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是第22次全国“爱耳日”。3月2日,深圳市第22次全国“爱耳日”宣传教育活动在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举办。深圳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柯朝阳及深圳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心理康复科听力门诊负责人梁纯带来爱耳护耳知识讲座,多家医院专家免费义诊,现场还设有助听设备调试公益服务及知识摊位宣传等。
深圳市残疾人联合会党组书记董秀介绍,深圳既是全国最早开展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服务项目的地方之一,也是救助标准最高、救助年限最长、康复服务社会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十三五”期间,深圳补贴0岁—18岁残疾儿童少年康复训练服务32000多人次,总金额约9.2亿元;在科学评估听障人士实际需求的基础上,累计向251位儿童的家庭提供人工耳蜗植入补贴3100多万元,并向已安装耳蜗的听障人士提供人工耳蜗处理器升级补贴430多万元,实现了人工耳蜗、助听器的应配尽配;同时,深圳听力残疾预防工作渐显成效,户籍持证听力残疾人的新增数量逐年减少。
据了解,政策保障方面,深圳出台的《深圳市残疾少年儿童康复救助服务办法》对听障人士给予人工耳蜗一次性补贴最高15万元,对需进行人工耳蜗处理器升级的,一次性给予每人最高7万元。社会保障方面,深圳与通讯公司合作,借助4G、5G网络技术,整合人工智能、云应用、语音合成、语音转换等,实现通话语音文字实时转换,帮助听障人士顺畅沟通,助力深圳听障朋友生活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采写/摄影:南都记者 蔡宇晴
编辑:陈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