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李春花 通讯员韩文青 “这是我收到最美丽最特别的一朵小花。”临近春节,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医生李树本收到了一份特别的“礼物”,一周前做完肺癌根治手术的聋哑人闵大姐回到医院复查,现场画了一朵小花和一颗大大的爱心送给“救命恩人”。
原来,闵大姐在体检中发现了多发肺结节,何建行教授团队不仅利用创新技术为她成功实施双侧肺癌根治术,而且更主动学习手语与闵大姐沟通。
医生为聋哑肺癌患者学手语
来自黑龙江的闵大姐和丈夫都是天生聋哑人,他们在深圳一边务工,一边照顾儿子。
今年刚满五十岁的闵大姐在当地社区组织的体检中发现两侧肺有四个小结节,考虑是早期肺癌,建议她到大医院进一步接受治疗。在朋友的推荐下来到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希望得到何建行教授团队的帮助。
在医院门诊,何建行教授团队成员、胸外科主任医师李树本见到了这一家人,在问诊的过程中,闵大姐的情况全部由儿子代为讲述。闵大姐住进了医院,查房的时候,李树本发现,每一句话都要通过她的儿子进行转述,总感觉无意中拉远了医患之间的距离,中间仿佛隔了一道屏障。
“我们认为与患者真诚直接地沟通,才能更走近患者,主动与患者贴心交流、感同身受,能更有利于我们的判断和决策,能更好地增强医患双方的沟通与信任。”李树本说。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下班之后专门找到闵大姐的儿子,向他学习日常简单的手语,掌握一些手术前后需要用到的手语表达方式,深夜回到家还在思考和练习。
手术前,李树本再次来到病房,当他用手语询问她的情况时,闵大姐起初一愣,然后非常感动地用手语进行回应,“我妈妈没有想到,这里的医生还可以跟她用手语交流,”闵大姐的儿子说,起初他们都还担心沟通不畅的问题,妈妈见到医生这么暖心,就没那么焦虑和紧张了。
原来,手术室“大雁团队”的护士们也提前做了功课,得知将迎来一位特殊的患者时,她们主动利用休息时间跟李树本一起学习简单的手语,“进入手术室后,家属就不能陪同了,患者需要独自面对我们医护人员,如果我们能互相‘聆听’彼此的语言,无间地交流必定能帮助患者舒缓紧张情绪。”李树本说。
“无管化”手术,四个肺结节一次切除干净
由于闵大姐的双肺多发结节,在何建行教授的指导下,李树本与团队讨论之后为她制定了个体化手术方案,“我们计划结合何建行教授国际首创的‘无管化’技术,运用单孔胸腔镜为她进行双侧肺癌根治手术。我们将这两种现代胸外科先进的技术结合并优化,胸外科领域称为“微微创”的手术方式,这样有利于患者术后快速康复。”
何建行教授团队为闵大姐进行了“无管化”单孔腔镜双侧多发肺癌同期根治手术,一次性将四个肺结节全部切除干净,病理结果显示,其中3个肺结节是恶性的,最大的一个有8mm,幸好及时发现、早期得到根治。
由于闵大姐在手术过程中没有气管插管、术后没有留置胸腔引流管和尿管,更加有利于快速康复,手术后4个小时便可以进食,6个小时可以下地走路,48小时便快速康复出院。
一周之后,闵大姐回到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行复查,她表示想要画幅画送给医生,画了一朵小花还有一颗爱心,擅长用简笔画为患者疏导情绪的李树本医生也特别回馈她一个大大的赞。
李树本笑称,一次手术让他也学到了新“本领”,以后还要继续学习研究手语,希望能够为更多有需要的聋哑人士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图:广医一院供图
编辑:李春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