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收集信息总让居民重复填报?民进中央建议打造便民平台

南方都市报APP • AI前哨站
原创2021-03-04 19:36

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今天开幕。民进中央在有关大数据发展的提案中指出,大数据资源整合不深、数据安全存在隐患等问题突出,未来须推进大数据与社会治理融合,进一步促进社会治理决策科学化和治理方式精细化,更好地辅助政府决策、满足公众需求。


信息系统不兼容,政府社区对接难

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上曾提出“提升大数据等现代技术手段辅助治理能力”的要求。但民进中央调研发现,大数据应用中仍存在相关资源整合不深的问题。各类信息系统互不兼容、技术标准不统一,导致社区重复录入、居民重复填报负担沉重。政府部门和社区工作者掌握的信息资源尚未实现对接,各类信息系统通过社区采集的信息大部分还是“单线上传”,省市县之间、部门之间信息“壁垒”尚未打通。

事实上,大量重复性的数据采集、录入工作已经困扰基层多年。以安徽太和县中南街道为例,公开资料显示,目前街道共有62项政务服务办事项,166个节点环节,其中涉及到数据采集和填报环节72个,跨系统的数据交换共享全靠人工完成,效率低且更新不及时。街道社工小宫介绍,最多时她手上有52张登记各类信息的表格,大量重复性数据采集、录入工作占用了大部分工作时间。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疫情信息重复录入的问题也十分突出。去年2月召开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指出,艰巨繁重的疫情防控任务面前,一些地方出现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现象,其中最典型的莫过于让基层干部重复填报各类表格。

近年来,多地在推行智慧社区建设。民进中央指出,由于缺少国家层面的统一标准和规划,各地对智慧社区的技术体系建设和数据运用水平各有不同,基础设施、平台建设、社区管理服务等建设成果质量参差不齐,未能充分发挥智慧社区和大数据作用。

对于基层社区的困境,民进中央建议建立社区治理信息化支撑机制来改善。一是加快整合各部门面向社区的各类数据库,统筹实施“互联网+社区治理”“互联网+公共服务”,推动各类基础大数据互联共享,实现一套系统、一个软件和一个界面解决社区诸多问题和各部门需求;二是推动社区治理手段、模式、理念创新和全流程周期智能化,打通和整合政务服务、网格化管理、便民服务等信息平台和系统,推动向街道全覆盖和向社区延伸使用。

在具体应用方面,民进中央认为,将居民需求放在优先考虑的主体地位,使政府依据大数据制定的政策能紧跟居民需求,不断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要打造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的平台,通过建立“互联网+网格化”基础数据管理平台开辟民意征集反映渠道,有效收集民意和疏导民意。


数据管控不规范,社会安全风险大

数据安全,是发展大数据应用时不可忽视的问题。提案指出,一些地方为加强治安防控力度,开发了包含人脸识别系统在内的多款数据应用。然而这些数据的管控依据不够明确,一些社区数据仍存在采集、开发、管理、应用等方面的不规范现象,不仅严重侵害居民个人信息权,也存在极大社会安全风险。

南都此前也调研发现,部分社区通过手机App收集居民数据时,普遍存在明文传输人脸照片、房产证、租房合同等敏感信息的情况。居民数据容易遭遇劫持、监听、篡改,进而引发个人隐私泄露等严重的安全问题。

针对这类问题,一些地方在法律层面对大数据安全保障做出了新尝试。据媒体报道,2018年8月16日,全国首部大数据安全管理地方法规《贵阳市大数据安全管理条例》正式对外公布,该条例对大数据安全的监管职责进行了细化,明确了防范数据泄露、窃取、非法使用等风险的安全保障措施。

提案提出,从中央层面推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大数据应用,制定社区数据应用监管指导性规范,明确各项数据在基层治理中的应用范围和条件,保护居民隐私和合法权益。

另外提案还建议,要推进大数据应用与政府工作进一步融合,包括强化各级政府部门大数据意识,充分发挥人工智能优势,打造“互联网+网格化”基础数据管理平台以及将居民需求放在优先考虑地位四方面。而对于统筹规划大数据科技基础支撑问题,建议通过加大基层治理科技支撑来解决,国家层面和基层治理体系共同展开建设工作。


采写:南都记者冯群星 实习生樊文扬

编辑:李玲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2021全国两会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