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4日起,2021年东莞“两会”拉开序幕。今年的两会,交通、医疗、教育、经济依然是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门最为关注的话题。其中,东莞的“停车难”问题也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之一,他们相继提出了“共享停车位”、打造“立体停车场”、在中心城区试行“错峰停车”等建议。
与“停车难”同时受到热议的还有收费话题。从2月2日起,南方都市报发起的针对东莞公共区域停车收费问卷调查引起广泛关注,24小时内超过2500人进行了回复。公众的焦点主要是在东莞公共区域停车位收费过高、目前的停车收费款项的账目和去向不透明,目前的数据显示,96.23%的投票者认为东莞公共区域停车位收费过高,且有96.27%的投票者认为收费去向不透明。
东莞的市政道路停车收费,标准是否还能商榷?
2月3日,市民张先生在东莞阳光问政平台上提出疑问,“寮步镇凫山围村收取停车费是否合法?”寮步凫山长明街近期将入村的进口进行改造,届时将进行围村收取停车费。张先生在问政平台上提出,“这样的收费行为是否合理?收费标准是否符合物价局的规定?”
有类似疑惑的市民或许不在少数。在大家的印象中,近两年东莞各镇街的许多市政路段陆续开始划停车位收费,原本不收费的许多村(社区)也安装了闸道进行收费。市政道路以及村(社区)的收费标准不一,对东莞300多万车主而言,想要找到免费停车的场地越来越少。
东莞莞城街道向阳路,一辆私家车从停满车辆的收费路段经过
今年的东莞两会,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们也聚焦了”停车难”现象。东莞市政协委员、东莞高级中学高级教师殷毓德表示,致公党东莞市委会一直以来都非常关注“停车难”问题,根据调研了解,目前东莞全市的公共停车位(包含存量停车位)约为160万个,而实际上东莞的静态停车和动态停车需求约为400万个,“缺口仍然比较大”。
东莞市政协委员、东莞市卫生监督所副所长吴雪飞也表示,根据东莞市交通运输局官网公布的数据,截至2020年7月,全市的机动车保有量已超过340万辆,位居全省第二、仅次于深圳。停车位产生的缺口,导致了车辆乱停乱放、交通拥堵、事故频发等现象发生。另外,有限的车位资源得不到合理利用。
吴雪飞在今年的两会提案中举例说,许多停车难路段,附近小区停车场在白天时段有大量空闲,而办公区、写字楼等场所的停车场在夜晚、节假日又有不少空余;这种潮汐现象导致车位利用率不高,加剧了“停车难、停车乱”的问题。
殷毓德认为,东莞相关部门在公共区域划分公共停车位,的确可以部分缓解“停车难”问题。在城市道路划出公共停车位,本身无可厚非,但这当中也涉及到一系列问题,包括“谁审批”、“谁受益”,收费标准是否可以再商榷等等,市民对这些热点问题还是很有疑问的。“解决城市停车问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多方协作共同努力。”
全市超5万停车位纳入统筹管理,路内停车位日均周转率要达7次以上
2020年12月底,东莞市召开品质交通千日攻坚行动2020年“畅通道路”主题宣传工作新闻通气会时就曾透露,机动车保有量已经超过340万辆的东莞,该项数据排名全国前十,密度同样位于全国前列,由此衍生出的停车难题日益严峻。
南都记者了解到,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东莞市政府早于2019年12月便出台了《关于加强停车设施规划建设管理的实施意见》。其中的目标,是到2022年底,全市新增停车位不少于18万个(其中,路外公共停车位不少于9万个,中心城区新增路外公共停车位不少于1.5万个),并实现市镇中心区停车设施使用率达85%以上,路内停车位每天平均周转率达到7次以上。
此外,《意见》还要求加快构建城市级智慧停车诱导体系,新建停车设施智慧化标准化改造和数据联网率达到100%。“发挥差别化停车收费杠杆调节作用”成为重要举措。《意见》要求,对纳入政府定价(指导价)管理的停车设施,由东莞市发展改革部门制定停放服务差别化收费方案,通过累进式加价阶梯和延长计费“封顶”时段、缩短计费单位时长等方式,提高停车设施周转率和使用率。
东莞万江街道,实施停车收费的公共路段
在这样的背景下,在城区中心和各镇街的主要市政路段规划收费停车位,从2020年起密集推进。公开的新闻报道显示,自市路内停车资源整合工作启动以来,东莞已经与莞城、望牛墩、企石、桥头、黄江、虎门、万江、高埗、中堂、清溪等14个镇街达成合作;截止去年12月,东莞全市已有超5万个停车泊位纳入市属国有企业统筹范围。
市政道路停车收费,效果如何?市民对此有何意见和建议?近日,南都记者兵分多路前往莞城、南城、东城、万江等中心城区进行实地走访发现,市民对于不同阶段的”杠杆“收费调节褒贬不一,对于”收费标准是否合理合规“、“收取费用将用于哪些方面”等话题更为关注。
东城:减少了“僵尸车”,路面停车骤降 附近小区内被挤爆
2月2日晚上7点,东城街道东骏路某小区负一楼车库,业主陈小姐开着自己的车兜了一圈都没有找到停车位,只能将车开到小区外面的路边临时停车位上。刚熄灭车,负责收费的工作人员迎上来,开了一张停车单放在挡风玻璃了上。
“现在晚上下班回家或者周末,最怕就是没有车位。”陈小姐说,路面收费前小区内很容易找到停车位。以前没有收费,路面的停车位是一位难求,现在刚好反过来,小区内的停车位挤爆,“外面停车位收费太贵了,小区一个晚上顶多十元,外面好几十元。”
南都记者从周边小区了解到,收费前,路边停车位的车主多是附近小区业主。收费后,那些业主要么开上人行道阻塞道路,要么就开进小区。加上现在很多家庭拥有两部车,小区内的车位也是“车满为患”。
“现在到处都是收费的框框,说是解决停车难,却没有解决到问题。”西平一李姓车主愤愤地说道,一些非主干道根本就没有必要收费,“收费那么高,对公共市政道路进行收费,是否举行了听证流程?”
在东城街道东和路、石井路等市政路段,实施收费的是东莞市长泊智慧停车服务有限公司。繁忙路段, “前半个小时是免费的,1小时内6元,之后每半个小时会收5元,超过三小时后每30分钟收6元,一天封顶50元。”负责收费的工作人员说,外面的停车费确实比小区和附近商圈的贵一些。这些路段实行收费后,路面的车辆一下就少了。
工作人员解释,之前没有收费,路面很多僵尸车,收费后,僵尸车不见了。现在很多业主又因为收费太高,不愿意停在这些车位上,大部分时间临时停车位都是空闲的。
东城街道东骏路段,实施停车收费后,白天空余出很多车位。南都资料图片
据了解,东城街道从2020年3月25日起,开始对17条道路实行收费,其中,智慧停车系统划定的收费泊位包括东盛街、银山商业街、金树路、银树路东盛街、大井头路、温南路、学前路新街等20条重要商圈路段,超过3000个车位。
南都记者走访发现,车主对路边停车收费并不反对,但大多认为收费太高。正是因为收费太高,很多人要么违规停在没有框的地方,要么就往周边商业区和小区停车场挤。造成路边停车空置,小区和商业区停车被挤爆。
万江:方便了办事的市民,周边居民认为受到不小影响
在万江街道的万福路、东堤路、教育路、万龙路等主要街道,公共道路都被设置了收费停车位,收费单位为“东莞市静态交通投资有限公司”。
根据东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随着全市品质交通千日攻坚行动的推进,市路内停车资源整合工作将成为重要的工作抓手。在此背景下,东莞市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根据东莞市政府工作部署专门成立的东莞静态交通投资有限公司,集“统筹、规划、管理”于一体的专业化停车服务企业,将主要承担城市路内停车泊位和政府投建的公共停车场的建设运营管理。
南都记者走访发现,万江上述路段的停车收费分工作日和非工作日。工作日收费时段为早8点到晚8点,收费标准为停车30分钟内免费;超过30分钟后,1小时内3元;超过1小时后,每半小时3元钱;超过3小时后,每30分钟5元;当日24小时内最高限价30元。非工作日收费时段为早9点30分至晚9点30分,收费标准大致与工作日一样,超过3小时后,每半小时收费5元,24小时最高限价30元。
走访过程中,上述路段停车位基本停满了车。车主吴先生表示,因为工作关系他需要经常过来万福路一带办事,因这些路段地处万江老城区,很多政府职能部门都聚集在这里,供体统的场地非常有限,只能停在路边公共停车位,“办个事一两个小时停车费不到10元钱,也还能承受。”
不过当地的住户日常停车受影响就比较大了。记者随机采访的两位东堤路的住户,他们说这些路段开始统一收费时间不长,每天二三十元的停车费有点难以承受,“白天只能找小路上不收费的停车位或者违停,晚上不收费时段才愿意停在收费的公共停车位上。”
南城:收费标准再次提高,小区居民呼吁:能否共享商业圈“闲时”车位?
凯德广场与莱蒙商业中心的市政道路是南城较早实施收费的路段。负责收费的是东莞市凯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南城街道莱蒙商圈实施停车收费的路段。南都资料图片
在今年1月15日前,该市政道路两侧停车位采取分时段计费方式,30分钟内(含)免费;1小时内(含1小时及免费时间)每辆次5元,1小时至2小时内(含)10元,2-3小时(含)20元,3小时以上每辆次35元。以上标准收费时间为8:30至22:30。而22:30至次日8:30分(即闲时)免费。
因此居住莱蒙商圈时尚岛的居民会在闲时将车从小区车库挪到小区外的市政道路,如此每月可以省下一笔不少的停车费,而且也解决了小区停车难的问题,这里一到晚上就是抢车位,在过道都停满了,小区交流群就有不少抱怨停车难、停车乱的声音。
但1月15日后,这一市政道路启用新的停车标准后,这样的举动少了,将车子安稳的停在小区停车场才是“高性价比”——便宜而且是少折腾的停车方案。
新的标准是怎样?在繁忙时段,前30分钟为免费时段,免费时段后每30分钟5元,最高限制为50元。在非繁忙时段,前30分钟时段为免费,每小时2元,最高限价为8元。具体时间段划分,繁忙收费时段,工作日(07:30——21:30)、非工作日(09:30——21:30),非繁忙收费时段,工作日(21:30——次日07:30)、非工作日(21:30-次日09:30)。也就是说一天最高是58元。
“其实晚上闲时这里商业圈是没有多少人的,车位是闲置的,之前是可以方便给周边小区居民停放”。居住在时尚岛的居民黄小姐就表示,如今闲时都收费了,所有小车都往小区停了,而小区车位又有限,尽管现在小区门口已经立了“提醒牌”,来访车辆要做登记,外来车辆进入需要做来访登记,但是收效甚微,“调整收费后,小区停车更难了!商业圈在晚上这样的闲时,是否可以将车位共享出来呢”?
东莞市政协委员方廉政也提出了类似问题,目前的存量车位不够合理,车位全时段的利用率却并不高。居住区和办公区的车位供给存在错峰:白天居住区车辆大多外出,车位资源空闲较多,晚上车辆集中返回,车位资源又无法满足需求;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停车场,上班时间车位一位难求,下班后车位资源基本闲置。这就造成了有的地方停不满,有的地方不够停,资源得不到有效的综合利用。
莞城:收费路段基本都能看到车位空余,流转率得到体现
莞城街道西城购物广场前的空地,早前是一个对外开放的停车场,车辆可以自由出入,只有在节庆的时候才会进行封闭管理,登记了的车辆才能进入。在西城购物广场附近,有莞城图书馆、东莞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等机构,在收费之前,这里是周边小车主停车的地方集中地方。
不过在2020年12月底,这里进行改造实行收费。其中在8:00——20:00,小车首2小时以内收费5元,之后每30分钟收费1元,在20:00-次日8:00,首2小时以内收费3元,之后每30分钟收费0.5元,24小时最高限价32元。
自停车场实行收费后,在工作日的繁忙时间段偶见车辆。有停车的车主就调侃“一天还没有赚钱就开始消费了”。
2月3日晚上7点,南都记者走访位于莞城街道办事处区域的解放横路延伸路时,见到智能停车位上稀稀疏疏停着一些小车。车子开进停车位,身穿马甲的工作人员会上前提醒车主,“半小时内停车免费,超过半小时到1小时就要收5元。” 工作人员表示,如果车主熟悉这些流程,停好车后直接离开也没事,他们会根据实际情况,在车辆前方挡风玻璃那里放上缴费的二维码,车主回来只需用手机扫一扫就可以了。
公示信息显示,莞城街道办事中心旁边的解放横路延伸路上以及市民停车场,负责收费管理的均是“东莞市莞城静态交通投资有限公司”,收费分为“工作日”和“非工作日”两种。其中,解放横路延伸路在工作日(8:00-20:00),首小时内收费5元,一天最高限价35元;非工作日(8:00-9:30),每小时2元,(9:30-20:00)首小时5元,一天最高限价35元;市民停车场不分“工作日”与“非工作日”,首2小时内收费5元,一天最高限价32元。
东莞莞城街道,解放横路延伸路的停车收费路段。南都资料图
南都记者走访期间发现,采用“智慧停车”模式的路段,基本都能看到车位有空余,陆续有车进出,车位流转得到有效利用。
出品:南都东莞两会报道组
策划:申鹏 何永华
统筹:南都记者莫晓东
采写: 南都记者莫晓东 刘辉龙 黄芳芳 梁锦弟 韩成良 黄慧萍 黄馨莹 田玲玲 实习生曾为
摄影:南都记者刘媚 韩成良
编辑:莫晓东,刘辉龙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聚焦2021年东莞两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