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导推动广佛同城后,袁奇峰为广州发展首提“狮子洋战略”

南方都市报APP • 粤港澳大湾区
原创2021-02-02 08:46

WechatIMG3526.jpeg

如何认知近年来大湾区城市群的协同发展,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袁奇峰教授是有发言权的。

作为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原总规划师,他曾主持完成《GCBD21——珠江新城规划检讨》,也曾给广州贡献过“从‘云山珠水’到‘山城田海’”、“亚运城市”等全新城市发展概念。站在广州城市规划师的立场,他把城市研究的成果,化为76万字的专著。

而在最近的20多年时间里,他一直是广佛同城的研究者、倡导者和推动者。在他工作室最主要的那面墙上,他给长长的“清代南海风情图”长卷一席之位。而这张图,在他笔下正演化为“广佛都市区山水人文格局图”。

1/

城市协同发展已开始加速

南都:袁教授,最近几年,你对大湾区区域联动发展,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袁奇峰:自粤港澳大湾区提出以来,广州长期以来对广佛同城的冷淡态度也完全发生了转变,从一个原来被拉着跑的状况变成目前主动对接的状况。这就是“形势比人强”,广州作为中心城市的传统腹地不断被深圳截夺,不得不去巩固自己还能影响的腹地。

2008年省委省政府提出“珠三角一体化”,意味着珠三角30年竞争促发展的红利已经没有了, 9个城市要打破行政区经济,要重新构筑协同的红利!省里自上而下要求广佛同城、先行先试,要求拆去边界收费站、两市年票互认。

其实,广佛之间受市场驱动,市场要素早已经自由流动了,行政区经济却“以邻为壑”,如果能够打破壁垒就可以得到协同的红利。

2017年大湾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后,城市间的协同开始加快,为什么?因为大家真切感觉到协同能带来更大的利益,能带来经济发展的更大可能性。当合作和竞争并存的时候,会促进地方政府成为更好的服务型政府,通过提供更好的基础设施和更好的服务,从而获取要素的集聚。

2/

大湾区出现“双极模型”

南都:主要是深中、深珠通道这些跨江通道的原因吧?

袁奇峰:高速公路时代,区域基础设施是以广州为核心,一环、二环、三环这样不断绕出去的。但现在你会发现一个新的时代已经来了!

第一大改变是高铁的建设。以前无论是南广还是贵广高铁,要先到广州南站,才能到深圳,现在的规划可以从肇庆经过江门到深圳。

再来看深圳这边的通道,比如沿海高铁和京九客运专线,都是设计时速350公里的高铁,一个从汕尾分叉、另一个也从河源分叉到广州,这样的话大湾区在高铁时代就出现了一个双极模型,这是一个很重大的改变,这意味着以前以广州为基础设施配置中心和资源配置中心的格局正在发生改变。

第二个重大改变是城际轨道建设模式的双极模型,最近省政府决定由广州和深圳分别主导各自都市圈、周边城市的城际铁路建设。

轨道时代,深圳的地位由此得到提升。深圳市政府很早就响应大湾区,刚开始是因借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深珠通道的建设,想构筑环伶仃洋大都市区的战略,让深圳成为环伶仃洋湾区的核心。

2010年以来深圳在伶仃洋东侧投入巨额财政,通过建设前海金融中心区、世界最大的会展中心、海洋新城等打造区域性CBD,成为大湾区的产业组织中心和产业服务中心,再通过深中通道、深珠通道等,直接把珠海、中山和广州的南沙收入囊中,迅速向珠江三角洲西岸扩展自己的经济腹地。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民币一定要走出去,要国际化。国家给了深圳前海“金融21条”政策,就是要借助香港的国际司法体系,打造一个基于人民币的跨境金融平台。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前海就是深圳、香港“一体两面”,在中国内地与香港形成一个和世界对接的重要平台。

南都:大家都想傍深圳这个“大款”,但它真的有余力广洒甘露吗?

袁奇峰:从工业发展上看,深圳是一个奇迹,因为成功地构筑了一个基于开源系统的电子通讯科技和产业创新生态,加上它的资本市场对于中、小企业创新创业的支撑作用,所以就爆发了,成为了一个真正的产业发展源头,总部在深圳的工业企业已经遍布珠江三角洲。2019年深圳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46万亿元。排在第二的是佛山2.32万亿元,第三梯队才是东莞和广州,各1.9万亿元。

深圳的使命是为国家探路,它不是一个简单的珠三角城市,它不是一个普通的城市,它是一个产业城市,它也是以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为导向的城市。深圳市政府也不是一个传统的城市政府,更像是一个巨型的经济技术开发区,把大量财政资金用于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扶持先进技术的发展。以前世界上所有的科技发明要到日本转换,现在深圳就起到这个作用。构筑了一个中、小企业的天堂,一个支持创新、创业的生态系统,有风投、产业基金,有股票市场,它做得很成功。华为、中兴在深圳不就是从无到有的吗?

3/

广佛全域同城化的新走向

南都:所以现在广州掉头来搞广佛全域同城化。

袁奇峰:确实如此。粤港澳大湾区提出来以后,广州就有很大的紧迫感,所以说广州为什么立马就掉头回来,跟佛山的关系发生了改变。现在要把地铁18号线修到主动修到中山,很积极地推动广清城际的修建,都是基于这种变化。

佛山对三龙湾开发看得很重,希望依托广州南站打造佛山版“松山湖”。2018年,佛山方面担心广州响应不够,我提出了“广佛融合先导区”将广州拉入战阵。

为什么?因为广州南站“10年不成城”,因为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始终解决不了,没有商业服务就没有人愿意来,没有足够的市场需求也没人敢来投资商业服务。但是,如果把三龙湾加入进来,就可能给广州南站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市场规模预期,资本才敢进入。此后,两市政府就联合出台了“1+4”广佛高质量融合发展试验区方案。 

去年佛山市南海区又请我去进一步研究怎么落实“1+4”,以应对广佛全域同城的时代。我发现南海和广州市荔湾区共同承担了广佛高质量融合发展试验区中广佛融合先导区的大部分、广佛黄金商贸走廊全部。

WechatIMG3453.jpeg

广州城市新中轴线(燕岭-南海心沙)与南海城市中轴线(展旗峰展旗楼-雷岗山魁星阁)拱卫着广州近代城市传统中轴线(镇海楼-海珠桥),共同汇成“广佛都市区山水人文格局图”。

目前荔湾正在全力打造白鹅潭总部经济区,问题是处于珠江西岸,只有掉头向西,才能海阔天空。

如果能够把已经初具规模的南海千灯湖片区、正在建设的白鹅潭总部经济区、想要建设的三龙湾中心区联合起来,岂不是把广佛全域同城从市级政府进一步深化到“区区合作”,把“1+4”深化到“2+3”,两区岂不可以共同打造“广佛之心、湾区极点”,作为湾区西岸先进制造业走廊上的北部“极点”。结果,荔湾、南海一拍即合,规划推得很快。

现在两市已经联合起来准备做国际竞赛,我甚至觉得这两个区可以联合起来共同进行基础设施投资,税收分成这些都可以谈。

广州和佛山本来就是一个共享共融互补的格局,因为广州的特点是第三产业比重很高,佛山则是第二产业比重很高,这两个城市天然就是兄弟,竞争的因素少,合作的话反而可以变得更强。

南都:广佛打造产业先导试验区,这种规划你怎么看?

袁奇峰:产业规划是一个想象,最终能做成什么样子,还得看市场的选择。我不排斥这种规划的努力,但也不要以为规划就是未来。市场有自己的逻辑。政府可以更多的更主动地去谋,然后自然会有所得。像千灯湖,他们当时哪想到会成为金融高新区?没想到的,一个偶然的机会,突然就抓到机会了,然后就一下就起来了。所以说政府还是很作为的。政府的主动性这一点,珠三角做得还可以的,我们还保持着一股推动发展的劲头。

4/

穗莞一体,应尽快启动“狮子洋战略”

南都:广佛同城之后,广州下一步该怎么做?

袁奇峰:我认为广州和东莞的一体化要赶快启动。深圳提出伶仃洋湾区战略,东莞积极参与,打造滨海湾新区。在深圳都市圈这个概念下,东莞还全力向南和深圳同城化发展,现在已开始启动了“南部战略”。

但我认为粤港澳大湾区不应该被深圳都市圈和广州都市圈所约束,一体化的眼界要看得更开阔更远。我并不反对两个都市圈的适当竞争,正是因为两个都市圈竞争,所以才会有广州和东莞做狮子洋战略的可能。没有压力,广州的穗莞一体是不会提上日程的。

但东莞全力向南靠拢深圳,会带来一个很大的问题。因为东莞的的城市中心区比较靠北部,如果靠近深圳的部分就成了深圳的近郊区,那么东莞中心城区就会成为一个在深圳远郊区外圈层的一个卫星城市。

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在深中通道以北的狮子洋水域上可看到有虎门大桥、狮子洋通道、南沙大桥、莲花山通道等5个跨江通道。

东莞和广州南部的交通地理和区位正在发生结构性的变化,我认为相对于深圳主导的伶仃洋战略,东莞和广州应该主动联合起来,尽快构筑狮子洋战略。

如此,东莞从“穗港唯一通道”变为大湾区网络结构中,促进大湾区一体化的枢纽城市,广州也才能通过南拓支撑起南沙的发展。对东莞有利,对广州也有利。

5/

湾区一体化,支持香港更成功

南都所以说到底还是先要向海而生。

袁奇峰:我认为,从以广州为核心的格局走向了广深竞争的格局不见得是最好的,还是要坚持用伶仃洋战略、狮子洋战略、广佛同城战略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的一体化。因为粤港澳大湾区最终应该助力香港更加成功。

粤港澳大湾区的本意就是要把珠三角整个作为香港的腹地,让香港的经济根植在珠三角,这是解决香港问题的一个很重要的砝码。但现在香港人进来,还有很多准入的门槛和壁垒。

所以我觉得我们要建构一个更加开放的一个社会,把整个珠三角的法律水平、营商环境提升,让香港人觉得到这里来是安全的。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珠三角要变成和香港一样的法制水平。

南都:其实就是要对标香港,打造和香港趋同的环境是吧?

袁奇峰:是的,不是把香港变成我们的程度,而是要把我们提升到像香港那样更加国际化和被世界所认可的程度。珠三角应该承担这个工作。

大湾区作为国家的一个重要的改革开放的实验田,且面临着迫切要解决的香港问题,所以我们要用更加开放更加法制的环境来参与这个时代,这是一个大的方向。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和我们的湾区一体化方向是一致的。

6/

每个城市不必做团体冠军

南都:关于区域联动发展,你对各城市有何建议?

袁奇峰:我觉得现在确实是一个很好的时代。我们经过分权竞争阶段,通过都市圈的整合,现在到了跨越行政区、寻求区域一体化的时代。这个过程,其实是一个互利互促的过程。

区域一体化格局的基础是技术进步、交通基础设施多个网络重构带来的时空压缩。因此,我们会看到,区域正在发生一些演化。

粤港澳大湾区正在从原来基于高速公路、物流为核心进行生产的“世界工厂”的模型,转换成以轨道交通、人流、信息流为基础的服务业高度发达的“产城融合”模型。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我们还会看到有很多的新的服务节点的崛起,最后形成一个新的城市网络。

在这个过程中,所有的城市都是有机会的。如果这些节点能成为单打冠军,它就能够冒尖。在这个时代,我们不要去指望做团体冠军,我们自己做若干个单打冠军,就像松山湖、千灯湖这样,在这个区域里面都能有所作为。

新的时代在一体化的时代模型中已发生转变,政府得在区域中去找自己的定位,找自己的机会,然后去构建自己的高地。这样一个时代正在来临,能够看懂这个机会并抓住这个机会,这个城市才能最终会胜出!

(相关阅读:广州新一年备受“拥戴”!大湾区城市群“关系网”越来越繁复

出品:南都大湾区工作室

采写:南都记者 黄海珊 实习生 王诗琪

摄影/视频:南都记者 张驰 实习生 张馨逸

美术设计:尹洁琳 张许君

编辑:黄海珊

22
对这篇文章有想法?跟我聊聊吧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