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报道,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3月5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受全国人大常委会委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晨作了关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的决定(草案)》的说明。
当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研院/法学院副教授、全国港澳研究会理事田飞龙在接受南方都市报、N视频记者专访时表示,全国人大审议的决定草案迈出了完善香港选举制度的第一步,也是最权威、最关键的一步。他指出,此次香港选举制度将要完善的是选举安全的漏洞,在选举制度环节准确落实“爱国者治港”。治理香港的其他层面制度漏洞,应按照“一国两制”的原则和“爱国者治港”的要求进一步进行制度检讨和更新。
田飞龙认为,通过此次以“爱国者治港”为原则的选举制度完善,香港社会的民主选举政治会理性地回到《基本法》和“一国两制”的框架之内,候选人将关心如何服务香港和国家,如何体现爱国,如何体现“一国两制”在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同时,香港社会也会迎来一个新的发展周期。
田飞龙。受访者供图
【专访田飞龙】
谈完善香港选举制度:
全国人大将审议决定草案迈出第一步,也是最权威、最关键的一步
南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将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的决定(草案)》,这引发了广泛关注。你对此怎么看?
田飞龙:此次立法的模式类似于去年的香港国安立法,以中央主导的方式展开,由全国人大作出权威性的决定。法律上可行的路径是,对《基本法》附件一、附件二中有关行政长官产生办法、立法会产生办法的内容进行修改,再由香港本地进行配套性的选举法律的修改,这样才能完成选举制度的规范建设。全国人大审议的决定草案迈出了完善选举制度的第一步,也是最权威、最关键的一步。
南都:香港国安法实施已经8个月,你认为它为香港带来了哪些变化?它最大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
田飞龙:香港国安法通过立法探索了一种中央行使全面管治权的制度模式,它回应的是十九届四中全会所提出的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的要求,将国家层面的涉港立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重要任务。
香港国安法弥补了香港国家安全的法律漏洞,及时从国家法律层面为香港维护国家安全提供制度规范,也彻底解决了香港在国家安全领域无法可依的制度难题,迅速推动香港由乱返治,实现止暴制乱。它最大的意义是完善了“一国两制”制度体系,为维护国家安全提供法律保障,并探索了中央管治权与高度自治权相结合的制度模式,对于本次完善选举制度也有程序上和制度模式上的先导意义。
南都:你曾表示,在以往的香港选举制度中,选举主任个人对候选人进行资格审查的弊端非常突出。为精准把握“爱国者治港”这一原则,你认为应如何完善香港选举制度?
田飞龙:选举主任个人审查对“爱国者治港”要求存在把握不准确、执行不力的情况,并且还存在选举主任本身是不是爱国者、敢不敢不惧外国制裁依法履职的疑问,这使得香港选举制度出现了关键节点的漏洞。
首先,候选人资格的审查应该由统一的委员会来掌握。我注意到,香港方面也在建议由国家建立资格审查委员会。资格审查委员会要根据完善后的新选举法遴选委员,资格审查的委员本身要是爱国者,执行的是爱国者的审查标准。
将来香港任何参选人,无论立法会、特首选举委员会、特首候选人还是区议会参选人,都必须符合爱国者的标准。选举制度改革并不限于资格审查,在立法会议席构成、选委会框架、具体选区的划分、功能界别的调整、计票的制度和宣誓等与选举相关的环节,都要落实“爱国者治港”。
谈“爱国者治港”:
掌握公权力者必须是爱国者,并且在行使权力时符合爱国要求
南都:近期,各界数度提出“爱国者治港”。你如何理解“爱国者治港”原则,它与“一国两制”的关系是什么?
田飞龙:“爱国者治港”是邓小平在“一国两制”设计之初就提出的。邓小平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提到,“港人治港”有个界限和标准,就是以爱国者为主体的“港人治港”。同时,也提出爱国者尊重自己的民族,拥护国家恢复行使对香港的主权,不损害香港的繁荣和稳定。
应该说,“爱国者治港”是贯穿在“一国两制”当中的一条红线,是“一国两制”的初衷和初心。今天我们以“爱国者治港”来完善香港选举制度,抓住了根本原则,也找到了正确的制度建设方向。
南都:在“爱国者治港”的原则下,你认为未来香港在哪些领域应该进行改革和调整?
田飞龙:“爱国者治港”原则在香港回归以来出现了一些偏离,导致香港社会出现了对爱国者的污名化,香港的政治生态中出现了反中乱港势力,以及他们所炮制和推动的激进的本土主义,甚至港独。“爱国者治港”原则在香港社会出现了一定的观念认同的危机和制度落实的危机。这是重提“爱国者治港”,以此来重塑“一国两制”制度体系最主要的背景。
未来在香港一些关键的领域,应当落实“爱国者治港”。香港的公职人员掌握公权力,本身必须是爱国者,并且在行使权力的过程中,要符合爱国的基本要求。所以,首要的领域就是选举,要在香港自治公权力的源头上体现“爱国者治港”,这也是此次制度修改最重要的一个关切点。
公职人员在履职过程中也要符合爱国者的标准。另外,香港一些重要的法定机构的工作人员,以及一些重要职位的政府官员是通过委任方式,而不是以选举方式产生的,他们同样要遵守“爱国者治港”的要求。这就要求从中央到特区政府两个层面,不断完善“爱国者治港”在香港管治体系中的制度规范,并强化监督执行机制。
此次香港选举制度改革修补的是选举安全的漏洞,而治理香港的其他层面的制度漏洞,应当按照“一国两制”的原则和“爱国者治港”的要求进一步进行制度检讨和更新。
谈香港的未来:
完善选举制度,为未来发展提供了制度基础和管治能力的支撑
南都:先有修例风波后有疫情,香港经历了不平静的时期,你对香港的未来发展有怎样的预期?
田飞龙:通过这一次以“爱国者治港”为主旨的选举制度调整,香港将能够解脱掉过度政治化的魔咒,以及通过选举搞颜色革命的图谋。香港社会的民主选举政治会理性地回到《基本法》和“一国两制”的框架之内,候选人将关心和展现如何服务香港和国家,如何体现爱国,如何体现“一国两制”在新时代的发展要求。过了政治这一关,香港社会将迎来一个新的发展周期。
南都:粤港澳大湾区已进入融合发展的阶段,你认为未来香港和内地应如何加强融合?
田飞龙:香港社会应该要群策群力,寻找和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对接点,无论个人、企业还是政府,都有责任将大湾区视为香港未来经济命运和全球化地位的关键因素。我注意到,中央一直也保持政策的“开门”,粤港湾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和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等相应规划,都充分考虑了香港的地位和角色。
香港有其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有法治、仲裁、专业服务、教育等优势,这些优势不能局限在香港本地,要智慧并且勇敢地走进大湾区,在融合发展中体现价值。这也能鼓励和提升香港社会的信心。经过修例风波和疫情,香港社会确实需要通过新一轮各阶层都受益的增量型发展,使得社会重获信心、重新出发。中央主导的香港选举制度调整,为这一切提供了制度基础和管治能力的有效支撑。
2021全国两会特别策划·“爱国者治港”原则系列访谈
总策划:戎明昌
执行策划:王佳
统筹:南都记者 向雪妮
主笔:南都记者 余毅菁
本文采写:南都记者 吴佳灵 实习生 欧阳霈
网络专题编辑:张亚莉
编辑:张亚莉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聚焦2021全国两会
“爱国者治港”原则系列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