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处“两个一百年”的交汇点,2021年承前启后。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形势错综复杂,挑战艰巨异常。从脱贫攻坚战正式收官,到“十四五”开局之年,都让今年的两会备受瞩目。2021年3月5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如期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
这份极不平凡的报告,释放了哪些重磅信号?传递了哪些工作导向?聚焦哪些“主体”与“群体”?2021年哪些重点工作和你的“钱袋子”有关?透过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热词新词、关键表述,一起来看看。
【报告热词】
“发展”霸屏,9年共出现1100余次
*数据来源:2013~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数字表示在报告中出现次数
202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仅1万字出头,为改革开放以来最短篇幅。今年报告篇幅回升,约16000余字。
延续往年规律,“发展”仍是今年报告中的最高频热词,出现140次,约为去年报告的两倍。9年报告中,发展始终“霸屏”,总计出现1100余次。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回顾了“十三五”时期的发展成就,如国内生产总值跃升至超100万亿元、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完成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等,并提到了教育、卫生、文化等领域发展的新成就。2021年重点工作中,依旧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进行了系列部署,如更好发挥创新驱动作用,支持平台企业创新发展;加快发展乡村产业;发展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等,涉及经济、农业农村、对外开放、生态、民生等多个领域。
“建设”一词在今年报告中升温明显,共出现74次,而在去年报告中仅出现20余次,纵观报告,去年以来推出了海南自由贸易港、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等重大建设举措,而在“十四五规划”中,建设数字中国、粤港澳大湾区、雄安新区等是主要目标任务。
“改革”在2019年报告中出现的频次创下109次之多,今年为43次,不过,9年报告总热度依然不减。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放管服”改革、农村改革等改革措施是历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关注较多的议题,而科技重大专项实施方式改革、深化教育评价改革等提法在今年报告中首次出现。与之相似的还有“经济”, 2020年,我国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今年经济增速预期目标设定为6%以上。“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巩固经济基本盘” 等稳妥表述多有提及。
后“疫情”时期,“疫情”在今年报告中出现次数减少,仅为去年报告的一半,报告提出“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但也必须认识到“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国内疫情防控仍有薄弱环节”。今年将对受疫情持续影响行业企业给予定向支持、及时帮扶受疫情灾情影响的困难群众。
【高频领域词】
“科技”“民生”词频创9年新高
*数据来源:2013~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数字表示在报告中出现次数
分领域来看,“就业”脱颖而出,出现35次。细数历年报告,就业为最常被cue的领域词。作为“六保”之一,我国在就业领域取得哪些成效?去年城镇新增就业1186万人,就业大局稳定,政府采取了“优先支持贫困劳动力稳岗就业”“帮助返乡贫困劳动力再就业”等多项帮扶措施。而今年将继续优化就业政策,推动降低就业门槛,预期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
今年报告中“科技”出现23次,为9年最多,热度显著上升。“十三五”期间,我国在载人航天、探月工程、深海工程、超级计算、量子信息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科技成果,今年首次提出推进“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
“民生”出现22次,与“科技”一样,再创9年新高。继去年以来,“优先稳就业保民生”再度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2021年,财政支出的重点仍是加大对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的支持力度。
【报告新词】
20余新词道出民生之盼
*根据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梳理
细读报告,有“含金量”,更有“含新量”。梳理发现,今年至少有20余个新词概念出现,“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筑牢决心。“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和管理”“推进智能化服务要适应赖老年人需求”,解决老百姓的“烦心事”。立足营商环境,推行“中小微企业简易注销制度”,切实解决企业“注销难”困局。推行“电子证照全国互通互认” “企业和群众经常办理的事项‘跨省通办’”,互联网+政务服务提质增效。“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环境。报告中的新词,道出了民生之盼、发展之道、改革之重。
【2021报告“增”“减”】
引导银行扩大信用贷款、持续增加首贷户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左右
*根据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2021年重点工作梳理
政府工作报告中,哪些和你的“钱袋子”有关?梳理报告中2021年重点工作的“增”“减”关联词发现,国民的衣食住行、方方面面都受到关照,例如:在引导银行扩大信用贷款、持续增加首贷户同时,推动实际贷款利率进一步降低;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居民医保增加30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增加5元;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供给;推动降低就业门槛;降低失业和工伤保险费率;进一步明显降低患者医药负担等等,切实影响着你我身边的生活小事。
【2021报告有他们】
小微企业、农民、老年人提及较多
*根据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梳理
3月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有关情况吹风会上,国务院研究室党组成员孙国君介绍,延续和优化去年的政策逻辑和着力点,宏观政策的目标就是继续为市场主体纾困。那么,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哪些“市场主体”?
南都大数据研究院梳理发现,小微企业、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提及最多,小微企业共提到10次。主要的帮扶措施有如搭建更多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实行中小微企业简易注销制度、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年应纳税所得额不到100万元的部分再减半征收所得税等。孙国君称,“很多都政策都是与去年一样,是针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因为虽然他们的经营状况有所好转,但是仍然面临很多困难,需要政策上再帮一把,帮助他们恢复元气,能够实现更好的发展。”
今年至少有26个群体进入政府工作报告,老年人、农民受到较大关注。南都大数据研究院注意到,老年人在历年报告中较少出现,但今年报告中提到了4次。报告特别强调“推进智能化服务要适应老年人需求”,要求不让智能工具给老年人日常生活造成障碍。今年两会期间,“老年人数字鸿沟”受到多名代表委员聚焦,如全国政协委员、百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在提案中建议引导企业扩大适老化智能设备供给;全国人大代表、小米集团董事长雷军建议推动老年人数字化服务尽快纳入国家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此外,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一环,今年农民及农民工群体红利不少,相关措施有稳定种粮农民补贴;拓宽农民就业渠道;千方百计使亿万农民多增收、有奔头;保障农民工工资及时足额支付等。
2021全国两会·致你我的花样年华
请点击下图,9年数据,看懂趋势
出品:南都大数据研究院 南都京沪新闻中心
统筹:邹莹 程姝雯
数据采集分析:张雨亭 袁炯贤 吴斌 实习生 张瑾杰 佘成雨
设计:刘寅杉 张许君 技术:周炳文 王思逸 黄文晓 吴俊泽
编辑:张雨亭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2021全国两会
2021全国两会·致你我的花样年华
聚焦2021全国两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