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校长窦贤康:营造宽松学术环境,不让频繁考核困扰科研人

南方都市报APP • 察时局
原创2021-03-09 15:39

微信图片_20210301175258.jpg


访谈嘉宾 窦贤康

窦贤康,全国人大代表,武汉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1966年1月生,安徽泗县人,1985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曾任中国科技大学常务副书记、副校长。201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地学部院士。

过去一年,窦贤康很忙。身处疫情的风暴之中,他要面临诸多难题。作为武汉重镇百年名校的一校之长,他要调度高校的人才资源支援抗疫,也要为数以万计的学生复课犯愁。他既担心疫情影响武大来年的招生,也忧虑大量的武大毕业生在最难就业季何去何从。

问题是一点点解决的。一年里,窦贤康见证了这座江城的全面复苏,也见证了一所百年名校在风雨中如何涅槃。

今年3月,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窦贤康一如既往赴北京履职,如期召开的全国两会也成为疫情得到全面控制的信号。3月8日,南都记者对话窦贤康,他和我们分享了武汉大学这一年的新变化和新动向。

窦贤康.jpg

全国人大代表、武汉大学校长窦贤康。资料图


谈抗疫赏樱专场

选择樱花盛开最好的那一天礼迎贵宾

南都:武大现在情况如何?

窦贤康:去年武汉4月8日解封,武大6月举行了线上线下结合的毕业典礼,基本恢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去年9月,武大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也跟往年一样按期返校,目前学校的教学秩序已经恢复正常现在武汉大学已经开学,学生们都在校园里正常学习。

南都:过去一年受疫情影响,报考武大的人数有减少吗?

窦贤康:最初我们会有一些担心,去年武大在招生上付出了很多努力,2020级的本科生数量和2019级的本科生数量相比,不仅没有退步反而还有进步。我想这也大概因为疫情证明了武汉是一个英雄的城市,武汉大学是一个伟大的大学。

pic_815503

今年3月8日,游客在武汉大学赏花。当日,武汉大学开始接待预约游客进校赏樱花。新华社记者 程敏 摄

南都:武大官方微博宣布将在3月13日、14日设立抗疫医护赏樱专场,目前准备情况如何?

窦贤康:去年疫情时我去方舱医院看望医护人员,他们的奉献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还记得广东省的几位小护士,只有20多岁,当时抗疫条件艰苦,缺少专业的隔离设备,脚上只能包着普通的塑料袋。很多医护人员结束抗疫后离开武汉时的心愿,就是到武大看樱花,但因为疫情限制,去年我们无法满足医护人员的需求,所以我们承诺,疫情结束后,来年武汉大学选择樱花盛开最好的那一天,设立专场接待援鄂医疗队队员。

今年学校正月初六专门开会部署,现在各项工作已准备妥当。学校为医护人员开通预约赏樱的绿色通道,从3月5号开始,援鄂医护人员及省内抗疫医护人员可以通过武汉大学官网、官方微信进入“抗疫医护赏樱绿色通道”登记,填写身份信息、工作信息、抗疫相关证明,学校会简单的审核,通过审核后可带着相关材料到学校赏樱。如果在网上没能及时预约,只要随身带着相关材料,学校都会热情接待。我们也专门安排了师生志愿者讲解,3月13日晚,武大还有一场精心组织的晚会来欢迎医护人员。希望他们在闲暇时都能带着家人来看一看武大,游一游武汉。

南都:今年公众能到武大赏樱吗?

窦贤康:除了13日和14日有专场活动外,3月6日至21日武大校园均对社会公众开放。在此期间,社会公众可以通过网上预约的方式到武大赏樱,但因为防疫需要,也为了保证正常的教学和科研秩序,每一天都有名额限制,后台会通过抽签的方式来确定名额,保证每一个想来武汉大学游览的人都能获得公平的进入武大的机会。

pic_801478

科学家的“红毯秀” 。2月18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李建成(右)在走红毯。当日,湖北省科技创新大会在武汉开幕。开幕前,16位科学家手捧鲜花、经由红毯步入会场。 新华社记者 程敏 摄


谈“双一流”建设

地域不会影响人才选择,大学最重要的是文化氛围

南都:去年是首轮“双一流”高校建设的收官之年,武大在“双一流”建设方面有哪些新进展?

窦贤康:武大作为国家重点院校,这几年主要侧重几个任务。首要任务就是立德树人,我们要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一大批优秀的接班人和建设者。要培养人才首先要打造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既需要思想品德高尚同时也要业务精湛。所以自2017年开始,我们就强调要人才强校,近四年,武汉大学高端人才的绝对数量增长在全国高等院校中排名第七,高端人才队伍数量增长了一倍多。武大也因此涌现出了一批科研成果,以nature index(自然指数)来衡量,武大在全球82种顶级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数量历史性排名全世界前五十名,这是前所未有的。武大过去文科强,这几年在理工科方面也进步很大。

其次是人才培养,在引进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后,武大也出台政策,鼓励这些顶级人才给本科生上基础课。除了改进教学工作以外我们也在思考,如何改善学生的生活条件,给他们提供一个好的学习环境,所以武大今年还将彻底解决学生住宿条件较差的问题。

南都:武大作为中西部高校可能对人才的吸引力不如一些一线城市的名校,教育部也提出要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中西部地区的高校如何化劣势为优势?

窦贤康:我一直有这样一个观点,学校所处的地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才队伍建设,但这不是最主要的因素。放眼世界来看,美国最好的两个大学MIT和哈佛,它不在纽约而在小城镇,所以大学最重要的还是有没有良好的文化氛围,适不适合做学术研究。中西部大学一定要避免一个误区,我们总是先天的认为所处的地域不好,为吸引不了更好的人才找理由开脱。我到武大后经常跟学院院长讲,武大吸引人才更多要靠我们的努力。武大近四年的成绩也说明一个成功经验,学校一定要创造重视人才尊重人才的氛围,地域因素可能会给吸引人才造成一些不便,但千万不能成为做不好工作的借口,这样反而会阻碍中西部高校的人才队伍建设。

南都:武大在引才方面有何具体举措?

窦贤康:我们去年招收2000个博士研究生,把其中近600个名额给了年轻的科研人才,就是希望他们能有足够的人力资源开展科研工作。武大也针对高端人才提供更好的待遇,提供更好的实验室,尽量为他们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和科研条件。湖北省委省政府和武汉市委市政府对武大非常支持,每年给武大4亿的拨款,武大一批杰出的校友也会为学校捐赠资金。过去校友会协议捐赠5亿,目前已到位近2.5亿,武大把这些钱都用在了高水平人才队伍建设上,这也让一些海归、一些年轻的杰出人才把武大作为最想就业的地方之一。


谈基础研究

营造宽松的学术环境,不让科研人为过于频繁的考核困扰

南都:近年来强化基础研究被提至新高度,为什么当下基础研究如此重要?

窦贤康:中国发展到一定阶段,目前遇到一些“卡脖子”的技术难题,分析后发现其实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基础物理问题或者数学问题。顶尖技术的背后都是一些最基本的科学原理和科学规律,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大国而言,未来我们要逐步实现科技的自立自强,解决基础研究薄弱的问题,才是从本质上解决问题。

南都:武大如何支持基础研究?

窦贤康:武大过去几年非常重视基础学科建设,大量的引进海外杰出青年人才,搭建高科技科研平台,购买基础研究所需的昂贵设备。最近武大从美国和新加坡等地的多所高校再引进一批杰出的青年学者。近年来,武大的物理学科发展很快,将来武大还会进一步加强化学、数学等理工科方面的人才引进,武大也会针对传统的人文社科强项,如文史哲经管法等基础学科加强学科力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学生奠定扎实的基础,学生走出校园以后才可能为相关的科技创新作出一点贡献。

南都: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切实减轻科研人员不合理的负担,以十年磨一剑的精神沉下心在关键领域有突破,武大要如何给科研人员减负?

窦贤康:关键还是科研评价的问题。高校应该给从事基础研究的科研人员相对较长的评价考核周期,给科研人员营造相对宽松的学术环境,让他们可以不用为过于频繁的考核所困扰,真正从繁杂的事务中尽可能解放出来,心无旁骛的从事一些必须要经过长期努力才能获得突破的研究。武大这几年也在尝试逐渐淡化对教师的量化考核,克服唯学历、唯资历、唯帽子、唯论文、唯项目等倾向,比如建议评教授要看代表性成果,未来在考评上可能会更关注科研人员的科研贡献,但真正要做到这一点还需要一个过程。

南都:如何在考核指标去量化后保证考核质量?

窦贤康:武大去年专门成立了学术委员会,它是一个非常年轻的机构,以中青年教授为主,最年轻的教授只有34岁。学术委员会由目前武汉大学最有活力、科研水平最高的一部分学者构成,他们会负责职称评审和学术评价。武大尝试用打造学术共同体的方式,组建高水平的学术评价队伍来保证考核质量。


谈教育热点

武大培养的学生一定不要成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南都:去年大学生毕业人数再创新高达874万,武大学生就业情况如何?

窦贤康:去年的就业人数同比减少了两到三个百分点,客观来说,并没有大的变化,属于每年都会出现的合理浮动范围。武汉大学作为中国排名前十的高校,毕业生的社会需求量很大,只要毕业生能调整好就业观念,都能找到比较合适的工作。

南都:近期白岩松呼吁关注“双非”学生引发热议,你对他们的就业有何建议?

窦贤康:随着国家经济转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企业对用人的数量和质量都在发生变化,大学生一方面要学会适应变化提升自我,另一方面也要认识到,人不可能刚毕业,就能找到非常好的工作,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人生是一个不断努力的过程,大学生要对职业生涯的起点有合理的预期,我认为大学阶段只要你努力学习,有正确的择业观,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岗位不是难题。随着自己的努力,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我相信中国的就业市场能为大家提供更多适合发展的舞台。

我们也要看到,一些优秀的企业家、政治家,包括社会上很多成功人士,他们很多都并非毕业于名牌大学,在踏入社会的起步阶段,名牌大学的学生可能会获得比一般大学的学生更好的机会,但是人生是一场马拉松比赛,起跑阶段的100米没跑好没关系,只要你有一定的恒心,付出一定的努力,不放弃梦想,未来人生中30年、40年能获得的改变,要远远大于你在起点上与名牌大学生的差距。

南都:去年大量清北学生报考基层公务员引发热议,你怎么看这一现象?

窦贤康:我们当然希望诸如清北这样一流高校的学生都能成为一流的科学家,但是选择当一名公务员也是很好的职业选择。一定时期内一些岗位“热”,另一些岗位“冷”,这都是合理的现象。武大也有很多优秀的学生进入公务员队伍,我们千万别认为当基层公务员好像就没有人尽其才。现在很多地方非常重视公务员队伍建设,这些年轻人未来将走向国家更重要的管理岗位,有优秀的人才进入公务员队伍,未来国家才会更好。我们需要科学家,需要政治家,需要教育家,同时也需要各个行业的普通人。

南都:去年“内卷”成为热词,很多学生产生学业竞争的焦虑感,你怎么看?

窦贤康:现在年轻人的烦恼的确比我们那个年代多,他们接触的信息多,想的也复杂,在竞争压力很大的情况下,学生出现一些心理问题甚至产生一些极端行为。我鼓励年轻人多交流,武大非常注意学生的心理问题,专门建立了学生心理治疗中心,希望能给学生提供比较好的心理辅导。学校也要反思,我们培养人才,是不是还要调整教育方法,比如把课程设置的有趣一点,多对学生加以引导,加强挫折教育,是不是就能缓解一点焦虑?

南都:很多家长也有教育“内卷”的焦虑,对家长有哪些建议?

窦贤康:中国人都比较看重家庭,所谓“望子成龙”,都喜欢把自己没实现的梦想转移到孩子身上,尽可能给孩子创造很好的条件,也尽可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孩子。但要提醒的是绝不能毕其功于一役,不能过度,不要让孩子去实现他难以实现的目标,一定要量力而行。父母给孩子引导,让孩子努力完成他力所能及的事情。我们有时候会碰到一些学生出现一些问题,往往是家长对孩子期望过高或者教育不当。家长希望孩子优秀很正常,但是家长也要知道这个世界竞争很激烈,让孩子去接受社会上的选择和考验,让他们逐渐去找到适合他发展的方向才是好的,不要给孩子太多压力。

南都:“内卷”会如何影响人才培养,我们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窦贤康:“内卷”让大家始终都处在一个高强度的竞争状态之下,比如学习成绩有差距就很焦虑,这不是最关键的,关键是要踏实,能静下心做事。每个职业的要求可能不一样,但是一个善良朴实、努力奋斗、有明确目标的人,一般都会在人生中获得成功。武大培养的学生一定不要成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非常精于算计也许可能得利一时,不可能得利一世。

南都记者蒋小天 程姝雯 吴单 发自北京

编辑:梁建忠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两会大咖谈•教育建言
2021全国两会

13
对这篇文章有想法?跟我聊聊吧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