积极、黑暗/光明、物质/空间的二元论概念,表达了其对物质、空间和时间之间关系的长期思考。
Wallace Chan, A Dialogue between Materials and Time I, 2020. Courtesy of the artist
陈世英以珠宝创作闻名于世,而他在视觉艺术领域的成就却鲜为人知。近半个世纪以来,陈世英潜心雕刻和雕塑创作,从早期以不透光宝石和透明宝石作为创作材料,从希腊神话、西方童话故事以及民间传说汲取灵感,到学习西方古典雕塑艺术、深入研习佛教哲学,陈世英发展出了独特的雕刻和雕塑风格。
Wallace Chan, A Dialogue between Materials and Time II, 2020. Courtesy of the artist
2000年代初,陈世英完成了六个月的禅修,其间放弃所有家财,还俗后一贫如洗,此后开始用水泥、铜和不锈钢等廉价废弃材料进行艺术创作,主题环绕他对生命、成长、死亡以及人类奋斗的诘问。 陈世英对多种材料的精研和将材料本身推向极限的欲望自始至终驱使着他的艺术创作。
钛金属被称为“太空金属”,充满未来主义色彩,是陈世英长期实验性实践的对象。钛金属是地球上极为坚硬、耐耗和轻盈的金属,它的命名源于希腊神话中的泰坦族巨人,此次展题“钛坦”即源于此。
钛金属主要用于航天科技,也有法兰克·盖瑞(Frank Gehry)选用建造毕尔包古根海姆美术馆外殻的先例,因其成本和复杂的生产工序而少为艺术家所用。因此,陈世英庞大的钛金属雕塑系列是“激进而空前”的,使用了多种雕刻技术:建模、铸造、雕刻、焊接和组装。
Wallace Chan, A Dialogue between Materials and Time V, 2020. Courtesy of the artist
《物质与时间对话》系列大型钛金属雕塑作品,通过将钛金属的轻盈和永恒性以及铁的沉重和易腐蚀性并置,发起物质与时间的对话。这些物质指向时间的流逝——铁最终会生锈,而钛金属不会腐蚀,更接近永恒。这些庄严的、半具象的雕塑高达3米,中心图案是拥有深沉而震撼的面部轮廓的巨型头像,带有神像般的和平气质。几近变形的形状仿佛雌雄同体,兼具古老气息和外星生命的迹象。
Wallace Chan, A Dialogue between Materials and Time V, 2020. Courtesy of the artist
陈世英表示:“我将钛金属和铁梁并置,并给予它们脸孔和形状,赋予它们纪念碑般的力量和诗意。铁梁将在几百年后氧化,而钛金属将比铁梁长寿,但这两种材料的生命比我的生命长久。时间既短亦长,涵盖了一切。”
Wallace Chan, A Dialogue between Materials and Time XIII, 2020. Courtesy of the artist
《物质与空间对话》特定场域装置艺术探索了“非空间”内的空间幻觉。此作品直接引用了陈世英于1987年发明的“世英切割”(Wallace Cut)雕刻技法。“世英切割”的灵感源自摄影师使用的多重曝光技术,在全透光的宝石体内,通过雕刻和精算,创造出立体幻觉。宝石的正面呈现五张脸, 但只有中间的一张脸是雕刻,两侧的脸都是倒影。同样,在此次最新的沉浸式装置艺术中,陈世英利用光和折射创造出独特的空间效果,让观众与之互动成为作品的一部份。
Wallace Chan, A Dialogue between Materials and Time V, 2020. Courtesy of the artist
威尼斯是16 世纪以来最重要的玻璃和镜子产地,陈世英在此作品中以不锈钢镜面向其灵感之乡威尼斯的历史致敬。策展人James Putnam评论道:“陈世英的雕塑及特定场域装置作品的结合,体现了他对于探索感知以及光的折射的痴迷。在特殊的‘威尼斯光华’── 水上阳光的反射 ── 语境之下,如同威尼斯文艺复兴时期画家一样,受到‘光的感召’。 ”
他同时指出,陈世英创造微型和大型雕塑的技巧似乎造就了他对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之间联系的独特见解,成为了他的创作特色。“由于他的佛教哲学背景的关系,他的作品也是一种对生命、自然和宇宙奥秘的沉思与好奇。在这种语境下, 这些雕塑本身可以看成是‘泰坦们’的缩影;按照神话,他们就是天地原始神灵之子。”
编辑:朱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