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小梅、孔爱萍、施夏明领衔,昆曲精华版《牡丹亭》周末上演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文化
原创2021-03-09 16:06

3月12-13日,由昆曲表演艺术家石小梅、孔爱萍与昆曲小生施夏明领衔主演,云集了包括赵坚、李鸿良、顾预、刘效、计韶清、顾骏、裘彩萍、周向红、赵于涛等名家的昆曲经典名作精华版《牡丹亭》将于广州大剧院上演。

竖版海报.jpg

精华版《牡丹亭》由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创作并首演于2004年,其戏剧结构独具精巧,行当搭配生旦净丑齐全,场面编排文武冷热相济,表演风格细腻、典雅、精致,在“牡丹”竟放的兰苑芳菲中独具一格。

作为中国戏曲文学上杰出的代表作,《牡丹亭》历来被众多文艺形式改编和上演,其中以“百戏之祖”昆曲的演出最为著称。四百余年来,历代曲家和演员的不断打磨下,汤翁原作与昆曲舞台水乳交融,使得昆曲《牡丹亭》亦位列中国古典文学与戏剧难以逾越的巅峰之作。

IMG_8644.JPG

《牡丹亭》原著共有五十五出,全部演完需要几天几夜的时间。编剧张弘围绕杜丽娘和柳梦梅二人至情这个主题,依循“为情而死,因情复生”的结构对《牡丹亭》原著进行整理改编,在原著的五十五出中选取其中最为精华的十四出组成精华版《牡丹亭》,始于“肃苑”,终于“回生”,在突出柳梦梅与杜丽娘的唯美爱情基础上,去冗留精,情节紧凑而主线完整。

精华版《牡丹亭》采取“一桌二椅”的传统戏曲舞美,无论是“姹紫嫣红”的花园,亦或是“生亦可以死,死亦可以生”的情之所至,皆由演员们精湛的演技为观众一一展现。《寻梦》与《叫画》是昆曲舞台中著名的独角戏,全场一支接一支地唱,不叙述,无冲突,却遥相呼应地将杜、柳二人的感情厚度层层堆叠,其间丰富的心理层次与细腻深情全靠演员功力。《寻梦》与《叫画》,一生一旦,一冷一热,一个在空无一物的舞台上寻出一个精致的梦来,一个对着一幅画叫唤、交流,分明叫出一个生动的美人,将程式之美展现到极致。

IMG_8562.JPG

除了杜、柳爱情传奇的展现,精华版《牡丹亭》的戏剧结构、场面冷热、角色搭配令人惊喜。有婉约静雅,亦有别开生面。以丑应工的小花郎贯穿始终,为严肃点缀一些幽默,为梦幻点缀一些现实,调冷剂热,颇为讨喜。更多堆花、冥判这样的大场面戏铺垫出一派热闹繁华、别开生面,使得全剧整体形成丰富的观赏层次。

石小梅从艺六十载塑造过众多经典角色,精华版《牡丹亭》是她的代表作之一。石小梅演绎的柳梦梅,玉树临风,俊逸潇洒,唱腔如折金断玉,响遏行云,清响绝伦。

IMG_8555.JPG

“我希望我演的柳梦梅让观众信服,让观众觉得杜丽娘值得为石小梅演的柳梦梅而死。”石小梅说。

在2021年精华版《牡丹亭》巡演中,年过七十的石小梅将与她的入室弟子施夏明分饰上、下本中柳梦梅这一角色。

2009年,孔爱萍凭借其在精华版《牡丹亭》中的精彩演出,夺得了中国戏剧表演艺术最高奖——梅花奖。多年来,孔爱萍因将杜丽娘这一形象刻画的深入人心,被广大昆曲爱好者亲切地称呼为“孔姐姐”。

IMG_8575.JPG

孔爱萍扮相隽秀,唱腔婉转,表演细腻。她认为演绎好杜丽娘这一经典形象,是昆曲闺门旦一生的功课,需要演员不断揣摩、不断思考,在不同的阶段呈现出杜丽娘不同的色彩与情绪,才能使观众认可演员的表演,感受到一个花季少女的绽放、凋零与重生。


编辑:朱蓉婷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