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11日上午举行代表小组会议,审议关于政府工作报告、“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年度计划、年度预算、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的七个决议草案;11时召开主席团第四次会议。
11日下午,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闭幕会。
闭幕会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将在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出席记者会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热点话题】
今年两会期间,涉疫个人信息泄露的问题成为多位全国人大代表关注的焦点。为何涉疫相关个人信息泄露事件频频出现?有专家和代表委员认为,立法仍未完善,现有的处罚力度不足,相关部门的职责边界不清,公众的个人信息保护意识不强都是重要原因。
对此,有代表委员建议,相关部门要提高处罚标准。在处理涉疫个人信息时,要集中地管理和处理个人信息,采用严密的访问控制、加密等安全措施。此外,要对相关工作人员加大个人信息保护意识的宣传和保密培训工作。
【数读两会】
3月10日,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闭幕。会议期间,政协委员、政协各参加单位和政协各专门委员会积极建言献策,大会共收到5913件提案,立案4940件。这些提案涉及哪些领域?与往年相比立案情况有何变化?南都大数据研究院分析了2013年至今的数据,描绘近年来委员们的关注焦点变化。
其中,数据显示,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立案提案涉及经济建设领域占比近四成,社会建设领域占比约三成。从历年数据来看,委员主要关注领域变化不大,近三年立案提案涉及领域方面超七成均涉及经济建设及社会建设领域。
【两会视界】
最近,#建议公务员考试打破35岁门槛#的热搜引发网友热议。全国人大代表、温州大学人文学院研究员蒋胜男建议,取消国家公务员报考35岁以下的年龄限制。网友们坐不住了,纷纷敲起了手里的小键盘。另外,我们也发现了一些网友们较少提到的观点。具体是什么呢?快来看吧。
【两会快评】
什么是好的教育,对于这个问题很难有一个完美的答案。在全国两会上,不少代表、委员就教育话题提建议。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长唐江澎在“委员通道”上的发言颇受关注。近日,在接受南都专访时,唐江澎委员道出了不少犀利的观点,他认为现在的考试只能够评价人的一部分素质,而不是全面的素质;教育不能排斥分数,也不应止于分数。
关注教育需要有大视野,唐江澎委员的那些观点,从建议高中课程设计改革到主张聚焦县域中学,如今可能还不是主流,但从他的那些发言所引发的舆论反响不难看出,大众对此已经不乏共鸣。每个人心目中都有一个关于“什么是好的教育”的答案,在让教育变好的过程中,离不开宏观层面的改革,也有赖社会教育理念的革新与进步。经济的发展必然带动社会的教育投入需求,而经历了盲目的教育投入风潮后,必然有不少人因为过度竞争而陷入迷茫,之后想必就会真正追求“好的教育”,这个时候,不妨多倾听一下唐江澎们的思考。
【两会对对碰】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如何为未成年人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保障他们健康上网,也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3月9日,全国人大代表黎霞向南都记者表示,手机青少年模式实际效果不大,建议国家扶持开发未成年人专用手机、网络,呵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对于这一建议,认为“有必要”的网友表示“未成年人缺乏自制力,单纯禁止和放任不管都不适用”。认为“没必要”的网友认为,防止未成年人沉迷手机,重要的是靠引导而不是靠堵,需要教育未成年人养成自律意识。那么,你认为有必要开发未成年人专用手机和网络吗?欢迎投票。
美编:尹洁琳
音频:梁子珊,尹佳林,李芷琪,冯奕然,彭沁玲
编辑:任国庆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早安南都
聚焦2021全国两会